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 / 2)

“而这三年六千两的江湖游历中,那老仆剑九黄已然成为了徐凤年最亲近的人。”

“苏掌柜的,那这剑九黄,也是一个绝世高手吗?”

苏尘想了想,答道,“算是一个高手吧。”

“算是?”

“嗯,因为在剑九黄的眼中,他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仆而已,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也不认为自己有多高手。”

“那这剑九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又为何要与王仙芝一战呢?难道也是想要打败王仙芝,成就江湖之名?”

王仙芝虽然自称江湖第二,但江湖都知道王仙芝就是江湖第一,只要打败他,便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江湖第一。

因此,肯定有无数人想要踩着他的名声往上爬。

但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能耐了。

苏尘摇了摇头道,“并非如此。”

“剑九黄,原名黄阵图,西蜀人士,是个驼背、缺门牙、邋遢的北凉王府马夫,是个背剑匣的老仆人。

原是铁匠出身,他四十岁才开始练剑,拜师吃剑老祖隋斜谷门下,受其两剑之恩,与西蜀剑皇苏茂是同门师兄弟

跟随徐凤年游历三年六千里,言语不多却能说出质朴的道理,徐凤年曾言没有他自己走不下三年六千里。

曾经力战徐偃兵,拼尽八剑方能压制徐偃兵。

因为创出剑一到剑九的九式剑法而被称为剑九黄。”

“背负的剑匣中本有天下十大名剑中的六柄,早年曾挑战王仙芝,留下其中之一黄庐。

返回北凉后,留下九剑剑谱赠予徐凤年,让他代收徒弟可以保护自己,将剑九命名为六千里以纪念三年游历。”

“……”

“剑九黄在和徐凤年第一次游历江湖归来不久,老黄就打算前往武帝城与王仙芝一战。

其实老黄并没有什么想要享誉江湖的打算,而是为了取回自己的剑。

天下十大名剑有六把在其剑闸,其中其中之一黄庐,在以前与王仙芝比武输在了墙头,老黄的剑都是为了给自己(bafb)师傅吃的,为了报恩自己的师傅的,在以后见到他能够将剑孝敬于师傅,所以他需要将其取回来。

另外也是为了师傅的名声。”

“虽然隋斜谷不在乎这些,但是老黄可不这样想,老黄虽然可以说是无欲无求,最多也就是一碗黄酒解解馋而已,但是在这世上他最在乎的不外乎就是徐凤年和隋斜谷。

因此,他独身来到了武帝城,与王仙芝一战。”

“那日,天清气朗,本该是个踏青赏风的好日子,但老黄却一步步踏上了武帝楼。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老黄想了很多。”

“老黄想到自己那辈子,从一个只有些蛮力的籍籍无名打铁匠,被云游四方的师父无意相中以后,教了寥寥两剑。

自己也没觉着练剑就是非要成为什么名动天下的大侠,就只是想着离开家乡,去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要出息了,是命好,

真要死了,也是命,老天爷已经待他不薄了,还不知足,得遭天谴。

知道师父喜好吃剑,剑匣里那六柄名剑,都是给他老人家留着的,心想着以后相逢,就当作当初欠下的拜师礼了。

只可惜那柄比剑匣六剑还要出名一些的黄庐剑,前些年练剑学艺不精,给留在了武帝城墙上。

后边温小子跟少爷愈发相熟了,不再只是嘴上的称兄道弟,一些掏心窝子的实诚话也就多了,说些他要练剑,就要练自己的剑,要走以前那些前辈没谁走过的路。

也许进了别人耳朵里,这就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胡乱言语,只是听在他老黄耳中,还是想要点头,朝这个年轻人竖起大拇指。

老黄这辈子无妻无子,无牵无挂,除了紫檀剑匣所藏的剑,别无他物。

跟少爷相处久了,就把这个年轻人当成了自己后辈看待。

每次跟少爷一起蹲在街上或是村头打量那些小娘子的胸脯屁股,其实老黄也就是陪着少爷一起过过眼瘾,真要他老黄娶个媳妇,这实在是比要他不练剑还可怕。

老黄年轻时候就从没有风流倜傥过,用自己的话说就是穿了龙袍也像个唱戏的,只觉得最后一次背剑匣走江湖,得让少爷知道他这个马马虎虎的高手,到底有多高,而将来肯定可以比自己本事更高的少爷,又可以高到什么地步。

他早就过了怕死的岁数了。

为剑死,还能死得不窝囊,本就是练剑之人的福气。

如果有一天老到提不起剑了,才是对不起那些握过的剑。”

“那一天,一辈子只会打铁和练剑这两事的老黄离开北凉,来到东海,牵马入城,登城之前喝了碗热过的黄酒。

当时武帝城里有曹长卿这几位江湖最为拔尖的高手在旁观战。

他老黄打架从不讲究那些飞来飞去的高手做派,他也不是像后世传言那般如长虹飞掠城头,直接跟王仙芝一战,

而是老老实实沿着石阶一步一步走上去。

在即将登上城头之前,老人停下脚步,解开布囊绳结,露出紫檀剑匣,踮起了脚尖,望了望西北。”

“咱老黄以往的江湖,有剑就行。

咱老黄死后的江湖,能有一个人记得就够。

那会儿,老黄猛然一拍脑袋,才记起忘了跟少爷说自己的名字叫黄阵图。

因为老黄一直觉得这个师父帮忙取名的名字,比剑匣藏剑还要气派些,也更拿得出手。

不过然后老黄记起了跟少爷一起颠沛流离的三年,新悟出的那第九剑,被少爷取名六千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