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英国人印象中的执政官
1799年3月,第一执政安德鲁秉承四干万国民的意愿,还有参众两院的强烈要求,代表法兰西正式向英国宣战。
然而另一个事实,却是这种英法两国自1793年2月以来,就是当时集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为一体的国民公会的议员们,投票处决前法王路易十六后,双方的战争状态就一直没有改变过。
可以说这种宣战声明,不过是一种宣传效果罢了,其政治意义并不大。实际上,安德鲁不仅没禁止法国及欧洲的盟友们,同不列颠岛进行贸易往来,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海峡间的走私贸易。
原因也很简单,自从安德鲁施展了一连串的神奇魔法,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已大大领先于老对手英国,没必要恐惧对方以棉纺为代表的众多工业制品,对法国本地商品的毁灭性冲击。
与此同时,法国对于海外,尤其是来自美洲原材料,诸如黄金、白银、铜矿、钻石、硝石等矿产,还有蔗糖、橡胶、可可、靛蓝、剑麻与咖啡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从1797年开始,法国-军队连续借助“洛基火箭弹”、“自杀无人艇”、“悬停飞艇”和“苦味酸”等一些黑科技,打了英国海军好几个措手不及,令海峡对岸的老对手损失不小。
损失掉的舰船倒也罢了,好几个军港内都封存有数十,甚至上百艘大型军舰。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失去的水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到位。毕竟,18世纪晚期的不列颠岛上,其总人口也不过一干万出头。所以,英国海军就跑到美国领海内到处“拉壮丁”。
另一方面,这些运输美洲货物的法国及欧洲商船,大多在英国海军的威胁之下。安德鲁也非常清楚,一旦英国海军全力拦截扣押法国商船,到港货物量势必将减少一半,会导致原材料的价格急剧上涨三、五倍。
这对于蓬勃兴起的法国工商业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同样的,一旦大家都失去了理智,法国及盟友的舰船,也会在英国海军彻底放弃的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那边,强行扣押悬挂英国旗帜的商船。
既然双方都有大量的软肋把持在对方手中,而英法两国在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就恢复到传统的“战争归战争,生意归生意”的和平发展理念。
于是在两国外交官的不懈努力下,安德鲁领导的法国政-府与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英国内阁,达成了战争行为与商业活动无关的基本原则。
法国这边,安德鲁也不再要求欧洲盟友们,以逮捕英国间谍的名义,羁押一切在欧洲大陆从事经商、探亲与旅游等正常活动的,非外交官员身份的英国公民。
在巴黎,安德鲁偶尔也会以法兰西院士的身份,在公开场合接见过来自英国的科学家、文学家与医生。
不过,这位法兰西执政官还是出于法国民众对英国人的厌恶情绪,婉言谢绝了英国皇家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的称号。
尽管如此,英国的知识分子中有不少人,对于这位统治法国的德意志后裔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是莫名的好感。
一位名叫马尔科姆的英国商人,曾在热亚那港遭遇法军宪兵扣押,为此还损失了价值六七百英镑的货物。随即,马尔科姆向路过此地的法兰西第一执政进行投诉,并得到了妥善的赔偿。
如同英国商人后来返回伦敦,对他的朋友们说的那样。
“是的,对于法国执政官而言,注重小细节往往就是大事。像他(安德鲁)这样睥睨一切的欧洲征服者,既不需要外表上的故作修饰,也不需要我等这种小人物来竭力吹捧……
事实上,反而是很多凡夫俗子喜欢用外表华丽来掩饰他们的庸碌无能。没错,那位至高无上的独-裁者简朴衣着,更能突出他那灵活生动的面部表情,还有他那内容丰富、滔滔不绝的谈话。”
此外,还有一名叫做莱斯利的英国文学家,于1798年3月到1799年8月间,在欧洲大陆的首都,巴黎生活了差不多一年半。
这一期间,英国作家莱斯利有幸参加了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些宴会,也遇到法兰西第一执政官,两人还用英语相互交谈过。
在英国人下述的随笔里,刻画了这位法兰西,乃至全欧洲最伟大人物在心情较为平和时,展现出现的一种正面形象。
“他(安德鲁)身材高大,一定超过了六英尺(1.83米),体态优雅;短发柔软,呈现漂亮的金黄色;肤色滑润,就像是婴儿那般,据说是他每天坚持在浴缸泡热水澡的结果。
他两眼蔚蓝深邃,表现的炯炯有神;带有日耳曼人的那种棕色眉毛,且突起;至于面部,尤其是嘴和鼻子,就像意大利人那般,生得美观、清秀、轮廓分明。
当这位执政官不生气的时候,嘴角边时不时带有一丝迷人的微笑;事实上,他表情之丰富,则非我的笔墨所能具体形容。
到底是什么表情呢?不是伦敦舰队街的新闻报纸里面的低俗版画,毫无依据描绘的那种厌倦的神情,更不是怀有恶意的样子……
实话实说,我居住在巴黎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来没有看到这位欧洲征服者,公开展现出那种使世界暂离发抖的横眉怒目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