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让路!所有人让开,让坦克先过去!”
“同志们,我最后再说一下作战要领——等下炮兵转入徐进弹幕射击,然后坦克打头阵。我们步兵的任务就是跟在坦克后面,用反坦克炮和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点,掩护坦克冲过这片开阔地。等到坦克开到他们前沿稳住阵脚,就由我们冲上去占领阵地——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营长!”
前沿阵地战壕背后拉起了数道伪装,坦克纵队开到了这里以后就改变了队列。按照之前作战会议上最终确定的攻击序列,近卫坦克第一旅摆出了进攻的阵型。
突破口预定宽度是一千五百米,三个坦克营两前一后,排成一个既能保证攻击正面宽度,又能防范两翼的倒V字的阵型。作为接应的工兵分队乘坐着三辆新近装备的半履带车,跟着旅部的两辆坦克、两辆指挥车一起,混在二梯队坦克营的正中间。至于旅步兵营的三个连也是分门别类:冲锋枪连职业充当“坦克骑士”,另一个步兵连则是和反坦克连的反坦克枪和战防炮一起,直接跟在坦克后方随时提供支援。
同时在坦克旅的四周,还有一个野战高炮营的十五门高射炮掩护着天空。
至于这些火力的组织和协调?不管是高炮营指挥所也好,前线航空兵的一线地面指挥所也好,乃至于后方重炮集群的指挥观测小组也好,都跟着旅部在一起,确保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时随地的直接进行兵力火力的协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战组织体系的效率。
而在近卫坦克一旅的左边,就是跟他们齐头并进、共同突破敌军阵地的坦克四十九旅。而在两个坦克旅九十三辆坦克后边,就是上级单位近卫机械化第八军的本队——由军工兵营开路、军高炮团掩护的三个机械化步兵旅一共三千七百人、五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这就是战功赫赫的近卫机械化第八军,由最精锐的部队充当着整个方面军进攻的矛头!而他们的后面,则是由瓦图京大将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六十万主力部队的跟进!全军下辖三个重坦支援、适合攻坚的合成集团军,以及两个坦克主战、穿插包抄的坦克集团军。
只待正面突破,六十万大军就将蜂拥突击而入:合成集团军从正面强攻敌军防线的核心重镇波尔塔瓦,右翼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则从侧翼突破,直接穿插进波尔塔瓦和第聂伯河之间两百公里的纵深地区。就像锋利的骑士枪一样,一举捅穿对面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后腰眼!
审判或许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现在,正该是审判之后给罪恶送终的午时三刻!
坐在炮塔顶部舱门上的近卫第一坦克旅三连连长杨永福,带着闷闷的人造橡胶坦克帽,即使躲在遮蔽着整辆坦克的树荫下就着稍显凉爽的秋风也依然热得满头大汗。但是杨永福丝毫不顾这些,只是认真的捂着坦克帽上附带着的耳机,聚精会神的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很快,耳机里就传来了大伙儿都是等待已久的进攻命令:
“空军开始战场遮断!重炮部队炮火延伸!师团炮兵徐进弹幕!各旅的战防炮和迫击炮伴随步兵攻击前进!……最后,坦克部队,全体出击!”
在电台里下达命令的同时,坦克部队的后方,也有数颗用来提示所辖部队前进的信号弹冉冉升起,在天空中拖出艳丽的红焰和彩烟。
“大家,上级命令我们出击了!同志们,跟着我一起,前进!”
听到电台指令和看到信号弹的杨永福确认了上级的命令,一边通过喉骨话筒呼喊着部下,一边跳进了炮塔里。旋即,三十六吨的坦克尾部冒出吭哧吭哧的黑烟,喀啷喀啷的动了起来。
连长车率先冲了出去,搭载着四五十名“坦克骑士连”的其余七辆坦克也轰隆隆的开出了掩蔽的小树林,开到了全连在旅进攻阵型的位置——最有可能遭遇敌军侧翼逆袭的右前方。
旅突击阵型的左翼是齐头并进的兄弟部队四十九旅,安全有足够的保证。但是右侧方向却是一片淤积满了洪水和淤泥的河沟,没有其他部队的掩护。光靠后方人推马曳的几门ZIS-3野战炮,并不能跟上坦克前进的速度。
而这个最危险的位置,在好一阵的你争我抢之后,最终被誓言复仇的杨永福抢了下来。
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挺身而出扛起担!
