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用对了人,才是做大事的第一条件!(2 / 2)

明明打了个大胜仗,朱元璋就和一锅汤里面掉了颗老鼠屎般,异常难受。

朱允熥做了几个小菜烫了壶好酒他也无心享受,捏着战报匆匆离去。

应天,皇宫。

朱允炆正在庭院中读书,齐泰李贯在一旁讲学,“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此言之意,君臣乃是互相辅佐的关系,缺一不可,君王垂拱而治天下,这才是煌煌正道。”

“臣下在职时有劝谏,君主就听从,有建议,君主就采纳,使君主恩泽遍及百姓;”

“君圣臣贤,方能达到圣人所说天下大同境界。”

朱允炆不明白:“齐先生,我自忖不是什么昏庸之人,而你也饱读诗书,为何我们在和朱允熥的夺嫡中处处受制,直到落入今天这个局面?”

齐泰解释道:“刚刚所说,乃圣人高屋建瓴的志向,其中蕴藏的乃是治国之道。”

“需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方可获得!”

“朱允熥采取了便捷的方法,将匠户聚合起来组成铁城,成立银行,这些只是治国之术!”

“他见效快,成果多,皇上只是被朱允熥的术所暂时迷惑而已。皇上乃圣明之君,随着时间推移,他定能够发现治国之中,道为第一,那会太孙之位便唾手可得!”

“殿下,贵在坚持。”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朱允炆哀伤的表情终于露出一丝微笑,“齐先生不愧是儒学大家,治国确实该重道。”

李贯突然说道:“齐先生,我有些不解,若是皇上现在让你去当银行的主事,你会去么?”

你看重治国之道,瞧不起朱允熥的术,显得多么清高啊!

可齐泰似乎忘了,李贯的劝农书还有其他计策就是走在了术上,只是并不高明!

你用术来骂朱允熥,岂不是将他也一起骂进去了?

齐泰愤恨的看着他,“银行乃朱允熥最大的敛财机器,充满了铜臭味,从二品的主事?”

“吾不为也!”

不为个屁啊!

齐泰也就是嘴上说说,他就是应天本地人,非常清楚银行的可怕威力,若是朱允炆登基,他必定第一时间将银行抢到手中,这样行事便能方便很多。

从二品的主事?

六部那几个尚书看到从三品的银行司务杨士奇也要打招呼,侍郎看到就必须恭敬行礼!

这就是银行如今的威势。

要知道,现在只有三个银行,若全国各地都遍布银行的分行呢?

那是什么可怕的权利!?

齐泰虽然智商不行,可眼睛很毒,一眼便看到银行的厉害。这个机构出生于现代,和古代根据周礼定制的六部天官是完全不同的!

六部只负责大方针,他们的治国是粗糙的!而银行生于近代,他能够将手深入百姓的各个方面当中!

只要将大明内部一些问题用银行引导让其修正,大明就会实现快速跃迁!

朱允炆为齐泰鼓掌,“齐先生不愧是天下名士,不为铜臭而折腰。”

齐泰自豪的笑着,而后背对朱允熥狠狠瞪了一眼李贯!

他们落入下风居然还在内斗,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李贯无视了他的目光。

下人用蔬菜炒了几盘菜,朱允炆招呼两人坐下:“二位先生,马上就要新年了,允炆先祝你们早年快乐!”

“殿下早年快乐。”齐泰李贯跪在地上恭敬行礼。

“快坐。”朱允炆拿着烫好的酒给两人分别到了一杯,“在这里我们还能喝到一口热乎乎的酒,可远在千里外的黄先生却为了我爬冰卧雪,身为大儒委身去做那丘八的事情。”

“我真有些过意不去。”

“殿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黄先生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只有殿下才是真正的圣明之君。”

朱允炆将酒倒在地上,一脸苦笑:“圣明?现在所有人可都认为朱允熥圣明,就连杨靖言语中都是三殿下曾言,三殿下曾言~”

“我就不明白,没有朱允熥的时候他们就不说话么?”

齐泰忽然想到:“殿下,有没有可能杨靖很早前就是朱允熥的手下了?”

“他和朱允熥来往并不多,如何能够知道这么多朱允熥说的话呢?”

傻子终于开窍了!

朱允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随即他脸上闪过一抹尴尬,那他还三番五次的去拉拢,杨靖不会不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说给朱允熥听?

朱允熥会不会暗中嘲讽自己?

他脸颊顿时变得滚烫,急忙喝酒来掩饰一番!

真够卑鄙的!

杨靖是你的手下你就好好曝光啊,藏的那么深干嘛?有病啊!

朱允熥...朱允熥...

朱允炆气的魂不守舍,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委屈。

他....有点想哭。

察觉到朱允炆可能是被打击了,齐泰急忙劝道:“殿下,如今还是贵在坚持。”

“以仁爱为本的治国之道,要比朱允熥的治国之术高明的多~”

“只要坚持,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好消息?

真的会有么?

邦邦!

一阵急促的砸门声突然响起,朱允炆诧异的看着齐泰,难道这就是齐先生说的好消息?

“开门,迎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