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1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8257 字 11个月前

“不管怎么说,现在日子不错,能过下去就是好事”

“确实...确实...”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如今的百姓们,王朝兴衰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他们主要关注的,还是如何在这个打乱之世上活下去。

不得不说,虽然姜寒他们属于王朝的颠覆者,一副活脱脱的反贼形象,但是由于其根正苗红,妥妥的大明本地人的样子,百姓们对其接受度也更高一些,在他们来说无非便是朝代更替,能活下去才是真的。

假如姜寒是个鞑子那样的,那就不一样了,这就不是朝代更替的事了,这就是妥妥的外族入侵,百姓们那是百分百的接受不了,只能说,同为敌人,待遇上面也亦有差距。

本来听说明军三万大军前来平乱,百姓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今的好政策没了可咋办,现在他们人人手中有田有吃的,日子过的安稳了许多。

商人们也安逸了不少,如今的城内做生意状况比起之前要好得多了。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这伙反贼明显要比大明朝廷更懂得如何治理民生,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税务,没有各种不知所谓的孝敬,该收取的税务明明白白告诉你,商业税和地产税,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也不会有什么破皮无赖之类的会来打扰你的生意。

最关键的是,这伙反贼收了钱之后,专门派了队伍来对街面上进行了清扫,更是对自己商铺周围做了一些防火和消毒工作,让商铺的街面上干干净净,大伙看得明明白白这笔钱都拿去做了些什么。

这样一来不少商人对于姜寒他们的好感马上就上去了,要知道士农工商,商人永远都是最后一位,虽然其中有不少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犯病作出来的,但更多的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在明朝经商不容易,各类官员吃拿卡要,地方官员胃口极大,上面的官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明面上看上去挣了许多,但实际上大部分都进了这些老爷们的口袋,平日里只能靠着拆了东墙补西墙来混日子。

现在税收明明白白,他们能够到手的收入也会变多,谁会不喜欢呢,只不过,因为这些日子明军要来平反,他们也都提起了心,他们是打心眼里不希望这波平反成功。

现在好了,明军被干碎,大家心里那点念想没有了,也就不纠结了,抓紧时间趁着好风向做生意才是正经,这样的好日子可不多,得抓紧珍惜。

金老三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船队,他着急的原因是姜寒把这条商路交给他来负责此事已经过去了两三天了,他这段日子一直都在观望,要是大明官军以来,这伙反抗军被人干碎了,那他这个帮助反贼做生意的人不管赚了多少都得吐出来,而且还得拉上全家老小的姓名。

之前战队姜寒已经是他能做出来的一场难得的豪赌了,看着大明与姜寒方的兵力差距实在是过大,他心里没底就想着先观望观望。

如今大军被击溃的消息传过来,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继续一条道往下走到黑了,自己压得宝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增加自己的筹码,以图最后大赚的那一刻。

上了赌桌,就没有中途下场的道理了,赢家通吃,输家血亏,就这么简单。

明末的信息传递无比拉胯,但是南京距离扬州那点距离实在是算不上远,两天时间,消息早就传到了南京城内了。

三万打两千被人干了个精光,这战绩,别说扬州城的百姓听了离谱,南京本地人听了都接受不了啊。

南京朝堂吵翻了天,大家上一轮背锅侠刚找完,现在还要准备找第二轮。

“这是人能打的出来的战绩?有一说一,打鞑子也就算了,这年头的反贼都是什么水平?一个个饿的跟个枯鬼一样,刀都拿不稳,打这种人不应该是有手就行吗?三万打两千被人击溃?每年国朝给你们这么多军费真是养到狗肚子里了!”

文官代表们率先发难,他们当初就觉得这帮子武将带兵水平不行,现在一看果然如此,这下可给他们逮到了。

武将们也有话说的,有手就行,你手脚并用都不行,要不是你们这帮文官犯病,上去给人反贼投诚,让人兵不血刃拿下扬州,这场仗都不会打起来,连靠着城墙守城都不会,就别说咱们野战被人三比零的事了。

时任南京守备此刻面色冷峻,显然心情很差,倒不是怕被这帮人甩锅搞心态,作为南京手中唯二拥有实权的官员,南京守备的地位比起这些养老怪和不被人待见的讨厌鬼们来说,要高太多了,他现在考虑的是另外一件事。

作为一品大员,而且还是一个手握实权又不被待见的一品大员,南京守备对于大明忠心耿耿,主要是他长相不咋地,不被崇祯所看好,所以哪怕能力不赖,也被发配到了政治中心之外。

我们的歪脖皇帝用人突出一个随心所欲,长得不好看不要,情商不行不要,不合眼缘不要,而且由于时局多艰,他迫切的需要即战力,上任就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才,要么能解决北边鞑子,要么能解决粮食不足,要么能灭除西北匪患。

可对着皇帝夸海口,之后你可是需要兑现的,否则便是欺君之罪,如果没有相当大的胆子,压根就不敢做这样的操作,而且自从袁崇焕之后,崇祯对于自家大臣们吹逼的信任度那是越来越低。

自家皇上的德行自己知道,但是还能咋办呢?人家可是皇上,还是得尽心为了大明去尽心尽力才行。

本着这样的心态,南京守备此刻所想的并非是此次兵败之后朝廷将会如何问责的问题,而是,这三万人到底是怎么败的?

