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辰小心翼翼地道。
“不不不,随机的,随机探访……”
王高明摇晃食指:“从晚上六点到八点,这两个小时的晚饭时间里,你要自己去街访,去敲门……”
“讨饭?!”
李奕辰惊叫道。
果然,这档综艺就没有那么简单。
“怎么能说讨饭呢……”
王高明干笑着:“蹭饭,是蹭饭……”
李奕辰彻底傻眼了,管它是讨饭还是蹭饭,还不都是同一个意思。
他只是稍微在脑中想象一下自己去敲陌生人的家门,舔着脸要饭,便尴尬地直哆嗦。
“不是,王导,这综艺能行吗?要是没有人愿意接受我蹭饭,难道要一直僵持着吗?这综艺肯定要完蛋了啊!”
李奕辰又将他的那一套“节目完蛋论”搬了出来。
“放心吧,为了节目不至于完蛋,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规则。”
说完,王高明拍拍手,他身后的两位工作人员抬出一块小黑板,架在李奕辰面前。
“这上面就是这档节目的规则:
第一,蹭饭是在一片区域内进行,蹭饭的对象必须是区域内的居民。
第二,蹭饭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到八点之间,如果超过时间依然没有蹭到晚饭,那么,可以退而求次,到指定区域内的便利店,用节目组给予的经费,邀请一位顾客一起吃晚饭,但邀请的顾客也必须是区域内的居民。
第三,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接受路人的邀请,但路人必须是区域内的居民。
第四,在区域内上门蹭饭时,屋主必须在场,并同意邀约和上镜,而且只能在屋主准备吃饭或者正在吃饭时加入,如果屋主拒绝邀约、拒绝上镜或者已经吃过晚饭,则不能蹭饭。
第五,不能在晚上六点前预定好饭局,如果有路人赠送零食,只有当任务成功或者任务失败时才可以食用。
第六,如果蹭饭的邀约被拒绝,则以后都不能再度询问该栋房屋,同样的,如果在一家蹭饭成功,则以后依然可以询问。”
王高明念完蹭饭的六条规则,给了李奕辰一段消化规则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说道。
“我们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道具要先给你。”
“什么道具?钱?”
李奕辰微微有些期待。
只见王高明从身后的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只长柄汤勺,然后递给李奕辰。
“拿着吧,这个就是你今晚吃饭的餐具了。”
“……”
李奕辰盯着手中的汤勺,久久无语。
第225章 《请给我一顿饭》
其实,对于制作《请给我一顿饭》的时机,王高明的节目组开会讨论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争吵,也发生过数次,有很多问题被节目组的成员们发现,提出来,然后又被众人经过一番绞尽脑汁地思考后,解决掉了。
但是,《请给我一顿饭》有一个致命的漏洞,也可以说是节目录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始终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那便是,这是一档需要主持人自己去敲开居民大门的综艺节目。
非常明显的,被居民拒绝、不被理解、吃闭门羹,都将会是常态。
这不但对主持人的身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节目组来说,因为一直被居民拒绝而导致缺乏剪辑素材,对于这种周播综艺来说,同样是一个随时会造成放送事故的巨大的挑战。
在有一次节目组开会讨论时,洪凌静甚至戏言,《请给我一顿饭》应该改名叫做《自闭蹭饭秀》,因为这样将会更加贴合实际的录制情况。
早在去年,王高明让洪凌静在《花样姐姐》和《请给我一顿饭》中任选一档综艺来制作时,她除了私心泛滥而选择了《花样姐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洪凌静清楚的知道,自己还没有制作《请给我一顿饭》的能力,驾驭不了。
《请给我一顿饭》的制作理念非常伟大,让主持人在城市中穿梭,随机探访平凡的家庭,按响门铃,与人们一起吃晚饭,一边分享故事。
这是一档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距无限大的综艺。
制作得好,上限高到可以成神。
制作得不好,下限同样低到会被无数观众们唾弃的程度。
洪凌静实在不敢冒险,也不敢拿自己的偶像李奕辰的前途乱开玩笑。
所以王高明召开会议,讨论这档综艺是否要在今年年初就被制作出来时,尽管洪凌静平时对王高明言听计从,尊敬有加,但却是开会时,最极力反对的那个人。
而王高明,作为这档综艺的策划者,充当着父亲一样的角色,没有人会比他更了解制作这样一档综艺的利弊。
主持人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国民认知度,都将会被全方位的考验,只要任何一方面有短板,都会在节目录制时被无限放大,从而让这一档综艺被毁掉。
但反过来,一旦主持人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对于他的国民认知度来说,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越。
《请给我一顿饭》这个创意就是因李奕辰而起,王高明十分了解李奕辰,孤儿出身,能走到今天这样,积极乐观,朋友遍布各行各业,他的内心,和绝大部分人比起来,要强大得太多了,所以心理素质方面,李奕辰绝对没有问题。
专业素养,无需多言。
李奕辰唯一有短板的地方,便是国民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