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宋和三声净鞭,百官入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贯出班,正正衣冠:“臣有事启奏。”
“说!”
“臣要弹劾翰林院学士黄子澄,其在前线犯下滔天大罪,差点致使忽兰忽失温兵败!”
“此人性格扭曲,狂妄自大,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
“也正因如此,他才敢想当然的率军随意离开,并且加入丘福军中,而后临阵脱逃!”
“此人又擅长自保,所以才在私下和鬼力赤苟合,贿赂令他放开一个口子,致使丘福兵败!”
“宗宗件件,其罪该死!”
昨天都商量好了,李贯率先出来弹劾。
黄子澄明显要倒,现在上疏弹劾定然能赢得皇上的欢心,自己也会...
“好!好!”朱元璋不悲不喜说了几个好字,李贯登时面色狂喜,富贵险中求,他这次算是赌对了。
谁知朱元璋突然抓起桌子上的奏折狠狠砸到他脑袋上,当时将李贯打的晕头转向,血流成河。
“跪下!”
“如果咱没记错的话,黄子澄算是你的座师吧。”
“昨天黄子澄刚刚被抄家,今天你就上疏弹劾,你这关系断的好快!”
“你是不是觉得咱会因此对你刮目相看?咱当初就说了,不要妄加猜测咱的心思。”
“猜对了咱不会高兴,猜错了你就等死。”
“哼,咱告诉你,咱现在的心情糟糕透了,学生弹劾老师,千古未见!”
“你这白眼狼一样的东西也配站在咱的朝堂上?”
“左右锦衣卫听令,扒去官服将他给咱拿到诏狱去!”
“是!”
李贯彻底傻眼了,站在中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心中只有三个字,他完了,彻底完了。
他遽然瘫软在地,脸色煞白,身体宛若筛糠般不停颤抖。
锦衣卫扒去他的官服将他拖下去,临了李贯还在大喊:“皇上,皇上..”
“微臣知错,微臣知错!”
朱元璋眼中满是厌恶,将腰带放在肚皮上面,文武百官登时噤若寒蝉,这是杀意沸腾了。
“咱告诉你们,都听好了。”
“做人,要有底线!!”
以茹瑺为首,百官同时下跪,“臣等,必当谨记。”
朱允熥看着离去的李贯,这就自爆了?
这...
有点滑稽啊。
他还没打算对李贯动手呢,这家伙出了不少馊主意,可是帮了他很大的忙。
哎~
这么好的内应以后没有了。
他悄悄瞥了一眼朱允炆,发现他呆若木鸡,如同泥雕木塑,瞳孔瞠然不发一言,他的大将就剩下齐泰一个了。
若是稳重点想,没有黄子澄和李贯出馊主意,是不是危险度大增?
朱允熥轻笑一声。
处理了几件事情后,朱元璋因为李贯之事烦闷的想要退朝,可门外突然传来振奋人心的大喊:
八百里加急,兵部快报!”
“凉国公蓝玉颖国公傅友德大胜,平安平保儿扫平东北!”
朱元璋扭头看向外面,文武百官也都瞬间乱糟糟的,冯胜的战报刚刚传来,今天蓝玉的就来了么?
宋和急忙快跑几步将兵部火票拿到手中,上面写着八百里加急,极度机密!
“皇上,皇上,大喜啊。”
“念!”朱元璋的心情好了不少,重新坐在龙椅上,目光中满是期待。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么?
“臣凉国公蓝玉参见皇上,微臣自九月下旬出塞,一路隐藏踪迹,爬冰卧雪,吃饭也只敢将灶台挖在地上,不能让冒出炊烟。”
“出发前还要几次三番的隐藏踪迹,因此行动速度大减,途中全歼了鬼力赤和也速迭儿的九个部族,共计三万余人!”
朱允熥抓住字眼问道:“凉国公说的是全歼?”
“对!”
全歼,那就是一个不留杀光了。
蓝玉的行军是极度隐秘的,若是被人发现告诉也速迭儿,恐怕就起不到奇袭的作用了。
“十二月初十,微臣率军走出山脉迂回来到了平原,此时天寒地冻,将士们心中都窝着一股火!”
“茫茫大雪,不知道该去何处。”
“可微臣心中有股直觉,也速迭儿就在附近的草原上!”
“草原人逐水草而居,安营扎寨定然也会靠近水源,可附近没有水源!”
“微臣突然想到三殿下沙盘上的涨水装置,此时应该是涨水季节,草原上会形成一些新的湖泊,微臣估算了一番向着几个洼地派出斥候!果然发现了兵马的踪迹。”
“涨水装置?”当初朱允熥就是因为这个才说沙盘只有六分完成。
朱元璋本来以为没用,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稳啊!
“这么多天来,微臣可算是憋坏了!按照沙盘上的部署令叶升去上游蓄水,而后将所有辎重卸掉,率领张温胡海,加上军中的千户百户组成一支军官敢死队便杀了上去!”
朱元璋笑骂道:“这确实是蓝玉的风格,那混蛋每次都搞得这么激进。”
“军官敢死队?倒是个好招,他难道就不怕被人突破,他的军官都死了么?他还怎么指挥手下的八万大军。”
“咱太了解他了,但凡他出征,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继续念!”
“是~”
宋和抑扬顿挫说道:“军官悍不畏死,微臣率军杀入直奔也速迭儿中军,杀的人仰马翻,身后的八万士兵也跟随之后搅的天翻地覆!”
“也速迭儿仓皇逃窜,微臣亲自上马连杀三阵,血流滚滚。”
“也速迭儿想要夹着尾巴仓皇逃窜。”
“此时傅友德从南方赶来,一同加入军中,在旷野之上对也速迭儿形成了巨大包围,他的所有手下断粮数日,开始杀马充饥,而我明军后勤充足,微臣就算卸掉所有辎重,粮食袋中的东西也足够吃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