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高呼:“大将军,在下以为,可让朱隽为主将。”
推荐的很中肯。不是谁都可以领兵的。这不是儿戏。要会打仗,有战绩,资历深等。
第二日,朱隽被任命为主将,领兵五万,出兵汉中。
汉中南郑。
五斗米教主张修,收到了马元义的信件,内容大概是:“我黄巾军愿意与五斗米教平分汉中。”
张修在汉中谋划十多年了,与张角是一个心思。想了半晌,欣然同意合作。
十日后,波才领大军来到南郑。
当夜,黄巾攻城时,五斗米教在城内配合,攻破城门。太守苏固措手不及,只能领兵北逃到长安。
朱隽刚到长安,就得知汉中失陷落。怒骂:"废物,五斗米教就在南郑,你都不知道防备的。"
苏固赶紧补救:“五斗米教内,下官有人。只要黄巾军撤退,我等可收复南郑。”
黄巾军信守承诺,与五斗米教平分汉中,并建立了军事同盟。
几日后,黄巾出南郑。
两天后的夜里,苏固在五斗米教中的内应,打开城门,朱隽大军轻松入城。
张修知道城门失守,连忙向南门突围,投靠黄巾军而去。
波才大骂:“你们五斗米教,真是无能啊,这么快,就把这么大的城池丢了。”
张修面色难看,解释起来:“我也不想。教中出了叛徒。”
波才陷入深思,知道问题大了,朱隽入汉中,黄巾军就难了。
张修难受啊,刚起义就失败,大起大落这么快吗。想到自己在巴郡老家混得可以,到是可去巴郡。于是建议:“如今,朱隽大军入汉中,我等都难了,何不入巴郡。在下在巴郡有内应。”
波才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不过,朱隽大军已入汉中。且等上神使到来,再做决定。”
公元184年三月。
朱隽集结着七万汉军,向西城杀来,波才集结五万大军防守。
不久,马元义领着二十万大军,进入汉中,向西城支援而来。
另一边,朝延三路大军,进攻南阳黄巾。第一路,由何进亲领大汉官军七万。第二路,由南阳太守秦颉,领兵五万。第三路,由荆州刺史徐璆,领兵三万。
黄巾大部已经西迁,少数还在路上。
许多县城很快就收复。三路大军,很快就在宛城回合。
城内有四万黄巾,城门已经封住,城内有两个月的粮食,百姓都以赶走。
这是黄巾军的倔强,一定要让大汉官军知道:“我太平道的人,被惹急了,自己人都怕,何况是官军。”
官军可是十五万,又有大将军坐镇,所以将官都急着表现自己,拼命攻城。绕是如此,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拿下宛城。
黄巾四万人全部战死,官军死了六万。
而朱隽这边,差点被近四十万的黄巾军包圆了。朱隽反应及时,黄巾战力又不强,突围出后,回到南郑。攻守转换很快,变成了汉军守城。
不过,黄巾不擅长攻城,一直没得手,马元义不得不放弃。
后在张修的帮助下,马元义夺取了巴郡。给黄巾军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