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殿后,胡大老爷当仁不让的站在了左侧最前方,微微低着头,闭上双眼默不作声的等候着。
听着背后淅淅索索的声音就知道,本次朝会,五品以上官员,全进来了。
而不仅是五品,六七八品的,也来了。
不过,他们可就没资格站在这灯火辉煌的奉天殿内了,殿外广场上站着吧。
这帮人才是最可怜的。
皇帝啥样,见不到;
朝会讨论什么,不知道;
交往大佬,没机会!
真就是来这儿罚站而已。
关键是照样得一大清早抹黑就起来,还半点不敢逾距。
大佬逾距礼部可能当做没看见,甚至还得凑过去卖个笑脸。
可面对着这帮子六七八品的小崽子,那礼部的监察官立马就支棱起来了。
你但凡敢交头接耳、抓耳挠腮的,你就看对方记不记你就完事儿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欺软怕硬,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欺软怕硬。
但,谁敢不来
真要是不懂规矩敢不来的话,那到时候查出来乐子更大。
所以,他们这会儿宁愿在外头冻得梆硬,也得老老实实站着。
关键是还得板着脸挺着腰杆一动不动。
至于是不是会看着灯火通明的殿内咬着牙说自己要取而代之,那就不知道了。
不多时,随着时辰一到,宋利当先走出来站在御陛边上高声喝到。
“陛下到,百官迎!”
随着这一声喊,所有官员包括胡大老爷在内,规规矩矩的躬身行礼。
至于跪礼,那倒是没有。
真把跪礼弄得一天都得好些次的,那得是满清的时候。
这时候的大明,还是讲究个躬身作揖的。
“臣等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以及一声平淡的吩咐,胡大老爷终于挺直了腰杆。
而后他便看到了高坐上首的朱元璋,以及站在了自己对面御陛上的朱标。
这也是应有之意。
不然的话,按规矩来说,朱标应该站在胡大老爷身前的。
而今儿个的事儿,大家都清楚,所以这朱标的位子才换了换,站到了御陛上。
这不就意味着,离那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嘛。
按理来说,到了这时候,就应该宋利站出来喊‘百官有事起奏’了。
可今儿个不一样!
谁都知道,今儿个最大的事儿便是这禅位了。
你非要今儿个站出来出来启奏点什么,除非你是真有十万火急的事儿。
否则,这显眼包一当,怕是这辈子就没机会再次走进这奉天殿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因此,压根没有不长眼的。
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地等候朱元璋发话呢。
可胡大老爷没想到,到了如今这等场合,到了这么严肃的地方,朱元璋居然开始玩活了。
“惟庸!”
“臣在!”
胡大老爷心中一凛,可情况不由得他多想,只得一边应声,一边手持笏板站到了堂中。这笏板也是有讲究的。
礼记玉藻篇有言,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