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节(1 / 2)

“玉婵却是误会了,我对癸昭阳并无它念。”

云景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算计。

她轻笑着摇了摇头,一派云淡风轻。

“哼!那师叔为何要与师侄了断因果,怕不是为之后事计?”

玉婵不信。

云景刚刚将以作灵源的四大元极统统还了回来,其中还包括曾经复活鸿景的那一部分。可见早有所谋,所以是提前收集。

“玉婵以四大之道踏入半步超脱境界,师父却也明觉本真同样是半步超脱......此间事毕,你我必分生死胜负,眼下了断因缘可谓大善。”

云景也不再隐瞒,将自己目的一一道来。

原是考虑到有往昔羁绊在,日后大打出手两相为难。无境超脱一轮只会有一人,与其念及旧缘心有不忍,不如两忘而求其道也。

此般做法看似残忍无情,却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大智慧。

甚至作为古早就已成名的通天大能,玉婵长辈,一教之宗......清微天女能这么为其考虑,可见心性何等温柔。

换作其他哪个,此刻说不得已铭感五内,信以为真。

只可惜玉婵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单纯天真的景教小弟子,六个元会走来,她什么阴谋阳谋没见识过。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世上除了她姐她谁都不信!

即使是她姐,那也是玉婵不愿动脑,甘心被骗。

她这清微师叔吧......

从古至今都这副平静和蔼、悲悯世人的模样,但玉婵早就从自己师父禹余天尊那里得知。清微师叔素有慈悲为怀之名,但这只是师叔的执念。

师父说。

其与清微师叔初入修行不久,曾有幸得机缘进入最高天参悟【寰潭玉璧】。那玉璧乃是最高天无上珍宝,非天生非地养更非人铸。

传闻自开天前就存在于此,若有机缘者来此一重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皆可见之。反之,寻遍天涯海角也无踪影。

当时的禹余和清微就好运见到了【寰潭玉璧】,二者各自在玉璧上看见了一门仙法,足以修行至无境超脱的那种。

这也是她们后来能走这么远,并且创下景教、称尊威德天的根因。

禹余没给玉婵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仙法,似乎是不可言明之物。但却讲了她师弟的......清微所习乃一门古经,依经中之言是由一位自号【黓墟】的道人综毕生所学而著。

起初,清微和禹余都不知黓墟何者?

直到她们称尊威德天后,一次与龙梵论道才从对方口中得知‘黓墟’竟是最古元会无境超脱之人,凭依一门极为独特的神通手段彻底超脱。

而清微所习,正是对方留下的那门古法——斩三尸!

三尸者:

善、恶、执。

玉婵很清楚,表面上慈悲为怀、平和仁善的清微只是师叔的执念。因为禹余和清微幼时受过一善道人大恩,故内心发愿要成为这样的人。

也即是说,慈悲为怀是清微的执念。

清微的善恶二尸早就斩出,只要将执尸斩落,其立刻便能彻底超脱,再无羁绊!

绝非后来那种需要领悟某条原始道则,并执掌主宰后才能超脱的传统方法可以比拟。包括玉婵在内,她领悟四大元极之道都算作传统超脱法。

“师叔不必巧言。”

“当初弟子在复活师父与师叔时,早已察觉师叔二尸不存。初以为湮灭无法挽回,心中愧疚不已。寻觅良久,好在终有所获......”

此刻玉婵虽然言语对她师叔客客气气,但心中早已冷笑连连。

清微的目的旁人看不穿,但知根知底的她已是恍然。也难怪对方将她从五元方山截走时,要对姐姐那样说。

除了她玉婵。

没有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堪破清微的算计。某种意义上而言,她这师叔从一开始注定会赢,如果姐姐不中那些贱人的陷阱恐怕清微师叔真的会成功独享胜利果实!

堪破前后因果的玉婵,这会早已暗暗心惊。

且又一阵阵后怕。

清微师叔一副慈悲为怀的温和模样,同时还是姐姐名义上的长女,却万万没想到......

一时半会,玉婵也心中生寒。

她有些感激之前痛恨不已的那几人,如果没有她们横插一脚,恐怕要真如了清微所愿。

“师叔,你不问问弟子有什么收获?”

玉婵话说到这份上,清微依旧一脸温和。婵婵挑了挑眉,言语没忍住露出一抹尖锐。

可惜素衣女道只是轻笑着摇了摇头,其眉目温柔慈蔼,仿佛在看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子调皮闹腾。

也就是这么一瞬,玉婵意识到她这师叔的深不可测。

——不愧是第四元会之初就威震三十三重天的老狐狸!

——可惜我才不会如你所愿!

毕竟是掌教师叔,自婵婵幼年修道起就树立了无上威严。此番争道以及争道侣不得不与之为敌,说实话婵婵内心最深处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发怵。

但她道心也只晃荡了那么一下,旋即变得无比坚定。

她也不怕得罪清微,结合自己曾探查到的收获加上眼下局面的推断,用几乎是绝对肯定的语气断言道。

“清微师叔,眼前的你只是自己的执尸吧。”

涒滩、白狩也好,云景也罢。

行善是清微天女的执念,第六元会那时她玉婵所复活的那个云景,从始至终只是师叔的执尸!

“如我所料不差,你的善尸是......素问天。”

语毕。

玉婵立刻凝视对方,但清微那双温和平静的眼眸里没有一点波澜,配上其脸上的微笑怎么看觉和蔼可亲,面对对方时忍不住就放下心中所有戒备。

然而玉婵是什么道行,连她在对方面前都不知不觉如此,可见现在的云景有多恐怖。

善,乃无为。

无为即无欲,远离贪嗔痴慢,自然大善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