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衣锦还乡?【求全订求自订】
“出离了剑雨楼,卖花少女突然涨红了脸,她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李怀念,所以见到邓太阿,她有些不好意思。
而她又不曾行走过江湖,更是不知道邓太阿的身份,只把他当成李怀念的长辈,她低声说道:‘邓叔叔,我……’
似乎猜到少女心中所想,邓太阿笑着摇摇头,温柔道:“我邓太阿的徒弟,能娶到你,已经是再好不过了,我很满意。”
再之后,桃花剑神帮徒弟和少女主持了婚礼,然后就孤身一人,赶赴北凉。
他决定要去参加第二次凉莽大战,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他的徒弟在西蜀,他想给徒弟一块净土,就不能让北莽马蹄踏入中原,就这么简单。
在邓太阿赶赴北凉之后,又有一人出离了太安城,也来到了北凉,这个人,名叫陈望。
说起这个陈望,既是古代圣贤读书人的代表,又是书中的悲情人物代表。
陈望出生在北凉的一个小村庄,自幼苦读圣贤书,立志要考取功名、治国平天下。
而事实上,他147最后也的确做到了,他靠着自身努力,一步步的攀升到了离阳权力巅峰,成为了皇帝最为信任之人,成了离阳下一任首辅的不二人选。
而在他当初还寂寂无名的时候,就经常在村口芦苇荡读书。
那时候,有一个跟他青梅竹马的婉约女子,总喜欢蹲在一旁洗衣服,笑看着他读书。
那一年,陈望即将赴京赶考,他对那婉约女子说,只要他能金榜题名,就会风风光光的娶她进门。
而那女子这一等,就再也没能等到心上人返乡。
陈望走后,这个在书中连名字都没有的女子,时常来到芦苇荡,遥遥望向京城,等待心上人返乡娶她。
而陈望之所以没有返乡,也没有给这女子写一封信,就是怕连累到她。”
……
“原来如此,陈望和邓太阿,这中间还有这么多事啊……”
台下听书的观众,露出恍然的神色。
“陈望既是北凉读书人,能被离阳皇帝重视重用,恐怕跟他自身本事脱不了干系,如若不然(bafc),恐怕早就被离阳皇室流放边关了,别问为什么,因为你是北凉的。”
……
“事情的起因是,陈望由于缺少进京的盘缠,就在街上卖自己写的诗文。
那时候,徐凤年还是一名纨绔世子,他一眼就相中了这些诗文。
而他也看得出来,陈望当下只是潜龙在渊,未来必成大器。
于是徐凤年花费千金,买下了这些诗文,这件事在当时,也成为了众人嘲笑他不学无术的一个罪证。
可徐凤年在暗中,却是跟陈望做了笔生意。徐凤年知道陈望不是一般人,他志在匡扶天下,不可能听命于北凉,所以两人约定,陈望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帮助北凉一两次。
这么多年,离阳皇帝虽然重用陈望,却也担心他是北凉的棋子,于是在离阳朝廷的授意下,幽州的一些将种子弟,故意到他家所在的小村子闹事,害死了那个婉约女子。
而当时北凉的高手,其实就藏在暗处,可为了不打草惊蛇,不暴露陈望的身份,他们只能袖手旁观,任由这个女子被害死。
这也是为什么,徐凤年当上北凉王后,会在幽州大开杀戒的原因之一。
徐凤年这一生当中,愧对的人并不多,陈望算是一个。
后来,陈望在离阳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
而且在皇帝的授意下,他娶了一个并不喜欢的皇室女子。
为了完成梦想,陈望把所有苦都忍了下来。
这么多年来,陈望内心畏惧的,不是天心难测的皇帝陛下,反而他最怕自己说梦话,怕不小心喊出那女子的名字。
世间安得两全法,安能家国两不负!
这十年来,陈望只给北凉送来了两封密信,却都至关重要。
在密信的结尾,他只写下四个字:勿念,勿等。
他是让北凉告诉那女子,不要再思念他,也不要再等待他返乡,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而在那女子死后,徐凤年也只给他寄来了四个字:已死,有愧!
已死的是那可怜女子,有愧的是徐凤年和北凉!
收到信后,权倾朝野的陈望,放声痛哭。也是从那时起,他陈望不欠北凉任何东西,他只是离阳陈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这一生,不负离阳、不负北凉,只辜负了一名女子,一个全书都没名字的痴心女子。”
……
“那姑娘招谁惹谁了?离阳皇室!赵淳!你该死啊!”
“赵淳已经死了!”
“那就挖出来暴尸三日,挫骨扬灰!”
“连他儿子赵篆一起弄死!”
……
“这一次,陈望奉旨离开京城,前往北凉传旨。
一直以来,北凉对待离阳的圣旨,都不太当回事,随便找个小官就能接旨。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来迎接陈望的,不光有北凉头号文臣徐北枳,就连徐凤年也在路上亲自恭候,给足了面子。
办完正事,陈望回到了生养他的小山村,在村口,他遇到了一个老农。
陈望赶紧跳下马车,笑着打招呼道:“四姥爷?”
老农满脸错愕,不晓得这位看着就有权有势的后生,为啥喊他。老农嚅嚅嗫嗫,局促不安,不敢搭话。
陈望用最地道的家乡话微笑道:“我啊,村尾的陈望,四姥爷,不认得了?”
老农瞪大眼睛,皱巴巴的沧桑脸庞上绽放笑容:“小望?”
陈望咧嘴笑道:“是啊。”
老人唏嘘不已,随即纳闷道:“怎的又回来了,不是上京赶考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