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头,姜寒继续处理自己的事:“一个不留。”
......
皇城外,一群勋贵、大臣、太监,全都被铁链串锁着,在义勇军的驱赶下往西市而去。
一路上,个个嚎啕大哭,犹如末日来临,他们实在是没想到,本以为在大顺手里就够苦逼了,浑身上下钱都被拿光了,没想到这大炎皇帝还不如大顺,大顺是要钱,他是要命!
“啊,我悔啊......”
经过大肆宣告新皇收复京师的消息,京师街道上的百姓越来越多,城中的秩序也逐渐恢复,他们看着密密麻麻的勋贵官员们被驱赶着往西市,也跟着去看戏。
张缙彦被人抬着去受刑,一路上遭到了大量百姓的围攻,各种拳头脚踢,各种祖安老哥施展出浑身解数,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老头十八路亲戚都被骂了一遍。
当日张缙彦开门献城,以至流贼进京,为祸京师,他死一万次都不解众人之恨。
在一阵殴打中,张缙彦含恨而死。
行至西市刑场,众犯被绑缚跪好,等待处决,一片哭声动天,刑场外人情汹汹的百姓更是不断的喝骂,大有要冲击法场替天行道的架势。
我寻思昨天禁娱不让更新呢,这下乌龙了,哈哈群①溜吧2①7妻1榴
第一卷 : 第413章四百零五章:茅元仪,GetDaze!
出发之前,姜寒在宫中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
“皇上,听外面人说,有个人在宫外求见,说是想要投奔咱们”
姜寒一脸的莫名其妙,:“那你们就录取啊?走人才聘用程序不就好了,跟我说什么?”
那人一脸的为难:“可是,这人在外面大放厥词,说是一定要见您才行”
“他放了什么撅词?”
“就是....什么大炎军队战力虽强,但却没有帅才,指挥像是依托答辩之类......”
“这么强势?”姜寒挑了挑眉毛,这人这种情商居然还能在这世道活到现在,看来是有点东西:“那你们把他带过来吧,刚好,我休息一会”
姜寒靠在后方的软沙发上揉了揉太阳穴,龙椅他让人给撤了,那玩意坐着是真的硬,硌得慌,拿着作为一个象征和收藏品倒是挺不错的,边上的416很有眼色的端过来一杯茶,里面还泡了枸杞,没办法,得补补的。
过了不久,就看到几个卫兵带着一个身材消瘦的中年人来到了大殿里。
“草民茅元仪,叩见皇上,听闻新皇意图北伐,驱逐鞑虏,草民不才,愿效犬马之劳!”那人说完就单膝下跪,朝着姜寒行了一礼。
“这个先不急,你先站起来说话,我们还是先聊聊你吧,我听说,你好像对我们军队的指挥水平,有一些意见?”姜寒看向这位历史名将。
在对方报上名字之后,姜寒就认出来了,在结合这位哥之前的操作,姜寒百分之百确认这就是本人。
茅元仪这人老叛逆了,一直狂的不行,崇祯年间,他因为呈上《武备志》,原本有功,结果因为态度狂傲,被王在晋等人以傲上之罪放逐,哪怕被人放逐到了老家,也是天天嫖个没完,已经不是勾栏听曲,而是青楼唱曲,还包了两个花魁,日子过的比那许七安要安逸多了。
这样的人,能用确实是能用,但是,不完全能用,得好好调教调教,把他这个脾气给磨一磨之后才行。
听到姜寒的询问,对方抬起头:“不错,我观大炎军之对战,战力虽强,然,只是凭借火器之利,在排兵布阵上,却只是照本宣科,颇为死板,不懂得因地制宜,若是有十分之力,那么大炎军一直以来,只发挥出了不到六分”
姜寒点了点头:“那照你这么说,你下一步是不是要说,只要将军队交予你手,你保准能够将六分之力提高到十分呢?行了,你既然在我殿前这样夸下海口,引起我注意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么你的诉求是什么呢?”
闻言,原本还踌躇满志的茅元仪忽然变得有些不自在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到底是没藏住......
茅元仪把自己原本准备的一番台词全甩在了脑后,直言道:“末将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前来,只求陛下能给我机会施展抱负!我与那鞑子不共戴天,我茅元仪只求杀鞑,不求其他!”
姜寒笑了笑,原来如此,有执念啊,有执念那好办啊,他露出一副恍然的样子:“原来如此....是这样,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呢,你也知道,你自己在外面放出那样的话,对于我手下的这些将领们来说,心里多少都会有些不舒服,对吧?我这个做上司的,哪怕有心录用你,也要考虑到其他人的看法....”
