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时候,杨毅就可以向南开辟商品市场。
即将铁路修到巴蜀地区,将巴蜀也变相的纳入到西北三省的体系之中。
“这条铁路,在崇祯没掉进坑里之前,是不能直接修的,不然崇祯会炸毛!”杨毅心想,要想把铁路修到崇祯的地盘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家毕竟是天子,虽然看起来是打不过他。但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打得过,你就能为所欲为的。
特别是在明末这个时期,既然是人种大亏空,那就意味着什么?
人人都很累!
透支了力量!
谓之——人力有时而穷!
这个时候,一切行为标准的对错,都是以能否‘真正的节约人力成本’来计算的。
就像杨毅当初在宁夏卫,如果他真把那群武官给咔嚓了,那后面与那六十万明军对峙的时候,就不是那么轻松的解决问题了。
说白了,就是找地方躺好,别浪费力气。
人劳累到一定程度,一旦再继续累下去,就会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发生全局的闪崩,乃至断熔!
一旦社会经济秩序发生断熔,那就是不死也去了半条命。
正确的方法是,在不偷懒的情况下,用最小的力量去完成最大的任务。这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互惠互利!
有些事情,让别人去做嘛!让那些能做的人去做嘛!何必,把机会都给人家堵死了呢?
明末的情况就是,人们出人头地的机会,基本上完全都被堵死了。
一方面人累死累活,一方面又精力过剩。
这两种极端就变成了什么?内卷!
过剩的,去打累得没力气的。没力气的,又更去封堵那些过剩的。进而,演变成了人种亏空。
收复辽东的事情,崇祯能做就让崇祯做嘛!
杨毅自己在家里多吃两碗饭,休息休息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