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脸真大(2 / 2)

夏福生用眼睛瞟了他一眼,还真是占便宜没边,修渠费用还要提出来?

脸真大!

“各修各的,你们永宁村东边的良田自己修护,西面朝廷分给我们的良田还请孙里正尽快给我分出来,沟渠我们自己挖,费用由我们自行解决。”

各修各的,谁也别说占谁便宜,这个办法不错。

“好好好,就这么办,但是我们没有规划……”

“这是我孙女走访河东良田,给画的规划图,不明白的随时来问。

还有就是我孙女弄了一些高产的种子,据说是慕容逸从大禹国外面弄来的,若是你们想要购买耕种,就随时来我家购置。”

孙里正小眼睛翻了翻,高产种子,还是国外的,行不行啊?

他尴尬的笑了声:“这个我还需要给永宁村村民介绍一下,到时候谁家种我就让他们去你家购买好吧!”

“行,朝廷给我们逃荒下发的每户五亩良田,您看明天有时间的话,咱们尽快分出来,我家然然好把规划图画出来动工?”

“好好好,那就明天。”

夏里正把事情谈完,一刻都不想多待,直接告辞大步流星的走了。

孙里正不知道为何,同样是里正,在他面前总觉得气氛异常压抑。

和他在一个屋檐下,说不出来的就是大气不敢出,被他气场拿捏的死死的。

“真给他们每户分出五亩田吗?”孙婆子也是欺软怕硬的主,看见人走了,才开口道。

“不分行吗,不仅要分,还要有官家人在场,这是朝廷专门下发逃荒的专用田,你敢克扣?”

孙里正语气不佳的说着,听的孙婆子赶紧摇头不敢多言。

孙里正赶紧换了身衣服,匆匆忙忙上县城报备,然后请县衙派人监督分田。

夏悠然闲着无事,趁着爷爷去孙里正家,便寻了个机会进空间,在电脑上查找一些资料。

然后拿出纸张画了一张引水上山的路线图。

筒车灌溉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结晶。

三叔利用传统手艺,坚持不懈的研究,不辞的劳苦,发扬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传统手工艺技术,她真为三叔这样的人感到骄傲。

真希望这种非遗传承手艺继续发扬光大。

画好后直接交给了三叔,三叔捧在手上,认真研究,然后郑重点头:“我这就去准备这些材料,争取在方便面厂开业前,把东西和设备都准备好。”

夏悠然关心的说道:“三叔不打紧,离春耕还有一月有余,别累坏了,身体要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