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大巫师见状,斜握着神元鼓开始摇动,鼓中类似铁砂珠的玩意撞在在鼓壁和鼓面上响动不已。
刚开始这种响动尖锐中带点低沉,并无节奏,随着沙木大巫师不断摇动,慢慢变成五次轻而缓,两次重而急的响动,类似于抓了一大把晒干的谷物装进了白色泛黄的小鼓之中,不断在晃动和撞击中发出声响。
每七次晃动,沙木大巫师便用曲龙弓敲打一次小鼓,发出“咚~”的鼓声。有时未满七次也会敲一次,或者连着敲两次。
与此同时,左右脚不断交替在长棍上来回或跳动或站立,从第七根跳至第一根,又跳到第三根或者其他长棍顶端,偶尔直身转圈,偶尔弯身反转,两只耳朵上的耳垂上吊着用细线穿着的由黄色、红色和白色木质或骨质的珠子从大到小,串成一条长约三寸的挂条随着沙木大巫师的舞步不断来回摆动。
沙木大巫师在跳动中会不时露出黑色大长袍里面的下裳,其底部黄色,再往上一寸半许后则全是黑色,在舞蹈中黄色的底纹若隐若现,竟有一种充满怪异的美。
沙木大巫师口中一直在吟诵经文,时而低沉时而嘹亮的咒语声,伴随着古巫族人将嘴前突,卷成柱状,从喉咙中发出“呜哦~呜哦~呜哦~……”的声音,穿过重重黑夜,直达钵头山顶。
按照古巫族历代传统,若某家小巫被选为大巫,在钵头山脚修建这家的祖堂,此堂规模颇大,可容纳上万人。
在此修建祖堂是为了方便大巫师到钵头山山腰位置真正的祖庭行巫仪。
古巫族世代生活的区域虽然他们自己和外界有时也称为祖庭,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供奉圣柱的钵头山上的巨型山洞,才是祖庭。
沙木家祖堂大门正对鹰头山方向,沙木大巫师其实向着鹰头山行巫仪。
一百一十岁高龄的沙木大巫师不知疲倦地在七条长棍的顶端来回吟唱,跳动,敲鼓,同他的后代们相较而言,本人骨瘦如柴,身材矮小,在巫仪中尽管精力充沛游刃有余,但凹陷的面部和干瘪得仅剩骨头的四肢在这个可怕的夜晚中不觉令人毛骨悚然。
第二发巨大火团升空,接着又是爆炸声。七个小伙见状慢慢调转朝向钵头山,人群让出一道长长的口子,小伙们小心翼翼挪动步伐顺着通往祖庭的古道前行。
沙木大巫师的动作明显加快,曲龙弓快速敲打在神元鼓上“咚咚咚咚咚,咚咚~~~~”,口中咒语变得高亢急促。
小伙们迈开脚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走变成跑,长棍上的沙木大巫师仍在跳动,几乎只剩下一阵残影,让人不得不感叹其平衡能力真是了得。
古巫族人点着火把跟在沙木大巫师后面全部涌上去,形成一条看不见尾的火龙,在大风中飘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