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这两次的共通点的话……
其一,狸米都因为某些原因表现出了攻击性。
其二,狸米很快便能控制住自己,接着便会依照一定的判断继续行动。
“如果这两次可以认为是同一种情况的话,那狸米之所以对我动手,是因为我的那句话让她一时间错把我当成了敌人?”
卢林摸着下巴,眉头紧锁。
可……
“已经没事了”这种话,怎么会被识别成敌人呢?
等等,不对。
说不定又是和圣教有关系。
如果说狸米身边曾经有人会和她说这种话,但后来又和她反目了,最有可能的,就是圣教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了。
又或者,其实过去对她来说,听到这种话,就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这个思路倒是确实能说得通,”卢林揉着眉心。
这样看来,他一开始对待狸米那担惊受怕的样子,倒完全是多此一举了。
狸米从来都不是一个危险的人,她的精神状况恐怕并非卢林想象的那般,是纯粹的不稳定。
隐约间,卢林感觉自己摸到了点什么。
“第三次失控,完全不同于前两次,没有展现出攻击性,反而表现为巨大的痛苦,无法掌控自身,且有自残倾向,且是针对自己头部的自残倾向……唉,该死。”
回忆起狸米的表现,卢林恨不得又给自己一个大嘴巴。
不过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重点是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并且找出有没有帮助狸米的方法。
“这回的诱因是提问,但是前两个问题,根据当时的表现,大概率和失控没什么关系……”
就算有,也不是直接原因。
重点还是第三个问题。
她击破那个地下城的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因为那天发生了特别不好的事情吗?可为什么偏偏是那天?”
卢林眉头紧锁,依旧不能理解。
如果是那一天出的事,狸米为什么六十多天后才在外面被他发现?
是那一天出了重大变故?
还是说,从那一天开始一直到她被自己发现之前这段时间,她都一直在遭受着什么?
不,不对。
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某一天呢?
真就能这么巧,卢林认为最不可能的一天结果是最不该问的一天?
这概率得多低啊?
有没有可能,思路根本就错了呢?
重点不是哪一天,而是“回忆过去”这个行为本身呢?
思绪到了这里,卢林突然眼前一亮。
对啊,如果说问题是“回忆过去”这个行为本身,那狸米日常的行为方式,似乎就有办法解释了。
根据卢林对于精神分裂等一系列精神疾病的粗浅了解,这些疾病很多其实都是病人身体或是意识正在自我保护的结果。
就像动物害怕时会寻找狭小黑暗的空间藏匿以寻求安全感一样,狸米平日里的表现,很可能也是她身体的一种被动自我保护。
她凡事皆凭着本能行动,不愿意和人多说哪怕一句话,她害怕醒着,宁愿每天睡上二十三个小时,她愿意帮卢林的忙,不论是因为什么,但她也只帮忙,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甚至可能并非帮忙的事情,只要是卢林说的,她都言听计从,甚至可以因为卢林一句话就让卢林帮她洗澡,哪怕自己被看光了也毫不在意。
这一切的行为背后似乎都有着同样的动机。
她不愿意思考。
她在害怕思考。
因为某些原因,她决定帮助卢林,但又因为不愿思考,最终的表现直接成了对卢林无条件的言听计从。
可她害怕的真的是思考吗?
人的思考,人对事物的判断,几乎一定会受到过往的经验与经历的影响。
换句话说,人只要在思考,大脑就难免会不断回忆过去的经历和学习到的知识。
然后,“回忆”这个关键词便再次出现了。
如果说,狸米的第三次失控是因为“回忆”这个行为本身的话,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她从始至终,都在害怕“回忆”。
只要陷入“回忆”,她就会无比的痛苦,甚至痛苦到会不断去攻击自己的脑袋。
那痛苦令她疯狂,令她恐惧,令她愤怒,令她歇斯底里,而最后,会让她在绝望中嚎啕。
就像她之前在卢林面前展现的一样。
而说到由过去记忆引发的精神疾病,再结合狸米的状况,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不,应该说,这答案一直都很明显,以至于卢林一开始的胡乱猜测就已经命中了。
这就是PTSD。
而且是极其严重的PTSD。
第三十二章 坏了,狗东西们要掀桌子了
PTSD,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这种病症有三大核心反应——唤起反应、躲避反应以及强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