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先遣部队
1799年3月初,英军及其仆从军开始了他们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深入迈索尔王国的腹地。
其中,东路军是由超过2万名精兵强将组成,气势汹汹;而西路军虽人数稍逊,却也集结了6400余名士兵,不容小觑。这两支部队如同两把锋利的剑,直指迈索尔王国的心脏地带。
3月5日,迈索尔王国的苏丹蒂普,带着对家园的深情与保卫的决心,亲自率领1.2万名勇士迎战西路英军。
然而,尽管他们英勇无畏,却仍未能抵挡住英军的凌厉攻势,最终被击退。与此同时,东路英军则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直逼迈索尔的重要城市——塞林伽巴丹。
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迈索尔王国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在收拢战线,竭力抵抗的时候,还不停地派出特使,远赴埃及开罗,向当地的法国总领事塔里安求助。
然而,此时的安德鲁法国借口忙于与英国的战事,尚未做好出兵印度的准备,因此只能婉言拒绝迈索尔的请求。
但真正的事实,却是安德鲁已明确告知塔里安,彻底放弃个性倔强,不愿当棋子的苏丹蒂普。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第四次迈索尔战争爆发前夕,法国派驻迈索尔的百余名军事教官也被要求尽快撤回埃及首府开罗,或是向南撤向法兰西岛(毛里求斯),这无疑削弱了迈索尔的军事力量。
4月14日,东西两路英军及仆从军,前后于塞林伽巴丹城下会师,随即对这座城市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蒂普苏丹的军队虽然拼死抵抗,但终究因寡不敌众,被紧紧地压制在塞林加帕但城内。
一场残酷的围攻战就此拉开序幕。
英军在经过一番猛烈的炮火轰击后,于1799年5月2日开始猛烈攻城。5月4日,英军突击队4400人更是实施了强攻,成功突入城内。
迈索尔的民众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英勇地抵抗着每一寸士地的失守。在城堡的大缺口处,蒂普苏丹亲自指挥着保卫战,他身先士卒,三次负伤,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血流如注。
英国士兵等不到战斗结束,就开始在战场上肆意掠夺,从即将死亡的蒂普苏丹身上摘下了珍贵的装饰品,并终结了他的生命。而市街上的斗争仍在继续,胜利者对枪口下的妇孺也毫不留情。
据指挥官阿瑟·韦尔斯利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突击过后,当天晚上的情况是无法形容的。所有人家都被抢劫一空,我们的军官、士兵和印度士兵后来都在军营市场上出卖宝石、金条和银块。”
事后统计显示,单从迈索尔宫廷中夺取的掠获物的价值就超过了1200万金卢比。阿瑟·韦尔斯利本人也从军中接受了用抢来的钻石镶满的圣帕屈克勋章作为礼物。
在深夜中,这位已被晋升为准将的阿瑟·韦尔斯利还在火炬的照耀下,在成干上万的尸体中搜索蒂普苏丹的尸首,以确保这位英国殖民者不可调和的敌人确实已被杀死。
最终,英国殖民者掌握了整个迈索尔王国。而那些在战争中侥幸活下来的蒂普苏丹家眷,最初被英军拘留。但随后,英国人却将这些无辜之人交给了他们的仇敌——瓦迪亚家族,并对外宣称是要将蒂普苏丹家眷放逐到印度西部的偏远之地。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成为迈索尔王国苏丹的瓦迪亚便向自己的主人——英国总督报告称,他们负责看押的蒂普苏丹家眷因煽动一场阴谋叛乱而遭遇灭族。对此,韦尔斯利总督也仅仅不以为然的批评了几句,但随即也便不再过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蒂普苏丹的幼子巴罗,却是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并得到了法国雇佣兵的帮助,秘密登上了“巴拉特号”科考船。这艘船从印度洋驶入红海,最终前往西奈半岛的法国总督府寻求庇护。
而英国人则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西方的卡纳拉、东南方的怀纳德、哥印拜陀县和达拉波兰县东方的两块地方,以及塞林加东但城镇和孤立的地区。
迈索尔王国的其余部分则被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瓦迪亚家族,事实上是一个孩子来统治残缺的迈索尔王朝。但这个新的迈索尔士邦实际上已沦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属国。
迈索尔王国的年幼统治者,被迫接受了一项军事援助条约,供养一支住在王国内的负责保护的英国-军队,并支付一笔庞大的军费补助金。在战时,英国总督还可能加征额外的费用。迈索尔王国从此陷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铁蹄之下。
英国总督在这一时期被授予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力,即如果他对迈索尔王国当地政-府的管理,存在任何不满或认为有必要进行干预,他有权直接接管这个国家的全部内政事务。
这一权力的赋予,无疑让英国总督在迈索尔王国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判断,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