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孙要造反?还有这等好事儿!(2 / 2)

朱允炆耳边嗡嗡作响,整个人都不好了。

“圣上,这,这不妥啊,不妥啊!”

震惊之后,有人急忙出来劝诫。

他们心中的骇然不比朱允炆少。

太子朱标尚在,怎么能有皇太孙呢?

这不是乱套了吗!

而见到有人出面,朱允炆和朱雄英,两人心中几乎是同时响起同样的一句话。

干得漂亮!

朱雄英猛地抬起头,炙热的眼神紧紧盯着面前跪着的文武大臣。

我还有救,我还能再挣扎一下!

朱雄英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需要这些人来打消朱元璋的念头。

我才不要做什么皇太孙呢!

朱雄英昂起脑袋,偷偷看了朱元璋一样,心中带有得意。

老朱啊老朱,你可是一国之君。

做这种事情,必定会有人反对的。

到时候这些人全都跳出来,我看你怎么收场!

朱雄英心中欣喜,巴不得反对的人越多越多,官越大越好!

诡异的是,朱允炆和他的想法一模一样。

快快快,快劝下爷爷,快劝下我皇爷爷!

他拿眼睛盯着身后那些,这些年和他走得近的文武大臣,心急到了极点。

虽然不知道皇爷爷今天来的是那一出,但朱允炆绝不会让皇太孙之位落入朱雄英手中!

若是这个大哥真有能力,真能服众。

那他朱允炆也算是找不到话说。

可朱雄英什么人?

指望这样的人执政江山?

还不如靠我朱允炆呢!

朱雄英和朱允炆都想到一起去了,彼此之间没有通过气,简直是‘心有灵犀’。

两人都迫切希望老朱手下的文臣武将,出面来干预皇太孙一事。

在这之下,很块就有人遂了他们的心愿。

“圣上三思,太子尚在,此时立下皇太孙实为不妥啊!”

户部尚书赵勉,洪武十八年的进士。

他第一个出面劝诫,很是忧心忡忡的样子。

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人就大胆的多。

“是啊圣上,还请三思啊!”

“圣上,此事要是定下,必定会引起极大的风波啊!”

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

自打老朱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朝廷六部就直接对接天子。

他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国家的大小事宜,都需要六部的人看点打理。

老朱手下的文臣不是很多,大部分是科举上来的,且换来换去都是那几个人。

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四大谋士,也是病死的病死,归隐的归隐。

现在朝堂上还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宛如惊弓之鸟的李善长,和少有问事,挂着虚职颐养天年的刘伯温。

反观武将倒是颇为鼎盛,哪怕二十四功臣也已经走了不少,但还是有蓝玉、汤和这类存在支撑着大明。

且武将都不反对朱元璋的决策。

汤和这种在早期就跟着老朱打天下的没有反应,蓝玉这类的,疯了才去反对。

武将都派系很明确,且大部分都是朱标的人。

朱标的,就是朱雄英的。

他们巴不得皇家长孙的这个长字换掉,成为太孙。

至于规矩.....

规矩能有拳头硬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