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而泉州曾经是大明对外海贸仅有的三个关口之一,他从小就看过不一些海贸的老外,对大海也很了解。
洪承畴满怀思念的讲述着泉州和红夷人,然而多尔衮压根没兴趣听这些蛮夷的相关信息,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寄予厚望的红夷人已经在近海被人干碎了,要找回场子都得等好几个月之后了。
虽然搞不懂红夷人是怎么回事,然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多尔衮还是懂的,他当即对洪承畴道:“定南王老成持重,朕就将联络红夷之事交给你来主持,告诉他们,差事办好了,我大清是不吝赏赐的。”
洪承畴一阵无语,垂首道:“臣领旨!”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朕有些不舒服,跪安吧。”
洪承畴认认真真的磕了个头:“臣告退!”
看着洪承畴离开的背影,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自语道:“你想当司马懿,却不知有没有那个命!”
第一卷 : 第430章四百二十一章:入蒙古
说是要西征蒙古,自然不是直接把人拉出去就算完了,打仗这种事,要真说起来确实非常复杂,尤其是蒙古这种,地形广袤,物资匮乏的地区,就更加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所以,姜寒派遣了不少铁血侦查部队进入漠北,开始逐步侦查地形,摸排各地的水文分部情况,这不仅仅是作战,哪怕是在后续的治理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了,前期侦查部队也不只有这些铁血人形,依旧是有不少的义勇军骑兵部队在内,进行一些机动性的接应,和关键节点上面的联通。
然而,这些天以来,这些前期侦察部队,遇到了糟糕事。
出了河水蜿蜒、绿郁葱葱的阿古拉草原,行进一路都是茫茫的黄沙,景色说不出的萧瑟,满眼都是稀稀拉拉星点着草木的沙地,还有一些石头和沙土垒成的敖包。
这里曾是一片绿洲,是一个部落的聚居地,他们在海子边放牧,然而此时海子干涸,这里的蒙古人早已迁走另寻谋路了。
恶劣的环境倒在其次,主要的问题,还是小股蒙古骑兵的伏击。
蒙古骑兵骑射娴熟,战术非常灵活,他们远远地观察着在草原进行侦查的义勇军骑兵部队,在发现义勇军有攻击意图后马上分散逃跑,很难被包围歼灭。
尤其是在臊皮几次,被火枪头都打烂了之后,前来骚扰的鞑子也变的鬼精了,一见侦察部队拿枪就分散而走,过了一会又像狗皮膏药一样贴上来。
随着侦查军队的行进,这些蒙古骑兵的袭扰频率越来越多,派出的人也越来越多。
从最先的十几人一组,增加到上百人一组,他们突然出现杀来,一见义勇军持枪射击又迅速跑开,来来回回的像群苍蝇,搞得士兵们头疼不已。
虽没什么伤亡,但行军速度已经受到抑止。
他们这次出来,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找到蒙古人的驻扎地,像这样的小股部队根本没有剿灭价值,只有找到敌人的老巢,才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年冠军侯霍去病之所以能够精准地对战匈奴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汉军沿着河道找到了匈奴老巢。
蒙古人,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在连续几天之后,义勇军们也开始发现不对了,在经历过短暂的修整之后,他们决定将部队整编,跟后方的机械部队汇合。
大帐里,不少将领们正在针对此次西征交流彼此的经验。
一名将领挠着头皮道:“这些天以来,这些蒙古鞑子猥琐阴损,占不到便宜就跑,不断来回袭扰,阴魂不散,吸引我军追击,试图把我们引入他们设好的埋伏中,真的是,烦死人!”
“成吉思汗的鸦兵撒星阵?”
