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1 / 2)

明末的格里芬指挥官 8044 字 11个月前

正当朝廷议定吴阿衡之罪时,吴阿衡年仅二十岁的小妾张氏伏阙上书,表示愿亲检夫君骸骨归葬,并为吴公请恤恩典,荫如例。

张氏身披麻衣,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吴阿衡的尸身,她发现夫君的膝盖骨尽被刮去,牙齿被击碎,摇落强半,舌头也不复存在,张氏心中悲痛欲绝,哭晕在地。

丈夫在前线拼杀而死,又蒙此不白之冤,张氏心有不甘,他披着麻衣,带着吴阿衡的尸身到了京城,上报朝廷,她要,告御状!

前两天生病了,喷射喷的人都麻了,这两天把更新补上qqun壹六巴2①771榴

第一卷 : 第285章第二百七十八章:张氏鸣冤

又是要开始拯救大明的一天呢,崇祯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朝堂,打算看看今天这些大臣们又给自己整了什么新活。

当皇帝真累啊,他这样想着,曾经的他也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励志要做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中兴之主,欲与唐宋宋祖试比高,当初他在看他哥当皇帝的时候对此十分不屑。

我哥这种木匠都能当皇帝,那我上去岂不是比他更行?

而他在家研究了半天他哥的强队DEMO,经由东林来的优秀导师传授经验,研究出来一个结论:“太监不行”

东林的老师们说:牛牛没毛,办事不牢,太监连牛牛都没有,怎么能够办好事呢?

当然原话肯定不是这个,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而魏忠贤当时的所作所为,对于正义感十足的崇祯来说,也确实是无法容忍的,于是,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魏忠贤封号了。

但他忽略了一点,就是,魏忠贤这类太监的权利,都是来源于皇帝,他权野滔天,但也只是皇权的代言人罢了,文官集团为首的内阁,才是他的真正敌人。

当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可没想到生命总会找到出路,又出来个更加难搞的内阁,内阁首辅的权利与宰相无二,皇权还是被分出去大半。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规定考中科举的三吴地区士子不得在户部为官、不得在京师为官,直到崇祯十四年,大明的八十九任户部尚书中,只有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李待问因崇祯破格用人而出任户部尚书。

朱元璋削弱三吴地区经济、政治势力的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以后,三吴地区一度出现了经济和民生凋敝、政治势力薄弱等问题。

但人算不如天算,老朱为大明的延续防范了一切,最终还是没防住,南明的江山最终还是毁在了三吴地区的东林党人手中。

到如今崇祯时期,没了魏忠贤这类皇权拥护者的崇祯已经完全拿朝中大臣没有办法了,甚至他的举措威胁过甚,还有生命危险。

如今的大明王朝就好像一艘四面漏水的大船,崇祯拼命想要堵上这些漏洞,扭过头却发现大臣们在凿洞。

就很烦。

如今南方匪患横行,遍地狼烟,北直隶更是蝗灾旱灾不断,偏偏在这个要命的档口,鞑子,又入关了。

难受啊,真的是把人往死里逼啊,崇祯如今的办公时间已经直逼猝死线了,尽管如此,大明各地的事务依旧如同大山一般让人焦头烂额。

“如今密云战事吃紧,京营训练的新军可有进展?”

如今天大地大,都没有鞑子入侵来的事大,当务之急,是赶紧派兵前去援助密云,眼下距离最近的只有京城大营的军队,之前在听到说南方的反贼居然有火炮火枪,而且战斗力还十分强悍之后,祯子就有了要组建新军,也配备火枪火炮的军队的想法。

在他看来,既然这样的配装能够打出这样的战绩,说明这玩意确实管用,自己也得跟上潮流,至于说养不养得起,你开玩笑,对面一州之地能够养得起,我大明举国之力,还能弄不出来个新军?

虽然新军训练的时间不长,但是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也顾不得训练成果怎么样了,赶紧给我把人拉上去啊。

很急,这里很关键!

然而,内阁首辅杨嗣昌面露难色:“回禀君父,这新军,尚未组建完成.....怕是无法支援密云”

杨嗣昌也难啊,皇上未免有些太心急了:“陛下,新军刚刚完成挑选,目前尚在基础训练,想要全部拿着火铳投入作战,最少还要三四年。”

“什么!?怎么要那么久!!”

崇祯大惊失色,你这等兵练出来我都在歪脖子树上风干了,这种B话你都能说出来的啊?

