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啊,我记得调查过,天下茶楼并不对外招聘啊?”
惊鲵心中疑惑。
但更疑惑的是苏尘为什么收下她了,苏尘肯定能够看出这女人的实力的。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得到,这个人恐怕居心不良,但苏尘已经将其收到麾下了,就真的不怕出事情吗?
惊鲵思绪飘飞之时,却听见醒木拍响。
苏尘的说书就开始了。
“上回说道,接下来,他就要带着小女孩儿陶满武去往飞狐城。”
“上一讲我们聊到,徐凤年刺杀陶潜稚后,在鸭头绿客栈又意外卷入了一场生死厮杀之中,经历了一场凶险的恶战后,徐凤年接连斩杀了慕容江神与大魔头谢灵,救下了小女孩陶满武。
徐凤年这就是自讨苦吃了,亲手杀了人家的爹,又救了人家的女儿。可是人也救了,又不能扔下不管。
一路上吃喝拉撒,得管;哭了闹了,得哄;遇上个发烧感冒,得治。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世人眼中的古道心肠,徐世子却极度讨厌自己古道心肠的代价了。
所以当徐凤年终于看到飞狐城时,如释重负。”
“陶满武也不是普通女孩儿。
她拥有一项谁都不知道的能力,那就是能轻易看透人心,看出所有遮掩晦暗下隐藏着的真实喜怒哀乐,她知道谁心怀歹意,谁又面冷却内心温暖。
一大一小,两人一路风沙同行,期间慢慢地相处,关系也终于缓和了下来。
年少不知仇恨,只知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坏,因此,陶满武已经慢慢喜欢跟着这个戴着人皮面具的徐凤年了。”
“北莽王朝的南北划分,泾渭分明,北皇帐南朝官,在这个王朝辽阔版图上,多的是读书人一朝登庙堂的仕途奇迹,
当年,大量士子入北,遭到北方原住民的屠戮,但后来随着北莽女帝的条条律令下达,责罚削爵了许多位高权重的王庭权臣。
女帝以一如既往的铁腕统治北方,以老牛舐犊般的罕见柔情抚慰南朝,才造就了如今安稳局面。
春秋遗民第二代子女,都开始理所当然以北莽子民自居,对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慕容女帝曾经花了两年时间御驾亲临裙下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皆是黑压压跪了密密麻麻无数人。
离阳先皇一统春秋,新帝登基后,可曾去过旧八国?可曾来过北凉?”
“在飞狐城见识了民意民生,徐凤年才理解民心所向四个字。
各朝各代的儒家名流都苦口婆心劝说帝王听,帝王们也不乐意去听,与栋梁重臣们如同菜贩与老农一起探讨这个,从金銮殿御书房传出去岂不是要被天下士子笑话死?
但在这里,徐凤年真的能感觉得到北莽民心凝聚,也因此更加担忧起北凉之后将会如何抵挡伏狮雄起的姿态?”
台下听客叹息,
“这样一比较,怎么感觉北莽才是真正的好朝代呢?”
“离阳赵家却人心背离,而且老皇帝还时时刻刻算计着北凉。
而北莽女帝,则是为民着想,不但尊重了北逃的士子,还专门为他们开建了新的王朝。让他们与原住民同等待遇。
而且,女帝还亲巡国土,而离阳皇帝呢?却独享一统春秋的成果,但却一点都不关爱子民。”
“而且,还有徐骁,徐骁虽然保护了北凉百姓,但他手下的那些人,单单说你褚禄山,就一点也不讨百姓喜爱。
这样的北凉,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北莽呢?”
人们纷纷开始担心起来了。
从双方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许多事情。
北凉不说,就离阳赵家那态度,能得了人心吗?
不可能的,而民入水,君入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下去,离阳王朝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推翻的。
“只不过,也太可惜了,北莽想要推翻离阳,就必须越过北凉。但偏偏北凉是徐凤年徐家的。”
“如果北莽能够越过北凉,直接搞掉北凉就好了!”
“要说我,徐凤年就该直接让北凉加入北莽,与北莽一起,先推翻北离赵家的统治。
然后北凉与北莽再重新分天下嘛!”
人们说着最好的希冀,但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北凉与北莽是不可能统一的。
“这样想来,北凉实在是太苦了。
既没有赵家盘踞的中原富有,又没有北莽那么大的体量。”
“但偏偏,北凉又夹在了北莽与离阳之间,上不得也下不得,只能被动存在着。
甚至于离阳王朝与北莽都想除掉北凉,但又不敢轻易除掉北凉。诶……”
——
“再往前走,他们的下一站的目的地,飞狐城。
而徐凤年之所以要去飞狐城,是要找他的亲舅舅,名叫吴起。
当初吴素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为了徐骁,叛出了吴家剑冢,还顺便拐走了自己的亲弟弟,一起带到了北凉军中。
在之后的一场场大战中,吴起都表现亮眼,替姐夫立下了汗马功劳,很给姐姐长脸。而且吴起不光领兵打仗厉害,剑术也很强,就连李淳罡都曾夸奖他剑术不俗。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穷二白的时候,一群好兄弟出生入死打天下,这叫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可真打下了江山之后,各种矛盾就会一股脑的跳出来。
北凉也不例外,随着北凉的家底越来越厚,矛盾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而在所有矛盾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徐骁该不该自立为帝?跟离阳划江而治,等待时机逐鹿天下。
谋士张长陵与吴起认为:北凉应该划江而治,自立一国,等待时机跟离阳朝廷开战。如果能取胜,徐骁将会登上皇帝宝座,而跟他打天下的这些老兄弟,也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谋士李义山:北凉不能反叛。北凉只有区区三州之地,经济水平落后,粮草供给不足,在实力上要比离阳弱上不少,多半是打不过。而且就算打赢了,到时候必然是两败俱伤,也没有兵力阻挡北莽铁蹄南下。
最后,徐骁还是听取了李义山的意见,没有选择反叛。”
“而事后种种迹象表明,徐骁没有称帝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