自家人知自家事,作为南京守备,自家的兵力如何,自己心里是相当有数的。

作为大明少有的富庶地区,加上地处两京,此地的明军战斗力虽然不比边军强悍,但是要说一句兵强马壮丝毫不夸张,地方有钱,舍得给钱,军内就算是火炮都是稳定供应的,不像辽东,那真是穷的叮当响。

就这样的水平,军中还带了大量火炮的前提下,被人在野外步战打成这样,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领军将领他是知根知底的,虽然水平比较平庸,可中规中矩,虽然不算拔尖,可也不会犯错,指挥上既然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么问题,大概率就出在对方的身上了。

没有理会朝会的喧嚣,守备自顾自的回到了自己的府中,:“速速派人去收集有关扬州反贼的所有情报,事无巨细全都给我查清楚,我要知道,这伙人的头目是谁”

能够将三万人吊起来打,只有两个原因,其军队无论是火力还是作战能力远超大明,不过这怎么可能呢?就连那些佛郎机人都被大明打跑了,所以他更倾向与第二种,对方将领是个相当惊才绝艳之人。

能够打出这种战绩,此匪首绝非无名之辈,有这种水平你不来报效国家封狼居胥,呆在扬州当个小反贼头子

第一卷 : 第197章第一百九十一章:大明现状

桄榔!

听到这熟悉的动静,就知道我们祯子又蚌埠住了。

他就感觉这崇祯十二年这个年份跟他八字犯冲,自从这一年开始以来,他的血压就直逼温斯顿,就离谱,开年第一件事,济南城丢了,被鞑子入侵不说,山东的这帮蠢货·还给人送了一波人头,自己这边还没消化掉,转眼扬州又丢了。

这也就算了,让你们出兵平反,三万打两千被人正面干碎,你们到底是个什么贵物?

祯子这些年来被迫从儒雅随和逐渐向着祖安老哥靠拢,在即为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天启皇帝当时抓着他的手,把江山交到他的手上,还勉励他,吾弟当为尧舜,结果大明在他的手上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现实给了他狠狠地一个巴掌,好像盖伦出幕刃,沉默又破防。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你认为你是个好皇帝吗,祯子觉得他是。

我每天节衣缩食的,宫殿都那么破了我都没钱修,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孤儿院的院长,拖着这帮子只会拖后腿的酒囊饭袋们前进。

崇祯在治国上面的理解,和某位我觉得我是的职业选手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一个分锅明确,但避开自己不谈,什么就算大臣有99%自己也有百分之一的责任这种事,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在他的身上。

而且,此刻让祯子更加无奈的还有另一件事,朝鲜国,被鞑子给打下来了。

皇太极野心勃勃,一直抱着入主中原的想法,然而有两个钉子一直卡在后金的咽喉,让他不得顺畅,一个是皮岛,另一个,就是朝鲜。

皮岛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枢纽,是大明牵制后金的重要基地,就好像是一把尖刀顶在后金的背上,让其寝食难安。

让出皮岛总兵毛文龙带着一帮兄弟开辟了这个地方,每当鞑子出兵征战的时候,他就带人偷偷飞龙骑脸,又是修地堡又是屠农民,极其下作,把鞑子给恶心的不得了。

但鞑子的难受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好起来了。

大明自己把自己玩崩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想了个办法给斩了,手下的弟兄们散的散,反的反,皮岛的威胁程度直线下降,虽然同样让人难受,但是后上岛的明军显然江湖败类浓度不足,并不足为虑。

其次便是朝鲜,如今的朝鲜与现世可不一样,自从大明之前出兵帮他们解决了日本倭寇入侵的危机之后,他们已经化身大明铁粉,带28级牌子的那种,属于哥哥放心飞,朝朝永相随,对宗主国那叫一个忠心耿耿。

朝鲜与皮岛互为犄角,卡在后金的屁股后面,那叫一个难受,无论对任何一方出兵都会被另一方拉出来一通运营,但是如今不一样了。

你毛文龙被斩了,皮岛威胁大幅下降,后金就可以放下心思一心开始对付朝鲜。

鞑子对于朝鲜一直都是各种敲诈勒索,天聪六年,后金对于朝鲜要求的财物额度比起原来要增加了十倍左右。

又借口互市,低价强买强卖朝鲜货物,又大量的勒索诸如黄金,白银,绢布,麻布,细布,豹皮,水獭皮等各种贵重货物。

朝鲜对于这种明抢行为早就忍无可忍,双方就差对着对面脸直接骂娘了,如今大名北方被后金骑兵给搅的天翻地覆,后金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这个倒霉邻居了。

想要入住中原,就要先拔掉这两个钉子,如今皮岛基本名存实亡,他就要先拿朝鲜开刀,拔掉这两个后院的隐患,好能够一心对付大明,鸭绿江即将合冰,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皇太极在十二月对朝鲜下了最后通牒,要朝鲜国王在规定时间内送来王族子弟为质,否则立即发兵征讨,而朝鲜国对鞑子的威胁左耳进右耳出,我有大明欧巴保我,你算个什么东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