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让姜寒知道,肯定会忍不住嘴角上扬喜不自胜,还有这种好事?
我就怕你们不造反!
此次清丈土地的操作十分简单粗暴,不管你是不是军户,所有的田地统统收归官有,并进行重新分配,你们这地,也别整什么军户不军户的了,我不在乎,全都是我的,管你什么吃空饷还是侵占土地。
这也是勋贵地主们绷不住的原因,哪有你这么办事的?好家伙大家都是按规矩来的你掀桌子了还行?
不答应!绝对不答应!
许多勋贵们当场拍案而起,而他们惊恐的发现,义勇军的军士们仿佛用看到五十万的狂喜表情开始迅速集结,端着枪就直接开始走抄家程序,家里但凡参与的人士全都被当场击毙。
勋贵们是有自己的私兵的,这些人的训练要比官军好很多,可没什么卵用,姜寒对于义勇军们的训练方针就两行字,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
人命比物资更金贵!拿着火枪,四段发射,剩下的拿弓弩,就给老子射!什么铁炮,能用就用,炸了不能用了就拉到工厂里进行重铸!
缺乏骑兵提供强大机动能力,这些步兵们在火枪阵与弓弩阵的配合之下简直就是挨个枪毙,完全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在连续杀头抄家好几个勋贵之后,这里的大户们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时代变了。
许多胆小的勋贵和地主们纷纷主动交田交地。
义勇军们十分积极,因为这些清查出来的土地他们拥有优先分配权,毫无疑问自己能够分到几块不错的良田,义勇军的大伙们兴奋地嗷嗷叫,一副把镇江所有勋贵的老底都掀出来的架势。
情报调查与土地清丈全面跟进,在全面高压之下,不少人选择出卖别人求一个缓刑轻判,或者保全自己,一队队的军士们拿到证据就开始抄家拿人。
街道上申报之声不断:查扬州乡绅刘存义,勾结卫指挥使,侵占军屯两万亩!主犯处斩,土地收归官有!!
大量的勋贵,军官,和地主乡绅们被关进临时大牢,在被用人道主义喂了最后两顿饱饭之后就被拉出去直接开刀问斩了。
镇江菜市口每天都鬼哭狼嚎不断,让人听了心里都瘆得慌。
而那些主动交田的勋贵们则在心里不断庆幸,还好自己交的快,不然躺在那的就是自己了。
第一卷 : 第221章第二百一十五章:到底抚不抚?
流寇遍地,之前的扬州还没收回来,转眼镇江又丢了,南京的官员们压力很大。
大家都是自诩大明朝的顶梁柱,现在面对祯子的询问,大伙都张不开嘴,怎么回事呢?怎么被人干碎了呢?你们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守备太监与兵部的几位大人如今更是心急如焚,他们在对军队进行了一番详细勘察与黄页登记之后,眼前的景象实在是有些触目惊心。
哪怕是在南京四十九卫里,吃空饷的情况都十分眼中,一万大军里面,顶多能有五千多人,这五千多人里面还要算上一帮子饿的晃晃悠悠走路都打颤的饥民。
眼下两大危机就在脸上,以马回回,张献忠为首的流寇正在疯狂南下劫掠,如今时间已经快到五月,蝗虫们从原来的小豆丁正在逐渐长大,危害越来越大,流寇们在山上也待不住,直接打不过就加入,变成人肉蝗虫,你抢我也抢,而南边,江南之地被人打下来两块关键之地,如今长江被人卡了脖子,极有可能有税收收不上来的可怕情况,正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不得不发兵征讨
可如今自家的状况让他们简直两眼一黑。
此事的南京又开始召开朝会,大家又要针对这件事开始讨论,如今情况稍好一些,都开始认真讨论起实际可行问题了,但是怎么打?现在卫所到底能派出多少兵?流寇来袭的话,这边要留下多少人回防?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此次蝗灾,我等需要留下部分赈灾之用,若是大军开拔,粮食可能不会太多,只够足月....”
户部的官员直接开口了,就这么多粮食,又要赈灾,又要集结军队防止流寇肆虐,又要让你们出去打扬州,弄了这边就怠慢了那边,你们看看自己怎么分配吧。
“如今南京兵器工坊正在加紧制造铁炮箭矢等物资,等待大军出征之时....”