听到这话,茅元仪有些急了,坏了,自己不会玩脱了吧:“陛下!,我......”
“你看,现在发现问题了吧?那你如果要想处理眼前的局面,就要展现一个能够服众的理由,不然我想给你说话都找不到由头,那么,你觉得,你能够怎么样说服我?”
茅元仪看着姜寒,咬了咬牙,一字一句道:“我可帮陛下拿下山海关,只需要给我一万精兵,不,八千就够!”
姜寒露出了一副阴谋得逞者的狞笑:“很有自信嘛,没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万精兵,这一万兵马的指挥权也都交给你,如果你能拿下山海关,我亲自封你为旅长!”
...
九门河,距山海关二十多里,上游的九门口是辽东重要的军事关口,也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跨河的长城墙长达一百多米,有九个过水的门洞。
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军、关宁军、八旗军,东亚最强的三支军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片石大战“,一战定了天下格局。
九门河中段,两岸旗帜众多,既有八旗满洲的各旗龙纛,又有八旗蒙古、汉军旗固山额真的旗纛。
清军,包括朝鲜、日本杂牌八旗、投降的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左光先等辽东军,总兵力共计十五万,
茅元仪带着姜寒许下的一万精兵来到了九门河,双方兵力看上去十分不对等,一万打十五万,这都不是夹生饭这么简单了,然而,实际上,在接手了这批军队之后的茅元仪,才知道,之前的这帮大炎将领都在打什么富裕仗。
他奶奶的,酱紫厚实的家底?这军队给我,这鞑子早他娘的平了!
然而清军方面的战斗力在之前与姜寒一战之后,要打一个极大地折扣,八旗中除了满八旗还算精锐,还有装备着火器的汉军旗,基本都不能打。
洪承畴也清楚,要是摊开了打,大清必败无疑啊,他立即向皇太极提议:“退守锦州,固守小凌河为上策!”
龙纛下,皇太极撇了对方一眼,无动于衷,洪承畴接着道:“此兵不可轻击,我军不能越伍躁进啊!”
然而皇太极老文盲了,最烦的就是别人给自己上课,我只因娃可以,你只因我就不行!而且,你个手下败将还跟我上课,你什么冠军?,皇太极皱眉训斥道:“朕打了这么多年仗,还需要你来提醒?”
洪承畴哑然,像个被抛弃的小媳妇,心中难受。
当叛徒的滋味真难受啊,自家人瞧不起,敌人也瞧不起。
不过洪承畴依旧不后悔,他恨崇祯皇帝到处调拨自己,让自己人在国内转了大半年,军士疲惫不堪,粮草给不上不说连银两都给不齐,恨山海关总兵,骄狂跋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味死守关墙不听调令,恨吴三桂那个cjb说投就投,让自己成了孤军。
抛开怨恨,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洪承畴打心眼里也不喜欢这个大炎皇帝姜寒,这人每下一城必斗地主,端的恐怖如斯,其实若是当初李自成没有烤掠百官士绅,他首选的目标便是大顺朝,一个符合地主利益的新生王朝。
谁也想不到,大顺朝会更加可恨,所作所为让人不寒而栗。
在清国一圈的王公大臣中,一个身穿类似明朝官服,也未剃发的中年人偷偷看了眼洪承畴。
此人名叫金自点,年龄四十多岁,相貌清逸,原是朝鲜府院君,领议政,相当于宰相,他主政期间极为亲清,曾多次出使大清。
八旗军第二次攻克汉城时,金自点当了内应,干掉了朝鲜王李倧,跪迎皇太极入驻汉城,协助大清吞并朝鲜,结束了二百多年的李氏朝鲜,可谓是功高盖世。
因为劳苦功高,加之皇太极需要利用金自点控制朝鲜,因此特许他不剃发,在穿着上也没有硬性要求。
金自点的身后,站着几名朝鲜八旗固山额真,他们人人剃头,跟个奴才一样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那年十八。
朝鲜和大明类似,也是文贵武贱,军人在国内没地位,灭国后归了大清,地位更是减一,不对,是减三,毕竟他们现在是四等公民了。
金自点对洪承畴很有兴趣,毕竟姓洪的曾是大明蓟辽总督,在辽东这一带很出名,按照大明时的礼节,二人见面自己还得称他一声上官。
现在好了,又变成同僚了,不知双方的地位会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