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守比攻难(2 / 2)

主人一天三变也是正常的。

所以,打不是难事,守,才是重中之重。

当然了,对于刘如意来说,这些就都不是难事了。

“经此一役,整个北方就都是我们的地盘了。怎么管理,怎么治理,才是正事。”

这个时候,刘如意手上的地盘共有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等七个州。

这七个州几乎覆盖了整个北方的土地。

和南方比起来,这些州显得要贫瘠的多。

尤其是很靠北方的几个州,一年四季都很缺水,冬季又非常的严寒,能种植的庄稼少,庄稼的产量也少,不像南方依山傍水,太守不用怎么管理,百姓都能过的很富足。

所以,这些地方非常的依赖地方的长官。

可以说,老百姓有了个好父母官,他们的日子就能过的很好。

但若是碰上个贪财好色鱼肉百姓的,那就是水深火热。

刘如意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生后者那些事情,便在管理上下了很多的功夫。

“首先,水资源一定要分配到位!”

除了生活之外,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等等都极度的依赖水资源。

一旦遇到干旱,什么都得玩儿完。

对此的对策是,他从每个州都找了不少的百姓,让他们跟着建筑卡里的工人学习开凿水渠的技能。

预计在过年之前,让每个州的百姓都能用上源源不断的大量的鲜活的水。

“其次,城市建设一定要到位,这个可以用公费。”

这个时期,老百姓住的房子普遍都是木制的房子。

因为这时候老百姓掌握水泥技术的人很少,他们也不会配土。

不像木制的房子,只要砍几棵树,放一些稻草,简单上手,谁都会做。

但这样的房子有两个很大的弊端。

一是容易起火。

而且是容易起大火。

一旦谁家着火,很有可能顺着风向,把一整个城都给烧了,实在是太危险。

再者就是不保暖。

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冷,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被冻死,烧炭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刘如意决定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造水泥房子。

水泥房子虽然没有保暖的功能,至少能保证他们冬天住的房子不漏风,也可以防火防盗。

“最后,要让每个人都有活可做,每个人都能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最后这一条,才是最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现在的风气依然是重农抑商,这样做的原因是,古代粮食生产水平落后,哪怕是全民都种地,也总是缺衣少粮,供给难以跟上国家的需求。

所以古代的那些君主很怕老百姓发财,很怕他们不种地,便一直在压抑商业的发展,鼓励老百姓都去种地。

但刘如意不打算这么做。

既然他已经掌握了杂交水稻,既然他已经引进了这么多庄稼的品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了。

其他的商业形式,也是时候发展起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