第284章 大生意谈成收获颇丰,无人机团队上门教学(1 / 2)

万亿军火之王 柯基丶 9236 字 3个月前

导弹,更多的导弹,更多而且还要更好的导弹。

这是周正唯一的要求。

说白了,伊朗人这里拿得出手能摆得上台面的东西无非就两样——无人机和导弹,也是周正唯二感兴趣的东西。

无人机这块,见证者-129这种升级过的长航时察打一体固定翼无人机,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周正的战场需求。

横向对比来看,见证者-129对标的同级机型,是中国的翼龙-2和美国人的MQ-9这种存在,换成这样来说就能更好地理解见证者-129究竟是怎样一个定位的东西。

用这种级别的无人机去打非洲大区的各种冲突,那都不止是够用了,说绰绰有余也不足为过。

所以无人机方面,周正暂且不需要上新货,眼下还有将来可以预见到的一段时期内,升级过的见证者-129完全能够满足战场所需。

导弹这块的话,俄国人忙于供应战场需求所以暂且指望不上,俄国导弹虽好但却弄不到手,目标只能放在伊朗人这里。

而弹道导弹这种东西虽然高端,是能改变一场战争态势和走向的顶级装备。

但再好的导弹说白了还是弹药的一种,是弹药就是消耗品,就得上量来满足需要。

周正所指望的,可不是从伊朗人这儿随便搞几枚导弹意思意思就算完了。

自身就有相对雄厚导弹工业基础的伊朗人,这些年里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到来的战争需求,以及干预介入外部冲突提供武器装备所需,狠搓猛造了大几千枚各类型弹道导弹用做储备。

是的没错,伊朗人手头积攒的各类型战术与战役级弹道导弹存量就是这么多,高达四位数。

如此才能做到大批量向外输送导弹的同时,还能满足自身的国防需求。

这事其实也不是啥军事机密,但凡和伊朗人关系不错的盟友与合作方,基本都知道个大概情况如何。

周正来之前也就导弹储量这问题问过老牙,得到的回答是“伊朗人那边有的是,就看你开出的价码能不能从他们手里把东西给掏出来”。

眼下有了坦克加炮弹以及无人机的价码摆在这儿,周正觉得自己的诚意够足,给的条件也够高了。

而在听到周正别无所求,只是需要更多更好的导弹来满足战场需求后。

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声色的穆萨拉赫中将心里,实际上也是长舒了一口气,暗自感叹着“还好只是要更多的导弹而已”。

这种量大管饱的东西只要不是要求太过分,基本能做到“你要多少就有多少”,在这方面底气还是很足的穆萨拉赫中将随即笑着回道。

“我了解了,谢里宁先生。”

“看来贵方对于导弹的需求的确很迫切,这样,为表诚意,我们直接向您交付现货,下单后无需任何等待,如何?”

得!哥们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终于还是让你给说出来不用我自己开口了。

内心中如此感叹着的周正,其实一开始就打算要现货而不是期货,也知道伊朗人手里的导弹储备完全有这个供应能力。

旧一点没关系,重要的是能“现买现用”。

着急拿货回去给博纳特那孙子和未来科技放炮的周正,可没空等下单后再慢慢悠悠的开工制造。本想着找机会提这事,没想到被穆萨拉赫中将自己提出来了,那如此一来余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还有一件事,将军。”

“为了展示对于此次深度军事合作的诚意,我方决定向贵方提供俄联邦航空工业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持,用于逆向分析研发那架缴获到的无人机。”

“简单来说,这是一次合作分析研发,由我方主办并提供场地和一切配套支持,可以这么理解。”

“一些相关的情况其实不用我多说,您想必也有所了解。”

“因为发展误判和有所疏忽的缘故,俄联邦航空工业在无人机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建树其实并不很大,存在长期以来资源倾斜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并正在改正弥补。”

“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只是我方充分认可贵方在无人机领域的军工科研团队和技术型人才,在相当一部分无人机领域内确实做得更好。”

“所以,由我方提供逆向分析研发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设备基础,再搭配上贵方的人才团队。如此一来,我想这比我们任何一方的单独研发都要更具优势,这是我们双方发挥优势长处的强强联合。”

“并且我承诺一切研发成果将会由我们双方共享,完全透明、合作共赢,我们不止有共同的敌人还有共同的利益,您觉得呢?将军。”

怎么让伊朗人顺利同意自己的提议,也就是老牙整出来的那计划,这是周正一直以来所考虑的。

路是人走的,话是人说的。

周正要是直接说“我们俄联邦不愿意把无人机给你们,你们想看必须亲自上门来看,除此以外没有其它合作可谈”,那这也别整啥谈判了,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准备滚蛋吧,不被人家伊朗人轰出去都算不错了。

深思熟虑后的周正决定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双方优势整合在一起、强强联手的合作研发模式来说这事。

简单来说就是你出人才,我出设备和技术。

伊朗人有经验丰富的无人机研发团队,但是缺少各种现代化的航空工业高精尖设备和高新技术;毛子这边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各种现代化的航空工业高精尖设备完全不缺,结合高新技术后,更是能做到独立研发并制造第五代隐身战机、战略轰炸机。

怎奈无人机领域的人才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是经验少得可怜。

说破大天还是老生常谈的装备发展趋势误判以及资源倾斜不够,没搞出项目更没养活人才出来。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是可行的,现在去投资搞项目培养人才还来得及。只是这需要时间,而且是不短的时间,一时半会也别指望能立竿见影的搞定。

在此种现实问题下,给合作双方来个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来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岂不美哉?

周正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穆萨拉赫中将当然也能听得出来。

顺着周正所言思路往下一想,也没发现什么于己方不利的点,各种角度来看都不算吃亏。

至于俄国人的信誉不是那么好,在合作中经常整烂活儿、吃独食、搞霸王条款的问题。

这才刚刚被周正亲口承诺过“一切研发成果将会由我们双方共享”的穆萨拉赫中将,也不太好意思、更知道不是时候提这茬。

人家能把话说在前面,没等你问就做出承诺,那也足够说明人家是“自家人知自家事”,怕你担心这个所以先把定心丸给你吞到位,诚意已经够足了。

这时候要再去提这茬,多少就显得有点打人家脸了。

确实对那近乎于完整的MQ-9无人机非常看重,希望能达成此次合作的穆萨拉赫中将,自然不可能干这种没谱的事,一番慎重思索后随即再度开口。

“好吧,谢里宁先生。不得不说您的提议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吸引力,我方对此种模式下展开的合作研发非常感兴趣。”

“我会如实向上汇报这一情况,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应当很快就能组建起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剩下的就是一些合作细节和具体内容要谈了,这会留到我们签署合同的时候来进行,我完全相信我们能达成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方案。”

眼见说话管用的穆萨拉赫中将基本同意了自己的提议,暗自感慨着一切还挺顺利之余的周正,也终于能将自己带来的最后一份“礼物”适时拿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