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1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7160 字 11个月前

他奶奶滴!说!为什么不说!

“拉下去,打三十庭仗,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第一卷 : 第208章第二百零二章:蝗灾的处理与流寇招抚

蝗灾,对于江南的影响,自然是有的,此刻魔都结界尚未完成,江南也没有什么萨尔那加神器啥的,如此庞大的虫群,自然是拦不住的。

不过好在姜寒早就有所准备,对此做了充分预案。

之前的农田开垦活动中,扬州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渠和水车引水灌溉攻城,旱情对于这里的影响并不太大,蝗灾相对较少,但是还是很让人头疼,给百姓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姜寒在一开始就号召了大量的农户进行鸡鸭类的家禽养殖,长江大河,支流无数,这里的水产丰沃程度简直让姜寒看了都害怕。

后世的长江里基本看不到什么大鱼了,在南京的保护区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两条江豚,但是在几百年前的明末,这里的江豚常见程度就跟流浪猫狗似的。

尤其后世只能在水族馆里才能见到的,差不多盘子大小的胭脂鱼,在如今桌子大小的个头简直比比皆是。

平时用鱼虾养着,有了蝗灾,这些家禽们自然就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农场里,各位生产队的队长都在组织大规模的家禽放养,赶着这些小家伙去田里抓蝗虫,好家伙,那些鸡啊,鹅啊,鸭子什么的哪见过这么大的席,当场就敞开了开饭,吃的一个个的撑到走不动路。

尽管如此,这些蝗虫的数量依旧惊人,于是姜寒发了公文,让百姓们抓蝗虫,想办法烹饪来吃。

蝗虫是能吃的,这东西是相当好的蛋白质来源,当年闹蝗灾的时候,李世民就带头吃蝗虫,只不过民间都是把那玩意做熟了吃,不像李二哥,他生嚼,嚼的绿水四溅,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味。

蝗虫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治疗破伤风,冻疮,小儿惊风,发热,平喘,气管炎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过这是在它们尚未集群之前。

集群之后的蝗虫就已经迈入异虫序列了,这些家伙不但在物理上搞进化,还给自己的血里下了毒,只不过极其微量。

好在如今的大明土地上蝗虫的主要品种都是草原蝗虫,不是西方牛鬼蛇神一样的沙漠飞蝗,这东西无论是毒性还是难顶程度都小于那个亲戚不下一点半点,大概类似于北方蟑螂和南方蟑螂之间的差距,所以吃一吃还是没事的。

毕竟,这年头,都吃土了,吃点蝗虫怎么了?

被收上来的蝗虫被姜寒派人烘干磨成了粉,一部分用来做马,鸡鸭猪这类牲口的私聊,一部分用来往田地里施肥,然后还有一部分,让民众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去开发这玩意的做法。

说老实话,蝗虫磨成粉,掺面做出来的窝窝头,跟高粱面的样子差不了太多,品相上看着还好点,味道也稍微有层次一些,毕竟多少沾点肉。

有一说一,不看那玩意活着的样子的话,吃着东西还是挺容易克服心里阻碍下口的,姜寒当众吃了两个,算是给百姓们放了心。

我带头吃的,出问题那大家一起出事,姜寒的行为无疑让百姓们安心不少,大家伙对于蝗虫的情绪也不再是那么恐惧,各地都展开了大规模的捕捉蝗虫运动。

对一些受灾严重的地方,姜寒实行了三年免税政策,鼓励这些百姓们垦荒生产,同时也鼓励民众带头植树造林,不能光破坏,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旱灾的结果,不能再重演了。

姜寒真的感觉自己好忙啊,各种事情都要他操心,不过好在,身边多了个能出主意的人。

“你的意思是说,想要招抚这些流寇?”

看着王当递过来的计划书,姜寒抬头问了一句,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姜寒不可能每一个都要求一遍遍梳理,所以本着做老板的一定要学会甩锅的思想,他让所有的执政人员在跟他汇报工作或者有想法要说的时候,自己先做一份计划书,格式给出来了,按着弄就好,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小他的工作量,毕竟把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全都交给了下属。

“是的,这些流寇本就是百姓,只是因为贼寇的原因被迫从贼,我觉得,我们对待流寇的问题上,没必要一昧赶尽杀绝,只要表示能够对其优待,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投奔我们。”

姜寒点了点头,嗯,确实。

崇祯八年之前,流寇一直都是组织混乱,各自为战的状态,自从闯王高迎祥搞了个流寇聊天群,办了几场联谊,把各地的贼首们拉到一起哈皮了几次,才开始有了一定的组织性,流寇们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大幅增强。

在山西,河南,湖广一带流窜的各路流寇人马拥戴着高迎祥做了总扛把子,干了不少大事,其中最大的意见,就是攻下了中都凤阳,把老朱家的祖坟给刨了。

祖坟被刨的祯子好像脑子也开窍了一瞬,打出了洪承畴和卢象升的双SSR限时体验卡,一南一北进行剿匪,两个人猛男出击,当场就给高迎祥干碎了,流寇们也再次被打成了一片散沙。

