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赦免(2 / 2)

这些入侵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统治了印度西北部,导致印度本土居民不断成为奴隶和俘虏。

等到18世纪,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们,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纷纷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印度次大陆。

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因其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欧洲列强竞相争夺的焦点。他们派遣远征队,建立贸易据点,逐渐在印度次大陆上扎下了根。

在这场激烈的殖民竞争中,各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他们利用外交手段、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等各种方式,试图在印度次大陆上占据更大的份额。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英国逐渐崭露头角,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逐渐占据了上风。

英国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争和外交手段,成功地赶走了其他竞争者,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他们不仅巩固了自己在印度次大陆的地位,还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武力镇压,将那些不服管教的土邦王公一一制服。

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终于独霸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殖民体系之中。从此,印度成为了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那一颗宝石”。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的资源和劳动力,发展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将印度市场作为自己的商品倾销地。

这些入侵事件不仅改变了印度的政治格局,还深刻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种姓制度的建立和维护使得印度社会长期处于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这种制度直到现代仍然有所遗留。

……

视野重新聚焦于巴黎,此刻,法兰西共和国的独裁者,正静静地坐在他的书桌旁,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驻俄大使科兰古侯爵的密报。

报告中,流亡至圣彼得堡的路易十八,那位自封的“法国的王”,如今却不得不悄然接受了安德鲁抛出的橄榄枝。他愿意派遣“使臣”远赴摩洛哥,接管那里布列塔尼人的流放地,这无疑为波旁王朝在逆境中寻找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回溯至法俄两国签订的《但泽和约》,其内容如同冰冷的法律条文,规定了数干名定居于圣彼得堡的法国流亡者的命运。

他们要么在十个月的期限内申请加入俄罗斯国籍,成为沙皇保罗一世治下的臣民;要么就将面临再次流落他乡的悲惨命运,甚至可能被“流放”至遥远的西伯利亚,与那些刺杀沙皇的叛逆者家属为伍。

1799年的欧洲,除了隔海相望的英国依旧保持独立之外,其余各国均已臣服于安德鲁法国的淫威之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路易十八虽然心中充满了警惕与疑虑,但面对安德鲁抛来的看似甜美的诱饵,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尝试一口。

毕竟,如果共和国的独裁者真的决心对波旁王朝斩草除根,那么无论是路易十八本人,还是他的弟弟阿图瓦,以及他们各自的追随者,即便是躲在不列颠岛上,也难以逃脱被彻底消灭的命运。

于是,路易十八选择了妥协。

他知道,波旁王朝在摩洛哥的重建虽然会分散保王党人的精力,阻碍他们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复兴运动,但在当前安德鲁法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下,“复辟法国,让波旁王朝回到巴黎”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因此,路易十八决定抓住安德鲁妥协的机会,为自己和身边的忠勇追随者寻找一个壮大势力的庇护所。或许有朝一日,波旁王朝还能重返欧洲,回归法国。

在办公室里,第三执政康巴塞雷斯正与安德鲁讨论着关于路易十八的事情。

康巴塞雷斯直接分管司法部的工作,他向安德鲁汇报说:“阁下,科兰古侯爵希望司法部能够撤回对尤斯塔斯和波尔罗的通缉令。”

安德鲁闻言,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回应道:“嗯,你起草文件吧,我来签字。”对于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而言,不去追究一名刺杀未遂者,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然而,康巴塞雷斯又提醒道:“只是普罗旺斯伯爵(即路易十八)并没有前往大使馆验证身份并换取共和国的新护照,而是直接动身前往了英国。”

安德鲁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放心吧,这位国王一定会去摩洛哥的。”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笃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