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安内与联手(2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3604 字 6天前

「可不敢这么说。」苏忠顺苦笑道「殿下之意,太夫人已尽知。义从、落雁二军当尽快抵达马邑河曲渡,做好渡河的准备。朝旨册封也要尽快下来,太夫人属意五原郡公。」

「五原郡公不是拓跋槐么?」邵裕问道。

「改封就是了。」苏忠顺脸色微变,低下头说道。

邵裕暗自思索,也不是不可以。

苏忠顺见邵裕在思考,心下一紧,赶忙说道「太夫人尝有言,即便这次压下去了,将来还有一道大坎。代公十一岁了,按草原风俗,最早十三岁就可娶妻成婚。以代公的身份,定然不可能娶小部落之女,如果与大部联姻,形势就会有变化。亲政之后,他可名正言顺掌握大权。眼下这些部大之所以支持太夫人,未必没有等着代公亲政的原因。此事诚为可虑,太夫人或许可以向后拖一拖,但能拖到几时呢?十四岁、十五岁?不可能再往后拖的,最晚不会超过十五岁—」

邵裕听了,微微颌首,然后问道「如果什翼犍死了,会怎样?」

「代国四分五裂,群雄逐鹿。」苏忠顺脸色一变,说道「陛下也不想看到这副场面吧?最好的办法还是管起来,若任其自散,时时寇边,朝廷永无宁日矣,也会坏了陛下的大计。」

邵裕听了,眉一挑,道「寇边又如何?打回去便是。」

「若有这么简单,陛下当初为何不灭了拓跋鲜卑?」苏忠顺苦笑道「一是很难做到,二是朝廷不可能常年在边塞屯驻重兵,那样吃不消。武周、高柳、红城三镇军的供养可不是什么小数目,三分之一靠自食其力,三分之一靠代国上供杂畜粮果,三分之一靠军市征税,就这还不够,朝廷时不时还得发点绢帛赏赐。」

「若真乱起来,军市肯定没了,鲜卑人也不会上供,自家屯垦的田地也不一定能完完整整收获。况靠这三镇兵也堵不住全部南下孔道,代国维持这么多年,

不知道为陛下省了多少钱粮。」

「打赢胡人不难,但控制胡人才真的不容易。陛下为了维持代国,免除后顾之忧,节省钱粮,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

邵裕听了半天,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但他有点怀疑苏忠顺的立场。

他在代国这么多年,会不会已经不是那么全心全意为大梁做事了呢?人是会变的,邵裕怀疑苏忠顺有点享受在代国的地位,不太想入大梁为官了。

不过他没有说出来,而是默默记在心里。

「其实此番前来还有一事。」邵裕清了清嗓子,说道「这几年慕容野心大炽,东攻高句丽,打得其上下尽皆胆寒,西伐宇文氏,横扫诸部,掳掠人丁牛羊无数。也就大梁天威震镊,不敢在幽州造次罢了。但这般勃勃野心,却不可不警惕。陛下有意令拓跋氏、宇文氏联手,共抗慕容氏。」

「当年宇文氏屡次南下劫掠幽州。」苏忠顺咬牙切齿道「我家就深受其害,战死的族人都记不清多少了。这等贼子,死了正好一—」

「此一时彼一时。」邵裕连忙阻止了他患。正所谓唇亡齿寒,今还是要联起手来。不然的话,

君以为以代国现在的情形,正面对敌,可是慕容氏的对手?」

苏忠顺摇了摇头。

内乱始终是拓跋鲜卑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年了,一直摆脱不了。慕容氏若攻过来,说实话,很多部落首领宁可投靠慕容鲜卑,也不愿意降顺大梁,他们只是没有选择罢了。

不能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宇文鲜卑在,拓跋鲜卑就是安全的。若慕容氏尽吞宇文氏的部落、土地,则与拓跋鲜卑直接接壤,形势就会急转直下,这个道理他是懂的,王夫人应该也是明白的。

想到此处,苏忠顺立刻说道「仆会极力促成此事。」

「不是极力促成,是一定要办到。」邵裕说道「这是天子的意思,他不想在攻伐晋国的时候,背后有人生乱。」

说到这里,又笑道「放心,李镇北已至幽州。我也会领兵上阵,和慕容氏耍一耍。」

「什么?殿下要上阵厮杀?」苏忠顺有些震惊。

「孤十六岁了,有何不可?」邵裕一听就不高兴了,道「练了那么多年武艺,读了那么多年兵书,难道就是给人看的,又或者是清谈?」

他笑一声,道「大丈夫死则死矣。怕什么?」

苏忠顺都有些佩服这位燕王了。

有那么一股子豪迈、勇武之气,仿如年轻时的天子,就是不如那位狡诈一是的,在苏忠顺看来,多年前的梁帝就堪称「狡诈」,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点。

勇武、慷慨、睿智,关键时候豁得出去,有股豪迈之气,偏偏还隐藏着自己狠辣、狡猾的一面,不是眼前这个毛头小子能比的。

不过,燕王才十六岁啊,谁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与邵裕分别之后,苏忠顺文悄悄见了下王氏,将两人谈话的内容尽皆相告。

王氏思虑良久,道「攘外必先安内,先料理了内部再说。」

第二天,邵裕在凉城招募了数十名擅使大戟、长,骑术卓绝的骑士一一标准之一便是能轻松驾驭光背战马。

随后便直奔幽州,没再多作停留。

临行之前,将一路以来的见闻汇总成文,发往洛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