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2 / 2)

“不得不说,世子殿下这招耍的是真妙。”

“何出此言啊?”

“你们看啊,这一来,新官上任三把火,烧谁都是烧,世子殿下此举,不仅解决了凌州城二代鱼肉乡里的隐患,更是笼络是一手好人心。”

“更别提后面那番话了,说给的不就是那些老将去听吗?他们当初跟着徐骁去闯天下,不就是怕后来人忘记他们的功劳,来一手狡兔死,走狗烹吗?徐凤年这一手,打压了纨绔,安抚了老将,笼络了人心,一箭三雕,你说高是不高?”

这番言论一出来,茶楼内一下子炸了。

“我去,还真是这么个理,尤其是世子殿下最后说的那番话,好人坏人他全当,最后可能除了那些纨绔会恨他,百姓和这些老将们都得念他的好?!”

“高!真的高!这招真的绝了!”

“我觉得还不止于此呢,三把火这才第一把,世子殿下现在不是觉醒了前世记忆吗?要我说,依照大秦皇帝的手腕,别说整个北凉这群武夫了,就是把离阳皇室里那群老狐狸绑一起都不够这位大秦皇帝陛下玩的。”

“是这个理!瞧好吧!我觉得世子殿下还得有更精彩的手段!”

ps:求全订!求自订!求鲜花!感谢各位彦祖们!.

第二百四十章 凌州城文武归心【求全订求自订】

“徐凤年这一招,可以说是下了招秒棋。

如此一来,凌州武将虽然不会对他心悦诚服,可也会知道徐家第二代家主,并没有忘他们的功勋。

这对于性格耿直的武官来说,比赏赐金银更管用。

徐凤年的这一做法,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就是从内部瓦解凌州武~将的抱团现象。

他当众对功勋武将表达了感谢,这一下子,亲身陷阵上过战场的武将,与那些没上过战场的武将,难免要在心底开始相互打量,再无法像以前-那般亲密无间。

只要这些武将之间有了间隙,徐凤年就有机会收买人心,让更多人为他效命。

这件事之后,凌州官场出现剧烈震荡。徐凤年的口碑先是下滑,然后又急转直上,由最开始的万人谩骂,逐渐有了好评如潮的趋势。

徐凤年知道,凌州的武将算是暂时稳住了,只需要假以时日,就能够慢慢收服。”

“解决了武将问题后,徐凤年又开始着手对付文官。

文官善于动脑,不像武将那般直来直去,所以看似手无缚鸡之力,实际上更难对付。

而徐凤年第一个盯上的人,就是北凉道经略使,李功德。

李功德是北凉文官第一人,做事能力强,但却很是贪财。

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儿子叫李翰林,跟徐凤年是发小,关系最为亲密。

所以即使要对李功德下手,徐凤年还是有很多顾虑的。

当初跟徐凤年从小玩到大的,还有一个名叫严池集的人。

在早些年,严池集一家叛出北凉,投靠了离阳。

而严池集的姐姐,名叫严东吴,是现在的太子妃,更是未来的皇后!

其实徐凤年打心里,一直怀疑李功德是否忠诚,于是他想到了一招计策,想要试探一番。

这一天,李功德收到了两封密信,来自于离阳文官第一人的张巨鹿。

张巨鹿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去京城做官。

实际上,这些密信,是徐凤年故意送给他的,想要试探他是否忠心于北凉。

李功德接到密信后,立即来到徐凤年身边,可他并没有完全如实交代,而只说自己收到了一封信,他老泪纵横道:‘这是张巨鹿的亲笔密信,扬言只要我李功德愿意叛逃北凉,以后在朝廷那边的地位,绝对不会低。

殿下,李功德虽无半点背叛北凉之心意,可既然会被离阳盯上,自是李功德这个经略使当得不正,才会被他们以为有机可乘,殿下和大将军不论事后如何处置李功德,李功德绝无半点怨言。’

实际上,这两个人都是在演戏,徐凤年知道李功德还藏了一封信,只交出了一封,于是对他很是失望。

可姜还是老的辣,其实李功德早就知道密信是徐凤年给他的,而他故意藏了另一封信,也是为了试探徐凤年。

后来,当徐凤年猜出事情真相,知道是自己错怪对方了,原来对方也在试探自己。

于是他亲自来见李功德。

李功德率先开口道:‘殿下,你可能要问为何李功德会多此一举,既然明明没有投靠朝廷,没有被张巨鹿引诱,为何却要故意藏下一封假信。

很简单,殿下此次精心布局,几乎以假乱真,来试探北凉道文官之首的李功德,而李功德也想知道自己留在北凉,是否明智。’

李功德继续说道:‘世人都说,无毒不丈夫,我却不信。

李功德为官三十年,就没见过有几人真的丧尽天良,到头来不遭恶报,哪怕死前尊荣,也都祸及子孙,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古而然。

殿下手段阴沉,却不失心善醇厚,跟大将军如出一辙,这才是李功德真正想要的那个新凉王。

真说起来,殿下可能不信,不是李功德老奸巨猾,一眼看穿了殿下的谋划,而是李功德认定了大将军的儿子不会亏待李家。’

对于李功德的忠诚,徐凤年也很受感动,他柔声道:‘李叔叔,徐凤年向你许诺一事,若是将来仍有机会在临终前交代遗言,我承诺只要有徐家荣华一天。

不论之后李家子弟是否忠于徐家,哪怕犯下谋逆大罪,都会保李家一个平安,徐家绝不杀李家一人。’

· 0求鲜花·····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