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朝廷的格局变了(2 / 2)

李家虽然也是世家出身,但隋朝被推翻后,李唐的表现令世家不满意,总觉得李家给世家的回馈不够多。

而且李世民上台后,对世家的态度更是恶劣。

如今还出了纸张,印刷术还有那土豆,这都是打在世家七寸的地方。

所以世家肯定要想办法薅朝廷的羊毛,能薅多少算多少。

他们世家不好过,朝廷也别想好过。

所以才会在早朝上刁难工部,有玉太白在工部的原因,其次也因为拨给工部的钱大部分都会流转到世家手中。

世家原先安插在旧的兵部炼铁厂的人不知什么原因,被长孙无忌拔出干净了。

他们只知道水泥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其他的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出来,安插的人就没灭口了。

但世家烧不出水泥,怎么烧都烧不出。

世家也明白炼铁厂是用石炭作为原料炼的铁,世家也做了简单的试验,但发现炼铁的效果没那么好,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要炼焦。

所以精铁也不能低成本炼制出来,能赚的不多,加上建设成本高,就没打算投入。

不过白瓷倒是仿制出了一些,只不过效果差了很多,也就是以前的白瓷水平,跟玉家庄的比起来差了不止一筹,根本没法比。

所以世家目前似乎没有什么能打高利润生意了,只有朝廷这块生意是最赚钱的了。

这或许也是原来的历史轨迹中,纸张出来后世家衰败得那么快的原因吧。

本来世家还打算让户部拨款,然后层层扣压。

没想到这次李二竟然换了套路。

李二竟然直接让新闻部直接拨款给工部,让户部走个程序就行,拨多少款就从新闻部这个月的税钱里扣。

因为新闻部的税钱是按月交给户部的,新闻部一月叫的税钱刚刚给户部补了一口血,这笔钱朝廷还要用。

不得不说如今朝廷的格局变了。

明眼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对户部不满意了。

有了新闻部这个最肥的部门,户部如今也要看人脸色了。

以前各部要钱,各个都得看户部脸色,求着户部拨款,然后联合捞一些油水,如今朝廷的格局真的变了。

户部尚书刘政会更是瑟瑟发抖,难道李二要搞他?

最紧张的还是户部侍郎王冲海,看这样子,李二估计是想对户部动手了。

百官都觉得紧张,尤其是世家在六部的人。

户部有猫腻百官都清楚,但抓不到毛病。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知道世家那边会扣压朝廷的钱,还是层层扣压。

但他们一排人去到地方,被扣押的钱又回来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世家的关系网太复杂,要抓个现行的很难。

否则也不会有许敬宗的遭遇。

当初许敬宗指控世家的人刺杀玉太白,但他把证人带来之后,证人却一口否认,也不肯作证。

也因此许敬宗被打压,被栽赃,最后还是李二念他能力不错,才放到了工部。

李二最终颁布命令,全国各地迫切需要修桥的地方,由新闻部拨款,工部负责牵头修建,大唐建筑工程队负责具体修建。

也因此玉太白才翻阅工部的各种资料,看看大唐的桥梁和堤坝工程是怎么进行的。

最关键的是渭河就需要建几座桥,很多沙石材料已经运完建桥的地点了。

要敢在汛期来之前建设完毕,否则就只能等到秋后了。

早上玉太白在工部查资料,中午讲完课后,玉太白就带着几个徒弟,分别计算渭河的几座桥梁需要多少材料,要多少人力,花多少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许敬宗也跟着学,他毕竟在工部,而且修渭河桥这事还要上新闻。

许敬宗看到李治和秦怀道他们计算的这些题目后,就知道这几个孩子已经超出了他能理解的少年该有的算学能力范围。

即便是许敬宗都比不了这些孩子。

什么几何函数,立体图,方程式等等,许敬宗请教了好多次,还被李治翻白眼说他笨,让他得多回去学学。

搞得许敬宗差点怀疑人生。

许敬宗倒也想得开,还把这事写成密报呈给李世民看。

他虽然无法跟上李治他们的算学进度,但知道李治和秦怀道那几个孩子能解决的东西不少,若是与建筑工程队一同修桥,将来肯定是国家栋梁。

对今后修桥铺路,甚至是河坝建设,粮食统筹计算,兵马钱粮等都能帮得上忙。

最关键的是,李治他们甚至还能教其他孩子这些知识,若是这所学院能办大了,大唐涌现出无数这样的精英,大唐何愁不兴。

所以许敬宗把自己的见解写成密报呈给李二。

因为许敬宗经常跟在玉太白身边,文采有不错,因此汇报的事基本都交给许敬宗。

主要还是许小河文采不够,而且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不那么重要,他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看。

所以汇报的事基本都交给许敬宗,同时也让许敬宗教许小河一些文化知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