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修彭蠡之旁流,都潴于泽。东至扬州之薮,曰具区,汪洋如海。湖水忽澎湃拍岸,一异兽往来飞扬,耳目俱无,八首八足。
禹询问土人,不知为何物。射之,无一矢可中。伯禹叹曰:“天乎!不获成功,吾民长从鱼鳖侣矣!”抱闷不已。
是夜梦一人曰:“予,具区神也。嘉君一意为民,故来相告。此兽名天吴,气禀东方,不食不死,千岁乃毙。须以庚辛之精制之,但用顽铁千斤,沉之水底,复令众人鸣金鼓,齐声呼曰:‘雕其骨,刻其脂,笺锣笺锣,委诸为夷。’乃可驱也。”禹记其言。
明旦,令军人如法行之,金鼓响喊之声,震闻百里,须臾云开浪息。禹知已除,传令开凿三江,导具区之水,以泄其势。
中有七十二蜂,西洞庭山有林屋,深杳莫测,禹投神符以镇之。三江既入于海,震泽已定。其田虽下等,其赋以人工能勤,列下上第七等。
东南偏远,少膺王化,伯禹乃会诸侯于具区之祁山。稽功考过,抚戢绥怀。海外鸟中夷长,亦率其旁鸟小夷,航海来会。瞻仰听命,以葛越木绵之属为贡。禹敷宣帝德,导引其归。命众诸侯各贡方物。
伯禹尚欲极其东南,忽有飞龙垂空,以尾画地,导决水而出之。知是南方应龙,设醴祭之。
探听浙闽瓯越,地皆濒海多山,不甚为害。惟江河川渎,源泉众多,入海不及,故常旁溢。遂复渡江北去,通淮泗入于大海。
禹于淮、泗、舒、庐之间,往来者六,遂名其地曰六。
皋陶承命至工所,宣扬刑宥之法。禹即留催趱人夫,布告百姓,使知刑畏法。
又沿江西行,北距荆山,南极衡山之南。是惟荆州之界。禹前至一山,有峰曰紫霄,下有石室深险,禹乃刻石记事。
至衡山致祭,夜宿山下。梦一玄衣男子,称是苍水使者,曰:“若欲得我简书,尔其斋焉。”
禹斋戒三日,果于岣嵝峰下得金简玉牒,皆蝌蚪字式,其辞略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于是导江、汉二水入于海,江水出岷山之阳,南流入蜀。经过三峡,与汉水合。三狭水门狭隘,五丁力士,开凿不入,火焚不裂。工人齐声曰:“不可为也。”
禹深以为忧,曰:“岷山千里,惟此一道。若不安流,其害更甚于淮水。”
乃往告山神,祈为默助。至夜大风卒起,声振崖谷,势不可遏。
有七人长大异常,叉手至前曰:“巨灵六丁神将,向奉云华上宫夫人命,助君断石流波,决塞导厄。吾等托力于子孙,暗助成功。今至夫人治所,未禀懿旨,何敢擅施!值夫人东海之游,还过江上,因告其事,令君往会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