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风易先生所说的星魂,恐怕并不是我们世界上的‘地球灵魂’那么简单。”
达芬奇摇了摇头,说道:
“虽然我们的世界拥有盖亚和阿赖耶这样的抑制力,但祂们的存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向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非某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意志实体。但风易先生故乡的地球,其诞生的星魂恐怕就是一个超级强大的神灵——以星球为躯,万物精魄为魂的地球之神!”
“没错,这就是我担心的地方!”
风易点了点头,确认了达芬奇的说法:
“如果是没有人格的‘老天爷’,那我并不在意它存在与否,但一个真真正正的‘地球之神’,我没法保证祂诞生后的第一时间,会不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全部扫空,又或者会不会把人类当做祂的奴仆奴役戏耍。
这种不确定性,让我踏上了前往虚空诸界的探索之路,想要找到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而想要解决问题,得先理解问题。
你们的世界存在着盖亚,还有人制作出了迦勒底亚斯这种地球灵魂的复制品,我就想借此机会,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星球之魂的构成本质,或许能对我的世界有一些参考。”
第二百十七章 共鸣星魂,创世记忆
考虑再三之后,罗曼和达芬奇还是同意了风易的请求。
不过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他们要求风易必须在复数从者的监督之下接触迦勒底亚斯——虽然从最开始的冲突来看,一般的从者对上风易貌似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但迦勒底这边还是有几位强大到超模的英灵,应该可以起到保险的作用。
于是,就在拉二、迦尔纳、贤王闪这三位英灵的监督下,风易开始了接触迦勒底亚斯的行动。
之前在外面看时还没什么感觉,来到近前,近距离观看这个人造的模拟地球灵魂,风易不得不感叹这个造物的精妙与强大。
型月世界的魔术师中,还是有一些能人的。
他们在绝对力量上或许比不上自己,但在对于神秘、对于世界法则的认知,或许还要在他之上!
这整个迦勒底亚斯,在风易的眼中,就是一团超级复杂、密度超高的信息聚合体。
这些信息本来只是纯粹的情报,并不涉及能量层次的东西。
但当它们的数量与密度提高到这种层次后,便赫然拥有了真实不虚的力量!
就好比纯粹的质量堆积,会在抵达史瓦西极限后坍缩成黑洞,这星球的灵魂信息也是同样——如此高密度的信息堆积在这么狭小的一个模型中,其表面已然形成了一种近似于黑洞事件视界一般的信息隔膜,外来事物贸然触碰,只会被这超高密度信息带来的可怕能量撕扯成比分子还小的齑粉,绝大多数科学或者魔术的观测方式也无法透过这层界限,读取到其内部的信息。
风易自然也办不到。
哪怕以符文视野观之,他也只能看到迦勒底亚斯表层的信息结构,但那数量多到难以分辨、又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海量符文也让他无从下手,根本读不出什么东西来。
但好在,他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
——天人共鸣法,这便是他的准备!
当初他第一次在现实世界施展天人共鸣,修正内天地之时,便在机缘巧合之下在自身体内共鸣出了一个星球灵性的缩影,并通过这个缩影得知了地球即将诞生星魂的情况。
虽然无论是信息密度还是完整性,那共鸣而成的缩影都远远比不上这个迦勒底亚斯,但两者在本质乻上其实是类似的。
之所以比不上,一方面是风易当初的道行还远远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星球本身实在太过庞大,本身并不是为了拓印信息而创造的天人共鸣法,也不可能将整个星球的灵魂信息复制下来。
但在这里,情况又有了变化——
地球本身确实很庞大,哪怕共鸣也难以复刻到全部信息,但若是近在咫尺,体积也就相当于一栋小楼的迦勒底亚斯呢?
对它进行共鸣,可比对世界本身进行共鸣要容易多了!
虽然这种共鸣复制的过程,必然会出现信息失真乃至丢失的情形,但风易也不是要百分之百复刻一份地球的灵魂。
或者说,有缺口才更好,风易才能借助这种信息上的缺失,进入到这个信息黑箱的内部,真正探寻其存在形式。
于是,在现场的三位英灵,以及在管控室那边隔着老远旁观的罗曼他们便看到,风易在接近迦勒底亚斯后什么都没做,就站在原地闭上了眼睛。
但紧接着,对于能量变化更为敏感的几位英灵就感觉到,风易身上的气息开始变得不同了!
他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虚无。
短短片刻过后,英灵们便再也无法从精神层面感知到风易的存在——哪怕他们的肉眼就看着后者。
悄然不觉之间,风易的气机便已然与迦勒底亚斯同调混淆,在这片由后者散发出的能量场所笼罩的区域中,再难分出彼此。
与外面风轻云淡,肉眼几乎看不出的变化相比,风易心神内部的变化却可以称得上是天翻地覆。
通过天人共鸣法,他将自己的身内洞天转化成了与迦勒底亚斯相同的形态,于是转瞬间,一股复杂到难以想象的信息洪流便从虚无降临到他的心念之中。
那是星球的记忆,行星的历史,无数曾经存在于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大地上的一沙一石、天空中的风雨阳光,无穷无尽的信息宛如无可违逆的大洪水一般将他的心智吞没。
如果是一般人,一般的魔术师,甚至一般的修行者,在面对这种信息洪流的时候,都只有被彻底冲垮这一个结果。
但风易没有。
阳神的修为,第三法的玄妙,以及他在共鸣开启的那一刻巧妙地借助自己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将意识从这个分魂之上短暂抽离,让自身进入到一种“无我”状态,这多重因素组合之下,才让他堪堪从这种信息洪流中坚持下来。
而在承受下第一波也是最凶猛的一波“浪潮”之后,逐渐适应下来的风易重新将意识回转,主动融入到这片信息海洋之中。
刹那间,他的意识仿佛被带到了地球刚刚诞生的那一刹那——
太阳诞生的恒星风吹散了星际尘埃,较重的元素在引力扰动下自发聚合,逐渐形成一颗星球的雏形。
先是小行星,然后吞并了其他的小行星变成更大的矮行星,最终彻底达到一颗行星的体量。
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互相挤压,带来的高热使得初生的星球如同炼狱一般灼热,岩浆与火海是这一时期地球的底色。
当热量伴随着时间逐渐向着真空耗散后,星球的表面逐渐凝固,形成了最初的地壳,曾经遍布星球表面的岩浆与火海,只剩下了一道道连绵的火山带,宛如在星球表面裂了许多道口子。
但没过多久——至少在地球的视角来看是这样——一颗比地球稍小一些的行星撞击了过来。
刚刚凝固成型没多久的地壳直接崩灭,重新化作熔岩火海,大量的地幔物质混合着另一颗行星的残骸被甩飞出去,在轨道上重新聚合,最终形成了月球的雏形。
而地球本身则是在这一次撞击中被偏转了地轴,同时也让行星表面的物质演化进度归零,重头开始。
一直到距离现代大约四十五亿年前,地壳终于重新降温到凝成固态的温度,从火山喷发中带出的氧原子与太阳风带来的氢原子形成了最初的水,水汽沉降到大地上,诞生出最初的海洋、湖泊、与河流。
第二百十八章 超越时光,恐怖威慑
到这里,一切都跟风易所知的地球诞生历史并无多大差别。
但接下来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了——原初的神性自海洋中诞生,那是秉持着初生星球的意志,拥有随机设计生命能力的原初生命之母。
最初的生命便从中诞生出来。
从最简单最原始的细菌蓝藻等单细胞生物,到更加复杂的多细胞动植物,各种各样的生物在随机的演化中不断诞生,又不断淘汰,在无尽的生灭演化中推动着生命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