杨嗣昌垂首道:“君父啊,您这命令下了满打满算才半年时间,新兵才刚刚挑选完毕,而且这人虽然齐了,火器配备仍需时间,目前工部和各地军器局的火铳产量并不高..每年最多....最多能生产三万多支火枪已经是极限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是微微低头,作为兵部尚书,他很清楚各地军器局生产的那些玩意都是什么货色,杨阁老说每年生产三万支,那是忽悠皇帝的,其实能生产两万支就不错了,质量还不能保证。

因为没有奖惩制度,又没人出钱,这造出来的火枪质量,你就品吧,这每年造出来的火枪,只能勉强维持羽林卫的消耗。

崇祯听后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那我找谁去支援密云?他沉声道:“产量不够你们就不能多建一些军器局吗?”

户部尚书李待问咳嗽了一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这些军工厂本就消耗钱财极多,若是再多建,每年至少说投入一千万两银子。”

看到皇帝疑问的眼神,李待问连忙解释道:“陛下要编练十几万新军,所消耗的银钱实在巨大,每名士兵的安家银需要二十两,兵饷一两五钱,一副精甲十六两,棉甲五两,还要准备更换甲胄的银钱......”

“火铳兵配备的那种新式火铳(燧发鲁密铳)价格更高,听说一支要好几十两银子呢,再配子药、腰刀,又是几两银子,也就是每名新军士兵配备的装备需要将近一百两,这十几万的新军至少要花一千万两,这还不包括采矿和造火炮的银钱.......”

李待问一边说一边心虚,他所报的这些价格,基本都是按照现在的行情,只是这火铳的造价他虚报了不少,希望在这个不懂行的皇帝面前能糊弄过去。

打造火铳可是个大买卖,牵扯到的利益链很多,这里面的水很深,他把握不住,李待问不敢将造价说的太低得罪人,他也相信杨嗣昌和陈新甲不会揭穿自己,毕竟这银子走的是兵部......

兵部尚书陈新甲也道:“陛下,现在编练新军花钱,原来的京营也要花钱,三大营近十万人马,有超过一半是老弱和勋戚虚冒吃饷,朝廷在军费上的投入太多了,若是江南所养的兵马也向朝廷身手要军饷,那就不妙了......”

崇祯怒喝道:“去岁不是已经给河南拨了五百万两银子吗,怎么今年又拨出五百万两?”

李待问被吓得一哆嗦,连忙道:“河南灾情日益严重,家家断炊,饿殍千里,还有一些流寇趁机兴起作乱,地方官员催银子救急三日一小催,五日一大催,陛下您不胜其烦,答应拨款赈灾的......”

崇祯瞪了他一眼,道:“我大明几十万人马都养不起了?那那姜贼以扬州一地到底是怎么养得起近万人的?而且我可看了战报,他们可是人人都有火枪!”

他这一问,在场的人心里都是咯噔一声,他们可都是很清楚对方的钱从哪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抄家抄来的!

士绅,商人,贪官污吏,这些人家里到底被抄了多少银子?没人知道,但他们不敢这么跟皇帝说,这玩意万一皇帝来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那谁顶得住,别人不好说,当今这个二愣子真的有可能,这人已经快穷疯了,李侍问跪伏在地,低头道:“臣不知.....”

眼看着崇祯的脾气越来越差,百官心知不妙,再这样下去皇上又要开始发作了,杨嗣昌连忙上前禀报:“禀君父,蓟辽总督吴阿衡之妻上书朝廷,,称有冤要伸”

这么做虽然对不起郑希诏,不过他一个狗太监,也没什么对不起的,撒,就由你来做这个替死鬼吧!

崇祯一脸疑惑:“有冤要申?什么冤?他一个罪臣,能有什么冤?”

崇祯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亚大贼,干得好啊杨阁老!

“这.....君父不妨把人叫上来,听过对方申辩之后,再做决定呢?”

“行吧行吧,把人叫上来吧!”崇祯摆了摆手,朝上的破事都快要折磨死他了。

黄门宣人进殿,不一会,一个女子身穿着一声白衣走了进来,丈夫死了她要服孝,要见皇上又不能穿的那么随意,只能如此折中一下。

张氏一进门就跪在地上,行礼道“臣女参见君父”

这些品级较高的官员妻子,也是有品级在身的,所以自称臣女。

“啊,平身吧,听说你有冤要伸,冤从何来?”

提及此事,张氏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好教君父得知,我夫吴阿衡,一心为国,誓死讨贼,为国捐躯,如今被奸人污蔑,此次我便是来为我夫向朝廷求个正名”

崇祯:“?”

我就草了怎么又是个求正名的,之前卢象升家就已经够离谱了,你家也来是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