工部的人也表示,只要粮食够,咱们肯定没问题,毕竟工人都得恰饭的。
“哎....眼下这种情况,那贼军来势汹汹,我南京是否真的可能再支撑起一场大战?”
“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些”
“上次朝会之后,我也派人查看了一下那伙贼军的状况,我观那贼军,与流寇多有不同,倒像是个有能力的,打下扬州之后,安心发展,倒是把那块地方搞得有声有色,对外招抚流寇,剿灭盗匪,安心发展,若不是此次放出话来我等要进行攻打,怕是他都不会想着要攻打镇江....”
“阁下的意思是?”
“我们不妨试试能否将其招抚,此人能力出众,能连着打下两座城池足以说明问题,如今更是依托坚城,若是开战,恐怕我军会伤亡惨重,何况北方流寇来袭,同样刻不容缓,若是在我等与那贼军相持之时,流寇来袭,恐怕....”
一番话,将殿内的大伙都整沉默了,好像还真是,现在粮食不足,蝗灾愈演愈恶劣,正是需要大量粮食赈灾的时候,而且江南一地因为产粮丰地的原因,还要承担向周边赈灾的义务,那边急的都开始人吃人了,你说不行啊,我要打仗,一毛不拔肯定是不行的,粮食有限,实在是禁不起太多折腾了。
何况流寇声势浩大,数十万之众汹涌下山,南京势必要派人增援,若是此次出兵攻打扬州,能快速打下来还好,若是没打下来僵持住了,谁能保证那帮流寇不会过来打秋风?
到时候对方里应外合,把自家包了饺子,数万大军被人吞掉,这可就不是伤筋动骨了,这是直接拔管了。
那贼军头子看样子也不像是个不讲理的人,为何不试试将其招抚过来呢?
这也是明末的通病了,面对在当地已经成了气候的土匪恶霸,或者类军阀这样的人,很多大明官员会主张进行招抚,而不是直接派兵去攻打。
招抚的主要原因,就是打不过,能打得过谁招抚你,直接派兵碾上来了,现在打你被你干碎了,他们就不得不来谈谈条件了,我向上面请示,保你一个总兵或者爵位,你呢,从此跟咱们变成一家人,大家有钱一起赚,快乐三温暖不好吗?
想要美人?想要钱?这还不简单?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能当人上人吗?跟咱们打下去也没意思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主张招抚的大臣若是成功将其招抚,这可是一笔极大地政治资金,政绩蹭一下就起来了,之前的福建熊总督就是因为招抚了郑芝龙,直接升到两广了。
又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又能让自己得了政绩,升官有望,重回北京,王者归来,拳打奸逆,岂不美哉?
在场许多人只是稍动脑筋就转过了这个弯,纷纷起身附和。
“是啊是啊,南京是在是无力进行多场大战了,此次,能招抚还是招抚吧....”
“有一说一,确实是啊”
“那么问题来了,让谁来负责此事呢?”
“那必须是我了”
“你?算了吧你,你当年跟人吵架都能咬到舌头,这样的口才去招抚贼军,怕不是被人当场砍了脑袋挂城楼上。”
“FNNNDP!我不行难道要你来?朝会上整天垮起个批脸,贼军看到你就反胃!还招抚?批抚!”
“我观各位也是朝廷重臣,还以为能有何高见,结果竟然全是粗鄙之语,我们可是代表着大明形象的,如此吵闹,成何体统?”
“我当时谁,原来你就那个当初在朝廷酒会上瞎咧咧,差点让陛下给砍了,百官求情才放你一马的狗贼?”
“NTMD!骂人不揭短!”
“甘霖娘鸡掰!”
“你素质能不能好一点别骂人啊WCNM!”
“吃我一拳!!”
朝会瞬间乱成一团,各位文官们纷纷加入战斗揪胡子,扯头发,踢蛋蛋,掏鸟窝,什么下三滥用什么,惨叫声与怒吼声此起彼伏。
明朝时期的文人武德十分充沛,另一种意义上的,这时候的官员们不知道什么毛病,非常喜欢在殿内真人PK,朝会上开骂不过瘾,下了会马上开始打成一片,曾经还有总兵被一群文官围殴致死的案例。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