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说起麦当劳,都觉得这是一个有稍微有点low的快餐品牌。
他们人云亦云,都觉得这种快餐品牌的股票没什么了不起的,很显然没有苹果微软那么高大上。
但是麦当劳能够给投资人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徐晋阳和荷超琼在1987年股灾的最低点,也买入了一部分的麦当劳股票,未来会给他们带来数百亿美元回报!
有人说徐晋阳和荷超琼为什么股票买的这么分散,为什么不专注于一只股票?
因为徐晋阳现在手握200亿美元的重金,不论是买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股东。
出于小心谨慎,徐晋阳还是希望把自己在所有美利坚公司的持股保持在5%以下,那就不需要披露个人的资料,让自己不至于上福布斯排行榜被人盯上。
现在说起麦当劳,在所有值得购买的幸存股票中,或许历史上最有弹性的是麦当劳。
在1987年、1990年和2000年的市场低迷中,MCD的股票遭受重创,跌幅从30%到75%不等。
然而,每一次,股价都在4年内反弹至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麦当劳的股票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当时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尽管经济不景气,消费者仍然需要吃东西。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后来。
自2008年以来,麦当劳只是扩大了其在快餐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然,后来的经济被关闭了(不是2008年的关闭),但是,消费者仍然要吃饭,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买杂货。
因此,在未来几年,麦当劳的“得来,I速”餐厅应该会成为数百万霉利坚人和欧洲人的热门选择。
这种持续的需求将帮助MCD的库存度过这次风暴。
一旦经济恢复正常,麦当劳的需求趋势也会恢复正常,其股价也会飞回新高。
以1969年12月的股价为起点,截止2019年,麦当劳股价涨了1164倍。
1972年,麦当劳的PE高达85倍,1973年-1979年,麦当劳净利润增速平均值高达27%,妥妥的明星成长股。
1979年底,PE只剩下9.6倍,1973年-1979年间估值下跌了88.8% 1973年-1979年,利润增长183%,但是由于估值的大幅下跌75%,股价竟然几乎腰斩,不仅连银行利息都拿不到,本金都只剩下一半。
1972年,85倍PE是如何涨上去的?
70年代初期,经济复苏、消费繁荣,麦当劳净利润增速连续几年超过40%,是市场上的明星股。
同时,无风险利率在这几年中持续下降到5%左右。
以当时的经济环境,无风险利率5%理论上可以支撑20(诺钱好)倍PE左右的估值,但是麦当劳是明星成长股,当时的霉利坚股民一定这样算过账:利润每年增长40%以上,两年净利润就翻倍了,60PE就变成了30PE.就算两年不赚钱,我认了,2年后我就拥有了一个30PE,利润增速40%的印钞机了。
没错,这也是很多后来买100多PE消费股医药股的股民心声,然后一路买买买,就把估值买上去了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