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节(2 / 2)

既然主人家允许了,两人也就没有迟疑,他们两人顺着门前的石阶,来到了庙宇门前——这并不是那种类似比睿山延历寺那样的本山大寺庙,没有宏伟的山门、祖师堂、法堂、僧堂、东司,这间寺庙只有这么一间,严格来说只是一间小小的佛堂。

乡土间的小寺庙大抵如此,占地面积不大,庙殿也是用木头搭成的,应该有些年岁了,也透着一股迟暮之气。

“打扰了。”

纸障门被方镜拉了开来,他环顾四周,发现这个小寺庙里已经有了其他避雨的“客人”。

“原来是位法师,还有另一位客人吗?”

开门的是个老僧,他鸡皮鹤发,年纪也不知道多大了,整个背都驼了起来,手里还拿着一盏灯。

“都进来吧!这雨也太大了,淋湿了可不好。”

老僧向后退去,将这栋小寺里的佛堂显露出来,地面上铺着地板,整个佛堂也谈不上多大,只是已经有几个人正围在地炉边烤火,佛堂的玄关处也放着雨笠雨具。

“外国人吗?”

藏助有点吃惊,他发现地炉前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这些人穿着打扮应该是葡萄牙耶稣会的传教士之流。

这个时代羽柴秀吉还没有正式掌权,也不是德川幕府时期,民众对外国传教士以及基督教还有那么排斥,藏助这个和尚见到这些外国人,也只是有些惊讶,并没有特别的抵触。

与此同时,这群葡萄牙人见到进来的两人,也围成一团嘀咕了几句。

方镜的目光瞥到另一边,他发现佛堂的角落还有几人,其中一位是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疤脸男人,这个疤脸汉子应当是个落魄的武士,他未着裙裤,头戴草笠,从他的装扮以及腰上悬配的大刀、腰刀上的刀柄袋也能够看出来。

流浪的落魄武士身后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应该是商旅之类营生,那位女子身着印有稀疏松叶花案的和服,男的也穿着轻便的服饰。

除此以外,缩在角落一隅,披着斗篷一样雨具的神秘人,这个“人”坐在角落中,在这个“人”的身边,黑黝黝的杉木板上靠着一个巨大的钝器,那东西应该是生铁之类的重物,接近两米多高,用绷带缠绕起来。

第一眼看去,方镜也没有意识到那是什么,直到他看了第二眼,才确认了那是一柄巨大的剑。

“这是剑……这形态也太古怪了吧?这东西看上去更像是个大型的冲浪板,而且是三角形的……”

方镜是个标准的武术家,他擅长各种武术技艺,对于剑术也略懂一二,正因为对剑术有所了解,他才会觉得很离谱。

须知这么巨大的剑一般人根本没办法施展开来,这东西在战场上用不了,要是决斗什么的也嫌太过笨重,哪怕是漫画中的大剑侠也用不了这么宽张的大剑,这柄剑的刃部厚实如三角铁块,似乎就有两米长,加上剑柄就快突破三米了。

“有点意思!不过是随便找个地方躲下雨,都能碰到这样一群人……”

外国传教士、一位疤脸武士、行商的夫妻,背负巨剑的神秘人,没有想到一场大雨能够将这样一群人聚集在这间佛堂里。

“两位客人先坐一下,我去准备些热汤,两位可以洗漱一下。”

老僧转过身去,说要准备“热汤”,也就是开水。

趁着老僧离开,这时候藏助小声地在方镜的耳边问道:“方镜阁下,你有没有觉得这间佛堂的本尊相有些奇怪来着?”

和尚眼尖的注意到了佛堂最中央的正面摆放着一尊奇怪的佛像,这尊佛相大腹便便,有着臃肿的肚子,尽管是盘腿跌坐在莲台上,却给人一种大蟾蜍般的感觉。

“是啊,这佛堂的本尊相有些奇怪,不过,这也没什么,等那位老和尚回来后,再向他问一下这尊佛像是何来历……”

方镜眯着眼睛看了一会那尊奇怪的佛像,最后微微笑了笑,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他坐下来后就翕上双目,假寐一样闭目养神。

藏助想了想也是如此,也学着方镜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隔了没多久,老和尚带着热水和木盆回来了。

藏助笑着接过水盆,询问起来。

“说起来大师,这座寺庙是那个宗的……”

他问的很含蓄。

老和尚回答的更含蓄。

“啊欸?是什么宗呢?”

“真是的,大师,你应该是佛堂的住持吧?”

藏助有点哭笑不得。

“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

“哈哈哈哈,老僧自己也不过是个半路出家当的和尚,也不太清楚栖身之庙是那一宗的,盖因老僧心慕道元禅师禅风高洁,就当是曹洞宗的吧!”

老僧郑定自若的回答。

“这么说来大师以前不是和尚呢?”

藏助吃了一惊,继续问道。

“以前是领薄?的武士,后来因为吃了败仗,害怕要切腹,就干脆逃到这里当和尚。”

老僧微微一笑。

“大师。”

方镜原本紧闭的双眼睁了开来。

“贵佛堂的本尊像着实罕见,这似乎与一般佛堂的佛像并不一样吧?这尊是哪位佛菩萨……”

“是弥勒。”

老僧淡淡一笑。

“这是唐土传来的黑弥勒像。”

第1000章 吓人?

“黑弥勒?!”

藏助听闻其言,感到很诧异。

——佛经中的弥勒菩萨的话,身为和尚的他当然清楚,但是“黑弥勒”什么的,他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过这样的佛像。

“是《黑莲虫声经》里的记录的未来之佛。”

老僧咧开嘴而笑,露出一嘴烂牙。

“那是住兜率天兜率内院修行的弥勒菩萨,他是会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世的佛,并将于龙华菩提树下举行三次传法盛会(又称龙华三会),分别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亿众生,令他们开法眼智,证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这尊黑弥勒即是其化身之一。”

“《黑莲虫声经》,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部经文,这是哪部的经典?”

“不可说……不可说。”

老僧笑而不语,他推脱自己还有事要办,转身就离开了。

“这位大师还真是奇怪,还有什么《黑莲虫声经》,这到底是哪一部高论,贫僧过去从来没有听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