说话的是参谋长郎文乐,他年近四十,留着一把短须,显得很利索。
鸦兵撒星阵利用骑兵的灵活迅速,分散作战,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在场的大多将领都听过此战术,毕竟当初成吉思汗所率的蒙古骑兵太出名了,横扫天下时经常使用此战术,搞的敌人狼狈不堪,斩获巨大。
鸦兵撒星阵一般以十分之三兵力为前锋,摧坚陷阵,三五骑一组,决不簇聚,以防被包围,敌分立分,敌合立合,聚散出没,极为灵活,往往能以较少骑兵击溃众多敌军;
若敌阵坚固,纷扰使敌疲惫,敌阵一动,即乘乱长驱直入,鲜有不克。
或兵力少,则布疑兵以恐敌,或用设伏之法,佯败而走,弃辎重金银,诱敌逐北中伏,常能全歼追兵。
听着从前线传来的战报,在场的将领们纷纷确定,蒙古人使用的是正是他们老祖宗最擅长的鸦兵撒星阵和拉瓦战术。
蒙古骑兵最擅长的是骑射,自诩以骑射打天下的满清八旗军,其实在骑兵方面大多倚仗蒙古骑兵。
满洲八旗最擅长的是重甲步兵和盾车组合,除非遇到自以为很弱的敌人,才用骑兵的方式进行无脑冲锋,严整的战术都是下马步战。
蒙古骑兵的组合式弓射程很远,杀伤力也很大,射程达到四百米,有效杀伤距离可达二百米,如果在箭头上装备锋利的金属箭头,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相比于什么鞑子,蒙古人的战术才是真的脏,他们遇到敌人的步兵方阵或者队列骑兵之时,往往并不是直接的冲锋,而是派出轻骑兵用弓箭远距离攻击。
然后撤退,再攻击,再撤退,用车轮方式不断的削弱敌人,扰乱敌军的阵型,最后再派出重甲骑兵进行冲锋收割(十三世纪)。
这种类似打游击的战术,及其针对重甲骑兵,会像放风筝一样放走敌人的最后一点点体力,最后将其一锤定音。
十三世纪时,蒙古军西征欧洲,速不台和哲别率三万蒙古军对战以俄罗斯为首的八万欧洲联军(多是重骑兵),便是采用了鸦兵撒星阵,连退九天九夜,示敌以弱,骄纵敌人,引诱欧洲联军追击。
最终蒙古军一直退到迦勒迦河,采用拉瓦战术将八万欧洲联军一举歼灭,迦勒迦河之战中,欧洲联军七万余士兵丧命,六名公爵战死,十二名王公贵族被俘,七十余名贵族被杀。
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用兵如神的独到战术,小到百夫队,千夫队,大到几万人的部队都能巧妙地运用这种战术。
此外,蒙古军在突然袭击,长途奔袭,翼侧进攻等方面都创造了一套成功的经验。
不过蒙古军再强,也是成吉思汗统一时期的,现在的蒙古军即便是传承了一些战术,战斗力也远不如当年。
在大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蒙古骑兵早已不是当年驰骋在马背上的汉子,战斗力自然不可能和之前相比。
情报部队已经收集了不少这些蒙古人们所绘制的狼骑图案,如今全都临摹在桌面上供大家参考:“从这些旗帜上看,哲里木盟其余九旗已经联合汇聚在一起了,还有建奴残部正红旗的旗帜,我们要当心了。”
蒙古人骑射再优秀、战术再脏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团结的蒙古人,统一的蒙古。
历史上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让他们展出了强大的力量,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然而元朝覆灭后他们再度分裂,众多部落为了当老大,彼此之间经常发生争斗。
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变,大明北面的漠南、漠北,西北的准格尔汗国,叶尔羌汗国,还有西边的和硕特汗国(西藏),都是蒙古人的天下,他们不仅不团结,反而互相攻伐。
蒙古人数要比八旗军多的多,却被满清轻松拿下,追根到底是很多蒙古部落积怨已深,互不相助,一盘散沙,一个部落只有兵力几百上千人,怎么玩也挡不住新兴而起的八旗军攻伐。
甚至有些部落为了获取对方的牛羊和八旗军联合起来,自愿为先锋当带路党,大家都是七星龙渊,谁也别说谁。
蒙古帝国末代大汗林丹汗,他一辈子想要再次统一蒙古,重新拿回黄金家族的荣耀,结果耍炸了,威胁到蒙古诸部封建主的利益,上下离心离德,小弟跑的差不多了。
科尔沁部主动抛弃林丹汗,献媚投靠了刚称汗的努尔哈赤,这二十年来,满蒙双方上下互相送女,早已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小唐人姻亲关系。
重要的是,科尔沁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辽东和漠南、漠北蒙古之间。
失去清廷管束的科尔沁部乃至整个漠南已经玩野了,但凡有人实力大增,都有野心想要统一蒙古,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最起码能自己当主子。
在一番研究之后,郎文乐丢下了标记的炭笔
“向朝廷求援,让上面派遣机动部队过来吧,既然这些人铁了心的要死硬到底,那咱们就好好看看,到底是他们骨头硬,还是咱们的子弹硬!”
今天感觉有点卡文,我好好捋一捋后面的脉络裙一溜吧②17妻1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