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骁死了,李义山死了,张巨鹿也死了,雪中的老人都凋零了,春秋那个时代也算是终究过去了,就连王仙芝和大魔头黄三甲,也死了。”
“百姓失其鹿?我看是离阳失其鹿吧,也该天下共逐之了!”
……
“张巨鹿被诛九族,离阳失去了定海神针,短期来看,他的位置有很快就有人能补上。可等到日后天下大乱之时,赵氏天子才会有切肤之痛。到了那时候,世人才明白一个重要道理——离阳失去这头老鹿,赵家就要失去整座江山!
在离阳失去张巨鹿的同时,北凉却意外得到了一位治世贤臣,名叫宋洞明。
宋洞明出身名门大族,自身学识品格都无可挑剔,曾被当成是离阳首辅的接班人。可由于他在朝堂受到了排挤,心灰意冷后离开京城,自此寄情山水。
这一次,年迈的宋洞明孤身游览北凉,想看一看塞外边关的壮阔风景。
无巧不成书,他跟徐凤年恰好在路上相遇,两人便聊起了天下大势。
这一10聊天,徐凤年才发现对方学识高远,是个能治国安邦的人才,立刻就起了招揽之心。
长久以来,由于离阳占据正统地位,全天下的能人异士,都愿意投靠赵氏天子,也就是所谓的天下英才尽入赵家彀中。
而北凉则被认为是不开化的蛮夷之地,很少有文人愿意投靠。
这也导致了北凉文武失衡,武将雄甲天下,文官却是青黄不接。
闲聊中,徐凤年发现宋洞明似乎对他有敌意,言语中多有不满。
宋洞明冷声质问道:“我听说北凉刚刚死了几千人,为何只有你北凉王的亲兵,死后才有坟冢?其他人就不是你北凉百姓?”
在这件事上,徐凤年自知理亏,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宋洞明继续语带讥讽,说道:“徐骁有一万大雪龙骑,次子徐龙象有三万龙象军,北凉都护褚禄山有亲军,袁左宗、燕文鸾也有亲军,这些甲士,自然是骁勇无敌,也愿意为北凉而战。
可北莽举国南侵,靠这七八万人就能应付了?
甚至可以说,靠三十万北凉军,就能打赢北莽了?
或者说,你认为根本打不过北莽,只要存了必死之心,就无愧于北凉了?”
徐凤年没有恼火,而是真挚的问道:“宋先生有何教我?”
宋洞明冷声问道:“北凉既然注定要独力面对北莽百万铁骑,且不说胜负如何,但务必要做到人人死得其所,死有其名,北凉王以为如何?”
徐凤年点头道:“理当如此。”
宋洞明死死地盯着徐凤年,朗声道:“那就请北凉王在境内寻一处,做英雄冢,竖立起三十万墓碑!死一人,记一名!”
徐凤年目光如炬,心潮澎湃,朗声回答道:“好。清凉山后山,就可做此冢。”
宋洞明再度问道:“三十万墓碑之中,可有你徐凤年一块?”
徐凤年毫不犹豫地说道:“有。先写下北凉徐凤年五字,与所有北凉甲士一般无二,当下只记载生于何时何地。
等到死后,再添上战死于何时何处。”
宋洞明看着徐凤年的眼睛,许久过后,郑重作揖,沉声道:“宋洞明愿为北凉王出谋划策!”
自那以后,宋洞明入北凉为官,成为了继徐北枳和陈亮锡之后,北凉第三谋臣,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重要的是,宋洞明在文坛分量举足轻重,他愿意入北凉做官,无疑替徐凤年打了一个免费广告,随后又有大批书生赴北凉。
徐凤年也虚心接受建议,在北凉王府后山,修建三十万块“英雄冢”,每死一人,就在上面刻下一个人的名字,以供后人瞻仰。得知此事后,北凉军士气大振,更觉得死在战场上,是件光荣的事。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英雄冢”,其本质上是“衣冠冢”的变种。
在古代,很多人死后找不到尸体,就用他们的衣物下葬,起到纪念作用。”
……
“倒也不能怪天下文人,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没有谁愿意十年寒窗,最终来到北凉这苦寒之地与风雪作伴的。”
“三十万英雄冢,以死为生,可歌可涕啊!不可否认的,徐凤年确实是个好藩王。”
“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何要杀张巨鹿,还要诛九族,他家里其他人也危险到赵篆了?你要是这么没本事回去卖红薯好不好呢,做什么皇帝啊,怕这个怕那个的。”
……
“能得到一位谋臣,对徐凤年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可他还没高兴没多久,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徐龙象孤身入北莽,可能有生命危险。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徐龙象违反军令,私自率军与北莽展开正面厮杀。
而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慕容女帝布下的计谋,就是想引诱徐龙象犯险。
得知徐龙象进入圈套,慕容女帝003派出两名顶尖大宗师,前去截杀。
这两个人都来自棋剑乐府,分别是“剑气近”黄青,以及铜人祖师。
先说这个黄青,他不光是北莽剑术第一人,还是洪敬岩的师父!
而铜人祖师在棋剑乐府的辈分,甚至比太平令还要高。而他的真实身份,则是少有人知——他其实是半个谪仙人。
所谓谪仙人,就是仙人落入人间,暂时回不到天上。
当初,铜人祖师是镇守天门的仙人,因为做了错事,才被贬黜到了人间。
这两个人单独拎出来,都不比徐龙象差,甚至要更强上一些。
面对两个人的围杀,徐龙象并无畏惧,他本来就是想拿自己当诱饵,勾引出想杀他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