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很快杨毅就偷偷的往巴蜀修铁路了。也没有任何的通报,就当做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儿。
这事情,没人关注就是很小的一件事情。
铁路这种东西,对于明代的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又或者,也没有谁感觉这有什么不对的。
不就是修个路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啊!
这条铁路,一路从西安修到成都。修通之后,西北三省的格局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总体来说,西北三省还是比较干燥的,而巴蜀则比较湿润,两者的气场正好相互协调,能让西北三省的气脉不至于那么枯燥。
相当于,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打通这条交通线,对巴蜀经济来说,也是战略上的飞跃。毕竟,巴蜀的对外交通太闭塞了。
在明末时期,率先烂在里面的,就是巴蜀地区。
这条铁路,修着修着,很快就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崇祯哪里会不懂铁路的战略价值,西北三省修了这么多铁路,他早就知道铁路这玩意的战略功能了。
但崇祯并没有发作,因为他知道,这是西北三省让他收复辽东的交换代价。朝廷收复了辽东,西北三省要打通巴蜀的交通,两者之间就是一种等价的战略平衡。
当这种平衡产生之后,双方反而不容易发生冲突。
但杨毅是否要造反的问题,崇祯就一直看不明白了。说要造反吧!又不像的样子。说不造反吧!西北三省已经自成体系了。
和没有造反差不多,和造反了也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西北三省的现状。
“陛下,臣打探到消息,漠北蒙古已经尊杨毅为天可汗,并且西北三省也正在往漠北修建铁路!”曹化淳对崇祯报告道。
“天可汗!?那些蒙古部落,难道都不闹事了吗?”崇祯有些懵逼。
“闹无可闹啊!”曹化淳道。
“也是!”崇祯不由点头道,西北军火器犀利,蒙古部落哪敢闹事。
“蒙古有二十万大军,目前正在为西北总督杨毅作战,听说已经冲到沙俄那边去了。”曹化淳说道。
“朕知道了!”崇祯点了点头道,杨毅让把蒙古二十万大军丢到沙俄的地盘上玩,显然也是有一定默契的。
即当前,不能再继续内卷了,只有从外部获取资源,明王朝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