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2 / 2)

这一点上,就不得不佩服赵高了。

赵高和胡亥的联合,某种程度上,完全算得上是始皇帝一手操纵的结果。

只可惜,始皇帝低估了赵高的野心,也错看了赵高的心思。

此刻的始皇帝,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让赵高成为胡亥老师的安排,却是让赵高洞悉了胡亥的无能。

更是和胡亥深深的联合到了一起。

当然了,说是联合,事实上胡亥从始至终不过是赵高操纵的傀儡罢了。

在赵高的诸多安排下,胡亥几乎成为了始皇帝的诸多公子之中,最为受宠的一个。就算是扶苏这个长子,也无法和胡亥相比。

作为一荣俱荣的存在,胡亥越是受宠,那么赵高未来的得益也就越大。

在这样的前提下,赵长生突然横空出世,当然成为了赵高的眼中钉。

赵高此刻故意说赵长生心思百窍玲珑,其根本目的,是在始皇帝的心中,种下一个赵长生心思深沉的印象来。

从始皇帝掌权之前,就开始服侍尚且是秦王的嬴政。赵高几乎摸准了始皇帝的心思。

他很清楚,像是始皇帝这种雄才大略的帝王,自己的诸多小心思根本就没有实战的余地。

与其贸然作出一些会让始皇帝警惕的事情来,不如摆出一副忠犬的样子。

唯有如此,才能够得到始皇帝的信任。

就事实来看,赵高的做法无疑是对的。

看到始皇帝沉默不语,跪伏在地的赵高,那苍白阴冷的脸颊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来。

不过这一丝笑容,一闪而逝。再加上此刻赵高低着头,就算是始皇帝,也没有自己认为忠心耿耿的内宦,会隐藏着别样的心思。

沉默了足足数十个呼吸,始皇帝才颇为感慨的道:“心思百窍玲珑,未必是一件坏事!!你觉得呢,赵高` .?”

“奴婢……奴婢不懂这些!陛下说是好事。那肯定就是好事。”赵高语气掐媚的说道。

始皇帝皱了皱眉,大袖一挥,道:“好了。你下去吧!”

眼看着赵高缓缓起身,朝着殿门外走去,始皇帝的声音又一次传来。

“今日你和朕谁的话,不允许外传!”

“奴婢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乱说话!”赵高连忙表达忠心。

点了点头,始皇帝的视线看似再一次落到了竹简之上,但却是有意无意的轻声说道:“心思百窍玲珑。此子类我!”

刚刚退到门口的赵高,身形不由得一僵。但很快,他就若无其事的退出了大殿,甚至还贴心的为始皇帝关上了大门。

当大殿的门关闭的瞬间,赵高的脸上瞬间露出了阴狠的神色来。

“长生公子。你不该回来啊!!”

心中默默的推算了一番赵长生返回大秦之后,到底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

很快赵高的心中就有了决断。

赵长生,不能留!!

正如始皇帝刚才所言,若是赵长生仅仅是一个在武道上有着卓绝天赋的武者。那么撑死了也不过是一介武夫。

但赵长生不是。光是通过他在已经更名为长安城的大兴城内的做法,用一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来形容都不为过。

要知道,作为大隋四大门阀之一,李阀被赵长生随手一推,几乎彻底丧失了争霸天下的可能。

饶是如此,李阀也是在事后复盘,才明白了赵长生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这样心思深沉的皇子,一旦返回大秦,恐怕现在大秦朝堂上的格局,瞬间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赵高的眼里,始皇帝的诸多公子,几乎没有值得他忌惮的存在。

长子扶苏,不过是一个被儒家洗脑的迂腐之辈。胡亥看似受宠,却不过是一个任凭他拿捏的傻子罢了。

其余诸公子,有一个算一个,甚至还比不上扶苏和胡亥呢。

唯有这个从小流落异国,其经历和始皇帝有着惊人相似的赵长生,让赵高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来。

赵高的武功,虽然在江湖上名声不显,但其能够稳稳地掌控罗网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杀手和情报组织。这已经足以让人看出他本身的不俗了。

心机、智慧、实力……赵高俱都是站在了大秦武林顶点的那一小撮人之一。

也就是身为大秦官方之人,再加上始皇帝本身光环的遮掩,才让赵高显得不起眼起来。

不过真正的聪明人,没有谁会小觑赵高。

武者上体天心,其实力越强,其灵觉之敏锐也就越发不可思议,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近乎于预知未来的效果。

赵高笃信,在听闻跟赵长生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的内心就萌生出不祥的预感来,这位尚未(赵赵的)归国的长生公子,定然会是自己计划之中最大的变数。

一边渡着步子,朝着胡亥所在的寝宫走去阻。

赵高一边在心中思索着,该用什么的借口,撺掇胡亥出这个头。

虽然赵高看似颇受始皇帝信任,甚至还掌管着罗网这样的庞然大物。但赵高自己很清楚,他在始皇帝的心中,不过就是一个听话的宦官罢了。

只要有需要,那么区区一个宦官。即使是用了多年,始皇帝也绝对不会吝啬干掉他。

跟一位帝王讲感情,纯粹就是痴人说梦。

但胡亥却是始皇帝心中的一个例外。

赵高在揣摩始皇帝心思这方面,几乎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正是在他的教导下,胡亥才能够成为始皇帝最为宠爱的公子。哪怕年龄早就应该出宫。但胡亥却依旧被始皇帝留在了咸阳宫中.

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亥的愚蠢!想要杀死赵长生……

眼帘低垂,赵高一路走到了胡亥所在的寝宫。

刚刚来到寝宫门口,赵高就听到了宫殿内,传来一阵阵嬉戏玩闹的声音来。

一抹不屑,在赵高的眼眸中一闪而逝。

在赵高看来,始皇帝绝对算的上是雄才大略了。但可惜,却是后继无人。

大秦能够一统六国,连续出了六代明君,才是真正的根源。

加上始皇帝,大秦几乎接连出了七代明君。这简直丧心病狂,让人难以置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