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5601 字 11个月前

王当越听越耳熟,这不是自己之前在城外看到的庄子吗?

“你们所说的,可是那城外二十里的庄子?”

“可不吗,全扬州城,就那户庄子最热闹,不是那还能是哪?”

“竟有如此良善人家,不是是哪家所做?”

王当对这个所谓的东家产生了极大地好奇。

“那家是新来扬州的,咱们这没人认识,刚一进城,就搬进了那边的康平居”

茶客指了指康平居的方向:“刚搬进来,咱们也没人服气,康平居那是什么地方,县老爷住的地,你凭什么住啊?就凭你马多?现在嘛,嘿嘿,就凭人家干的事,人在这扬州城,就是这个”

茶客一边说,一遍举起大拇指:“人家住那地,一点毛病没有,没人敢说半个不字,如果有,他要被全城人的吐沫星子给淹死。”

“外来富户...?有趣,实在有趣....”

王当忍不住喃喃。

“少爷?”

“啊,颜伯,我没事,我只是想好,咱们下一站该去哪了”

“喝完这壶茶,我们就去康平居!”

第一卷 : 第72章第六十九章:访客

垂花门洞开,姜寒看到了走进大门的两位客人。

“怪了,没见过啊?”

完全陌生的面孔让姜寒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对方拜访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过这会刚好没什么事情,姑且先听听看吧。

王当一进门就被震慑到了,倒不是这院子里的风景有多气派,不过是四进的院子罢了,他家里比这大多了,关键是,站在院子中间的,那位穿着全身黑铁重甲,两米多高,还带着巨大厚重的武器的,NTW,实在是,给人的压迫感太强了。

王当感觉今天可能有一句话说的不对,自己就要走不出这个门了。

“主人家好,在下王当,字永元,是个读书人,听闻主人家在扬州城做了两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特来拜访一二”

“啊,你好你好”

我做两件大事,你来找我干什么啊?姜寒还是没搞明白。

其实他也有点陷入思维误区,现代人如果亲自上门,一般都是有什么事,或者说事先说好要联络感情,但是古代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网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送一封信能隔上几个月,这种时候的文人要怎么互相结交呢?

一就是定期聚会,各种文会,诗会,大家一块以诗会友,觉得此人才华不错,大家聊两句,就算是认识了,二呢,就是一起去青楼或者勾栏听个曲,哈皮一下,要不说世上最铁的关系,除了一起扛过枪,就是一起那过啥。

两个都是扛过枪,只不过一个是自己扛,一个是姑娘扛。

那么,文会也不去,让你花钱你也不花,唯一的互相认识渠道,就只有互相串门了。

有句老话,叫穿堂过屋,妻子不避,就形容这两个人关系很好,妻子老婆都不避着人家,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阶级是相当明显的,妻子和儿女在别人见面的时候是要回避的,用来表示尊重,如果到了妻子都不避人的地步了,说明你们俩关系已经非常之铁了。

“初次登门,实在冒昧,略带一些点心作为薄礼,希望不要嫌弃”

王当自然也是懂礼节的,去人家家里串门,没有空着手去的说法,尤其还是第一次,横竖得带点东西,于是就带着颜伯去附近最好的点心店里称了一些带了过来,算是聊表心意。

“哎呀,客气了客气了,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啊,这怎么好意思”

姜寒嘴上说着不好意思,手上却半点没有不好意思的样子,上来就伸手接下了,倒是搞得王当一愣。

按理来说,古代送礼,讲究个三推三送,一定要推辞三次,我再坚持送给你,这样就算礼足,这上来嘴上推辞手底下丝毫不含糊的还是第一次见。

这主人家果然是个妙人,他心里想着。

作为年轻人,王当对于各种繁文冗节也腻的慌,但是大家都这么做,他也必须得做好,姜寒这种清纯不做作的做法,无疑是很和他的胃口。

“主人家一心为民,让在下十分敬佩,遂生出结交之心,此番冒昧登门,本意是结识一二,此番还未请教,主人家尊姓大名?”

“啊~原来如此,在下姜寒,字牧之,幸会幸会,这位是我的内人,聂天雯”

姜寒介绍着身后的NTW。

什么!??

NTW的脸当场就红了,虽然说已经誓约过了,但是像这种公开场合叫自己内人什么的...

“啊,原来如此...尊夫人真是...啊,巾帼不让须眉啊”

王当想了半天也只能用这么个形容词来形容NTW了,站在那活脱脱一个吕布在世,这让他怎么形容。

“阁下这是要出门?”

跟人家聊别人老婆终归不太礼貌,王当果断转移话题,看姜寒穿戴整齐,好像是准备出门的样子,好奇发问。

“啊,对,准备去看看之前说好的学校盖的怎么样了”

“阁下,这是要办学?”

王当更加惊讶了,这解决完温饱解决就业,解决完就业解决教育,到底你是县官我是县官啊?

“对,我的庄子上已经收留了一大批的流民和普通民众在里面了,这你应该听过?”

“不错,阁下高风亮节,收留流民,活命无数,在下替百姓感谢你”

王当说着就要躬身行礼。

“哎,不必不必,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罢了,他们的食物还是靠自己双手挣出来的,谈不上什么收留不收留”

姜寒摆了摆手,制止了王当继续行礼:“你知道的话就好说,因为我那边流民和普通民很多,这些人里面,拖家带口的就不少,我那边工期紧张,需要尽快在冬日之前弄出一整套设施出来才行,这样的话,这些人外出上工,家里的小孩就没人看管,现在庄子里处处是工地,放这些小孩在外面随便乱跑就非常危险,所以我打算建立一个算是叫学校的地方,将这些小孩子集中起来,顺带学一点东西什么的”

总的来说,就是姜寒觉得熊孩子到处乱窜实在太烦了,干脆给他们全部关起来,让他们在学校里背书做题,好好感受一下来自后世应试教育的痛苦。

“竟能如此?”

王当挑了挑眉毛,如果站在商人的角度上来看,姜寒的这项举措可以说是亏本到家,因为完全无法带来任何有效的收益,但是王当不同,他是站在父母官的角度考量。

他看的出来,这样的举措,能够大大降低因为种种意外导致的小孩夭折。

小儿的高夭折率,一直是各地父母官都要头疼的问题,这年头,能够导致小孩夭折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什么头疼脑热,爹妈带着看了偏方,喝了符水烧了三天烧死了,什么出去放牛被狼叼了,没错,这个时期,国内的狼是相当多的,每片山林基本上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同狼群,尤其在这个时期,因为饥荒导致人类大面积死亡,更是养活了一大批的野狼野狗,这些野狗和狼群混在一起,基本上就跟狼差不多了,在外面的小孩子被袭击的概率相当之高。

什么在水里摸鱼被淹死了,什么在外面迷路了再也回不来了,可以说一个小孩想要长大,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能有一个地方能够进行集中管理,让这些小孩有地方去,不至于满地乱跑找不到地方,这样就能够规避绝大部门的风险,让这些小孩安全成长。

王当很心动,他构想着能不能在扬州城把这个举措普及开来,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因为两个字:没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