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1 / 2)

沈笔将宣纸摊开,墨水带着一股特别的书卷气息,闻着让人精神一震。

随后,沈笔毫不犹豫地来到了苏尘台前,递上了自己刚刚写下的人物评。

“苏尘先生,如果您不介意,我这刚刚写下了一篇关于温华的人物评,班门弄斧,希望您能过目。”

苏尘结果了沈笔递来的纸张,粗略浏览而过,不由得点头。

“好!写得好啊!”

沈笔心中一喜,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自己多少年没有写书评了,没想到那曾经被自己搁下的傲气与才气,竟然还没有落下。

能得到苏尘的认同,说明他写的温华,还是可以的,总体上没有什么错误。

不止为何,沈笔特别钟爱于温华。

不像是李淳罡,不像是轩辕敬城,更不爱天下第二老匹夫王仙芝。

沈笔对这些江湖顶尖客,没有太多的认同,唯独对这情义无双的温华,他格外偏爱。

因此,他才写下了这篇关于温华的文章。

“沈笔先生,不止你是否介意我在此将你的文章诵读给大家呢?”

沈笔喜上眉梢,连忙答道,“吾之荣幸,求之不得。”

苏尘点了点头,便对着台下众人说道,“诸位,刚刚沈笔先生才思涌现,便顺其自然地写了一片温华的人物志,我就在此为大家说一下。”

“当然可以!”

众人一片应答。

能够得到苏尘的认同,至少说明沈笔笔下的温华,也得到了认可,他们巴不得苏尘能多说一些呢。

只是看了一遍,苏尘便已经清晰记下了纸张上的内容,所以,他也不需要那纸张了。

因此,苏尘在沈笔错愕与惊讶的目光中娓娓道来。

“当年你被嫂子赶出家门,说要做大侠,却连买一把好剑的钱都没有,拿着把木剑成天想着遇见什么高人授你一两招绝世武功,然后成为天下最厉害的剑士,风风光光返乡。

如果返乡的时候能够带着一个稍稍漂亮点的媳妇,就像一碗阳春面上卧了个流黄的鸡蛋,锦上添花就更好了。

你心气极高,又好面子,行为举止却和一个痞子没什么两样。

去勾栏看姑娘(bafb),和小年一起唱些俗到了骨子里的黄谣,甚至一度把主意打到了小年的马上,想要借着那匹受苦受累的马来出风头骗妹子。

更多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像是个剑客,或者说,在遇到黄龙士之前你根本就不是剑客,不过是个拿着木剑在江湖里厮混的无赖罢了。”

“但是你与那些恃强凌弱的人是不一样的,江湖里满是那样的人,他们在整个江湖里沉沦,被欲望和利益迷了眼,于是他们开始无恶不作,甚至不过是二流帮派就开始称霸一方。

你不一样,你的眼睛始终清澈,你自然有你自己的风骨,有一根怎么也磨不破折不弯砍不断锤不烂的脊梁。

一剑开天门的剑神李淳罡说他第一次拿剑就知道自己会是天下第一,你第一次拿剑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手中握着的是整整一座江湖?

在你的眼里,小年就是小年,不是徐凤年,不是北凉世子,只是那个当年和你和马还有照顾马的老黄一起在江湖里厮混的落魄人。

因为在你眼里他是兄弟,他便一世是兄弟,不论身份,不论时间。”

“这大概也是徐凤年看重你的原因了,如若不然,从小在北凉府里长大的看透了世事炎凉的世子,又怎会与你杯盏相交。

在你的眼里,江湖就是江湖,是份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潇洒,是独身仗剑天涯的豪气,是刀尖上剑锋上的厮杀。

你不屑同流合污.于是你傲,你不屑背信弃义,于是你强。

是黄龙士成就你,虽然黄龙士最后是要借你的手杀徐凤年,但是黄龙士小瞧你了。

天下苍生小瞧你了。

他们以为你永远是那样一个小人物啊,终究会在这浑浊的世间抛弃了自己的一尘不染。

黄龙士给你所爱的女子,也给你两剑武功,给了你从小就梦想的一把剑,一座江湖,成为一个你以前梦寐以求的剑士。”

“初入江湖便能在吴六鼎那剑侍手下两招不败。你只会两剑,只要两剑变一剑.除了江湖排名前五,怕都要靠边站。

于是那个给了你心爱的女人,教了你最强的剑术,让你看到最高处风景的人教你去杀你最好的兄弟。

他以为你会犹豫,你会挣扎,但没有人想到你做的如此决绝,你废尽武功经脉,断去一手一脚,离开了心爱的女人,折了那把你最宝贝最宝贝的木剑。

你可曾知道在你折剑之后,徐凤年扔了那把要送你的春秋在城头哭弯了腰。”

ps:求全订!求自订!求鲜花!感谢各位彦祖们!.

第一百七十章:李寒衣叹温华【求全订求自订】

“于是温不胜仗剑入江湖折剑出江湖。

于是温华说一生不练剑就一生不练剑。

于是你回了家乡,做个心气低到尘埃里的酒店小二,有个小帮派的剑士逼你拿他的佩剑却又在你拿剑的时候踹飞你说你不配用剑。

那个时候你木然坐在地上,神色寂寥你是被踹的痛呢,还是心里有一块~隐隐作痛,

因为看过那些最高处的风景,直接从云端跌落尘埃里的你又有什么感受呢?你不再和哥哥嫂子怄气,是不是你哥抱着你说的句‘回来就好’,胜过千万次仗剑江湖,胜过百万次策马寒山,胜过无数个陆地神仙-?

你入江湖时不过是个好高骛远的-混混。

你出江湖,才是温华。

你会不会坐在客栈的台阶前,想当年初春时京城的桃花,

你会不会想起李白狮的模样与身段?

你会不会想起那年有人持木剑?

你会不会想起一同哼过的歪腔小调?

掌柜的大发慈悲赏你一小壶烧酒,你提起酒敬了不知离你多远的徐凤年。

你大概还记得徐凤年当年于亭中与你重逢,徐凤年的侍女青鸟为你斟酒时称你声公子,当时你配不上被人如此尊敬,于是总是记着念着。

可你却当真无愧这声公子。

少年,怎可为儿女情长而焦头烂额,伤心彷徨。你的眼前应是诗和远方,身后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肩上担着的是自己的行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