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推行(1 / 2)

第一届会议完毕,政策已经定下,也该实行了。

既然要对地主阶级动刀,阻力必然不小。

叶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要不要把邓艾连带着手中的禁军,以及其他几个在后方的兵团交给于谦,教他便宜行事。

要知道,权力的来源是暴力。

没有暴力维持的权力不过风中残烛。

不摆出一番姿态是不行的。

尽管叶云号称仁王,继承了这个身份的神秘色彩,但其实也只有底层的大部分人会将他当做是天神,那些个地主真不会那么迷信。

总管历史,越是贫穷、混乱的地方越是迷信。

越是富裕的地方越是开明。

为啥?

富起来了,物质生活丰富多样了,都在忙着享受生活,谁会去求神拜佛?

也只有在走投无路、没饭吃、生了病治不好的情况下才会去寺庙里面求一求。

于是乎,叶云这个仁王举办协商会议,拿爵位换钱的时候,他们个个叫着圣主,等到叶云这里要检地、收税,一条便饭、摊丁入亩的时候,转眼就换一个说法。

不过毕竟是有着白起在旁边,先前白起率领秦军入城把那些宗教势力图图的够呛,人屠之威压着,到底是不敢公开对抗叶云。

虽然不能公开对抗,但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可多了去了。

不说是对检查官员的贿赂。

便是趁着检察官员睡觉的时候丢石头砸窗户以作恐吓也是常有的事情。

或者趁着夜里去人家墙根或者门上贴一个写着“不得好死”的字条。

当然,他们是硬。

于谦比他们还硬。

再加上一直跟着叶云身边,这段时间却消失的锦衣卫指挥使、另一位考生木明河,以及频繁出入宫门的锦衣卫。

一时间没人敢真的去做些什么。

于是乎,于谦遇到的事情虽然恶心,但也就只能恶心一下。

不过我们的仁王不这么想。

叶云坐在殿内看着诸葛丞相的上书。

“丞相的意思是说,不必再给于爱卿加个兵权?”

“眼下来看,各地大户们还是懂事的,就算不懂事的,看看几月前那群串联造反的宗教势力的尸体,也都会懂事了。”诸葛丞相侃侃而谈:

“于相公又是个行事刚直的能臣,重新丈量土地这件事情也能办好,根本不会激起什么大的变化,若是直接给了兵权,各地军团一动,有白起秦军进城灭神在前,哪怕调动的不是秦军,也很难说会造成什么影响,因此未必要在明面上给什么兵权,最多便是暗地里给个便宜行事即可。”

纵观历史上的各种赋税制度改革,都面临着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便是丈量土地,若不把土地丈量清楚,任何赋税制度改革都不能落实到实处。

这件事情能交给两个人来做,一是诸葛丞相,这为人是不用多说的,二就是于谦了。

后者刚正不阿,必然不会在这个地方上藏私。

反正不能交给长孙无忌。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这些对于底层百姓都是大大的利好,只是臣想问殿下一事。”

声音自外传来,仔细一听,不是于谦还能是谁?

“敢问殿下,政策实行之后,百姓如何交税?纳粮、纳布、还是银钱?布、粮,皆有不便,殿下说要统一纳银,说这是什么我大明朝的一条鞭法,可现在连年打仗,铜矿银矿开采不利,没那么多银两给百姓交钱,若是银两不通该如何?莫说这个,便是百姓生产粮食布匹,而官府不收,就得拿着粮食布匹去换银两,若是有劣商趁此压价,岂不是又给百姓平添了负担?”

于谦虽然是明朝人,但是活在明朝前期,但是一条鞭法是明中期张居正那个时候推行的,两个人相差了不少年,自然不知道一条鞭法是什么东西,而叶云也不知道其中具体措施,只是照着自己的记忆带着诸葛丞相和于谦拼凑了一些。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

大明作为彼时世界第一列强,贸易长期保持顺差,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才能实行银本位,才能推行一条鞭法。

现在叶云所处的环境还真不太适合推行一条鞭法。

这个世界的贵金属不是缺乏,而是没时间开采,基本上都在打仗。

摊丁入亩作为一个清朝的赋税制度,是有着明朝的一条鞭法作铺垫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