洪承畴看上了李自成,而卢象升盯上了张献忠,两个人追着这俩倒霉蛋一只羊往死了薅,流寇们的日子过的十分凄惨。

张献忠和罗汝才好不容易跑到了四川,本想要喘一口气,然而却碰上了大明女战神秦良玉,再次被灰溜溜的打出四川,跑到了湖广。

到了崇祯九年,清军入关,卢象升率领天雄军北上,张献忠和革左五营才有了喘息的机会,两个倒霉蛋开始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李自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被洪承畴追着屁股杀,属于是进了泉水都要隐身看一下李自成的位置,一路跑到山西老家,又被陕西驯服孙传庭围追堵截。

真的,布想玩啦!

而到了今日,江南地的流寇们基本上是一盘散沙,主要的两个盘口就在霍山和英山,其他的兄弟伙们都散落在各地,突出一个自求多福。

这也就给了姜寒他们很好地招安良机,将这些流寇们招安到这边来,这样就能够少掉许多麻烦,这些人别的不说,开润的能力那是一等一的强,往山里一钻,跟土行孙似的嗖就撒手没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要加上一点,那就是,虽然要招安,但是也不能什么人都招,想那些被迫无奈的饥民饥兵,大可以招进来,但是那些流寇里面的业务骨干,绝对不能放过”

看着王当不解的目光,姜寒的语气十分坚定,他斩钉截铁的说道:

“为了生存,谁都能理解,可他们杀人放火,伤天害理,伤害的那些受害者们何其无辜?我不能代替他们去原谅那些杀人的恶魔,原谅他们是老天的事情,我们的工作,就是送他们去见老天爷!”

由于流寇们化整为零,躲的相当的好,玩躲猫猫都有一手,姜寒就让自己那些城内的商户们去各地做生意的时候捎带手发点小广告,当然,是有报酬的。

小广告很短,扬州境内与周边所有流寇需在一个月内,也就是下月五月初一日之前投降,义勇军方可不追究以往责任,如果逾期不从,或者还再劫掠百姓,搞破坏的人,全体杀无赦,勿谓言之不预。

看着这小广告,江南地的各地官府对此嗤之以鼻,好家伙,你一个反贼用朝廷的口吻,劝降流寇?谁给你的胆子?你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而且,这是招抚吗,这他娘的跟威胁信一样,谁会跟你投降啊?

对于姜寒,江南地的很多官员表示乐观,这会就是流寇作乱,朝廷腾不出手来对付他,等这阵子风头过去,你看朝廷弄不弄你就完了,结果咱们着还没动你,你倒还装起来了?还招抚流寇,你咋不直接**呢?

然而,这些等着看姜寒笑话的官员们很快就被打脸了,扬州境内的流寇那是争着抢着要投降啊。

这年头年景太差了,当反贼也越来越不好混了,抢东西都抢不明白了,而且他们在扬州流窜多年,多少也算半个本地人,这伙新来的反王有多猛简直肉眼可见,打城池,破明军,修城墙,开黄天,杀士绅,分粮食?这往这一站,简直就是义军的模范标榜啊!这才是干大事的人!

流寇对于姜寒这个同样反对大明的反贼天然带着亲近buff,这些年流寇们打的都是义军的口号,说着要推翻暴明暴政,但实际上干的都是一些下三滥的活计,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牛马,一点活没有,连打火机都没得咬。

相反,这位新来的,一句义军口号不喊,一件义军大事不落,这简直就是我们的行业标杆,是我们的精神楷模!这还说啥!还不赶紧投奔?

而且,投奔之后,有吃的,有地种,有新生活,谁愿意每天上山下洞的,被人当耗子撵着跑?本来许多饥民就是因为被迫裹挟才不得不跟着流寇们,如今有了更好地选择,自然是直接上前。

谁会拒绝好日子呢?大明他们不信任,流寇他们更不信,相比之下,反而姜寒这个明面上的反贼要可信的多。

第一卷 : 第209章第二百零三章:第二次剿匪

南京城内,内阁朝廷正在就流寇与反贼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多方就此事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共识。

“朝廷已经几次三番催促我等,尽快剿灭那伙占据扬州的贼人,大军为何迟迟不动?”

大明很多官员都是这样,办事没我,但是找事很积极。

“出兵?如何出兵?如今马贼与张贼两活流贼携数十万众在我江南行动,占据扬州的贼人不过数万,我等自然是要以南京的安危为首要事务,万一中了那流贼的埋伏可如何是好?”

面对质问,兵部的人振振有词,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可圣上的命令不可怠慢,我等必须得将那扬州之匪类消灭,不然对大明来说,乃大祸事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