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敢也将错就错,就说自己是去勤王的。这样送令官竟然没有察觉巢敢已经加入讨逆军,高高兴兴回去复命了。
巢敢率领自己的州府军,也就是讨逆军的先头部队继续前行。两天后到达了鹿州。
鹿州州牧花西已经接到了朝廷要他阻拦叛军的号令。但他是完亮的人,表面答应,实际上不会阻拦。
鹿州毗邻兴城地区,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完打很想把花西拉拢过来。在通知铁旦起兵时,也派人去联系花西,要他配合“讨逆”。花西表面答应,实则快马加鞭秘密去辽州请示完亮。
辽州离鹿州有点远,完亮的指示还没到,巢敢带着军队到了。花西便采取既不阻挡,也不迎接的态度。何况巢敢带领军队既没说是去勤王,也没说去讨逆。
但花西明白,巢敢应该是去“讨逆”的,因为他没有必要去勤王。巢敢如果听从朝廷号令,直接在徽州阻拦铁旦的讨逆军就行了,何必挥师北进呢?
花西的判断是没有错的,所以他采取不阻挡不迎接的态度就算比较灵活的,对哪方面都说得过去,都有说辞。
既然人家不迎接,巢敢也不去打扰花西,而是带队从鹿州城外插过去。至于是否拉花西加入讨逆军,就交给后面赶来的铁旦与甘心比吧!
铁旦的大军比巢敢的大军晚了两天到达鹿州城。铁旦与甘心比将军队驻扎在城外,便来到城门,求见花西。
花西这时候已经接到了完亮的指示,就是四个字:以静制动。花西便知道怎么做了,仍旧是不迎不拦。
对于铁旦、甘心比的求见,花西予以拒绝。因为如果见了他们,不管是否加入讨逆军,在朝廷看来,都是一伙的,除非将二人扣下。但是将二人扣下是引火烧身的行动,花西是不会做的。
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开城门,不与接触,这样朝廷就无法降罪。不阻拦可以解释为实力不够。
花西不开城门,铁旦心里很恼火,也没有办法。他的部队有实力打下鹿州城,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很简单,他的兵力是用来打兴城的,不能消耗在鹿州。花西也正是猜中铁旦、甘心比的心思,才敢不理睬他们的。
那么对于其它各州,接到勤王令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各州州牧有的按兵不动,有的派兵往兴城赶去。全国十三州,有四个州是按兵不动,也就是说另外还有三个州象鹿州州牧花西一样做法。这四个州的州牧都是完亮的人。
而出兵的州牧真是去勤王的吗?当然不是。象徽州州牧巢敢,他不是去勤王,倒是去“擒皇”的。象这样带兵去擒皇的州牧,自然都是完打的人。他们在接到勤王令前,就已经接到了完打的指令。完打的指令要他们借勤王的号令,派兵赶往兴城。
还有两个州比较特殊,就是辽州和冰州。这两个州在瓦国最北边,远离兴城,而且完亮就在辽州当辽王,代行州牧之职。
这两个州也派兵往兴城而来。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