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灵济宫(1 / 1)

张家宝一举夺魁也是光宗耀祖,不过他这一点他根本没什么高兴的。

因为他这些年辗转反侧,光哪个宗、耀哪个祖,他清楚的记得他十岁时家里遭遇的不幸,父亲入狱,家人被赶出大宅,如若不是那法号叫海心的和尚救了他,他估计还活不到今天。

他在净禅寺做了三年的小和尚、法号慧远,后来因为净禅寺一场大火烧了他住的禅房、那间禅房临崖而建,他没逃出去,大火烧断了柱梁,整间屋子坍陷的掉落了深崖。

他命也大、掉到了一棵迎客松的枝杈间,后来被上山采药的张嵿给救了,张嵿并非凡夫俗子,他是有名的妙手神医、后来官府应招他做殿前郎中,他不愿官中适从,索性归隐山林了。

那一日正赶上他上山采药,在悬崖峭壁上看到了一株石斛,他爬了一半,就从悬崖之上、向下掉落燃着的木片。只听扑通一声、一床被成卷的掉落,还着着火,却砸在了半山腰的迎客松的树杆子上,被面散开,里面还有一个小和尚。

张嵿看到,也顾不上去采药,就先去救了人。

无顾救了个小和尚,张嵿也挺高兴,他一大把年纪了,只有个姑娘、远嫁他乡,也没个徒弟继承他的这门手艺,这回可好了,这不是天赐么,一来二去,他发见这小和尚天资聪明,说话做事非常有条理、爽朗,大爱了。

收了这小和尚做了徒弟,既然是他的徒弟,当然不能再做什么和尚了,也别叫什么慧远了,就给他起了新名字,叫张家宝、又让他还了俗、续了发。

又过了三年,张嵿的那点手艺张家宝熟经通透,他看书过目不忘,行过的诊一点就通,这个不得了喽,张嵿一生所学,被他这个徒弟三年就全盘的掌握了,这孩子当真不是一般人呀,张嵿也这么认为。

张嵿本家,张建良是当地的一个县官,这一年他一夜之间得了急病,危在旦夕,特意派人去请张嵿,可那个时候张嵿的女儿有喜了,张嵿去了女儿家,县官的病是没法等。

张家宝就跟着县官的管家,在县官的病榻前,张家宝望闻问切,只一剂药,那县官老爷张建良的病就好了。

这县官病好了,见这娃好呀,长的白白净净,圆圆胖胖的,就这行医的手艺也不比那张嵿差,一看就是福相,寻思着张嵿这个老药夫在哪收的这么好的徒弟,不行,他想来想去,要把自家的小女儿许配给这张家宝,后来张嵿回来了,这县官一说,这门亲事也就成了。

张家宝行了亲,就住到了县官老爷的行府,让张建良没想到的是,这女婿绝顶聪明、家中藏书没用一年时间就全部的阅尽,而且可以倒背如流。

这等学法连张建良都未见过,他那会子学点东西死记硬背都背不通,不得了,张建良时下就请了老师,这个女婿有出息,得好好的培养,今后考个功名,说不上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呀。

对于张家宝的学识来说,中个状元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唉、不过现在他高头大马、红袍加身,寻问起前尘往事,他记忆深处还有个家,对、就是十岁之前,他清晰的记得、他叫钱玄龄,他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否还在世,他的兄弟姐妹还安好。

想到这、他想去一趟灵济宫,他曾听母亲说过,他出生前有个道士到家里讨茶、后来父亲就很信这个道教 ,而今他精读五书,老庄学说也有精华所集。

不过他要去灵济宫只是想祷念,亲人的安好,都说灵济宫很灵验,前朝皇帝朱棣因梦而建这宫观,据说有一年朱棣患病,久治不愈,一次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两位仙人赐药,梦醒后,这病就好了。

后来他就为这送药的两位神人建了道观,封了真人之号,而且逐年加封,这两个神人追述到400多年前还确有其人,其人修行成了神,百年之后又显世作为,如此灵验,张家宝也是想祈愿赐梦,他当然希望神人再显灵、家人也能给他托个梦,能够家人大团圆。

生之父、养之师,人生都有恩情,所行所历,他觉得自己就是国家的人,自小到大受过太多恩惠,都需要报答。

行了状元封礼,他要回家受封了,估计岳父大人当之喜出望外,在回家前,他主意已定,择日去了灵济宫。

这一日他来到了灵济宫,灵济宫就在皇城根底下,横建了整条街,当时他还真为这建筑惊到了,宏伟的牌楼,赑屃石碑,气势的殿宇,就是这一石一路都极为的讲究。

宫观里的人不多,这日未逢初一十五、显得香火淡了些,他上了香,入了主殿,主殿正中有两个镀了金身的铜像,黄袍金甲,铜像的四周又有蒲团垫子,又是道人功课之位。

他也并没有忘记自己做过和尚、早经、晚经是每日必修的功课,古佛清灯下、惟有素心人。

他把思想拉了回来,心无杂念,跪在二位神人脚下,默念道,神人显灵、赐我可寻回家人,此念三遍、他又带了水果放上了桌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