红旗的艳丽,并不是因为染料,而是靠着所有人共同的志向和觉悟。
“三连全体都有!阵型右梯队,前方攻击前进!——舒拉你在右侧,注意警戒侧翼敌情!”
“收到,明白了——对了,谢尔盖,记得还钱!你个五卢布报纸钱都几次不给的老赖。”
听着耳机里舒拉半是承令半吐槽的碎碎念,杨老赖的脸色一尬,哭笑不得:“滚!”
第八百九十九章:永远还不上的五分钱
“元首,刚刚接到前线紧急报告,俄国人出动了重兵,现在正在大规模进攻波尔塔瓦。”
“什么?波尔塔瓦?我记得那不是第聂伯河‘黑豹’防线上面最主要的前哨堡垒吗?”
听闻最新传来的战报,正趴在“狼穴”作战指挥室的地图桌上,带着老花镜的小胡子放下了手中有些抖抖索索的放大镜,一边擦了擦干涩浑浊的眼睛,一边回过头来看向了总参谋长蔡茨勒。
有些浑浊的灰色眼珠虽然老迈疲惫,但是在认真起来的时候,目光却仍然如同苍鹰一般锐利。
在小胡子审视的眼神面前,蔡茨勒的脖子禁不住短了三分。
“是的,元首,那个城市非常重要……只要控制这个突出部,俄国人进攻黑豹防线的企图就会被分割成两半,无法形成合力。但是,俄国人也肯定会重点进攻这里的……”
蔡茨勒一边在地图上指出波尔塔瓦的位置,一边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克鲁格是怎么处理的?”希特勒脸色一沉。
“几个小时前俄国人开始炮击的时候,巴尔克已经带着第48装甲军顶上去了。但是对面应该是俄国人全面总攻,光靠第48装甲军可能还不够……”蔡茨勒偷偷瞧了一眼小胡子,硬着头皮继续说着一个坏消息:“而且,第48装甲军是第四装甲集团军仅有的两个拳头之一。他们顶上去以后,光靠豪赛尔的第二党卫装甲军,已经不足以发动战略反击了……”
严峻的战争压力和希特勒越发反复无常的脾气,让他的眼神都能看得出来有些崩溃——按照小胡子的脾气,一听到重点阵地被进攻的话,他大概十有八九又要发作一番了吧……?
说起来,自打自己上任这一年以来,这种莫名其妙的夹板气也真是受的够多的了……
果不其然,听到这个消息,小胡子的嗓门瞬间就又双叒叕的扯起来了:
“什么?没兵了?我们在南线的预备队除了第四装甲集团军,不是还有六七个师的吗?”
小胡子手中的教鞭啪的抽在地图桌上,发出一声脆响。周围的将军们听得集体眉头一皱,看向了地图上被教鞭抽中的位置——如果不是总部使用的地图要求很高,所以用的都是质量最好和最结实的特种用纸印刷的话,这一教鞭的力道,抽下去搞不好就能抽出一道口子出来。
直接面对小胡子的蔡茨勒心理压力更大了。如果不是身为军人的姿容作风,他现在可能已经掏出手绢擦额头了——不只是擦掉小胡子喷在脸上的口水,也要擦掉自己一脑袋的冷汗。
不过说起来,倒也难怪小胡子火大了。
波尔塔瓦这个地理位置,就算是定义为要塞级的防御地位也不为过。作为第聂伯河黑豹防线前方八十公里的一个中心城市,这里的筑垒让苏联南方战区只能被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无法形成合力,对德军第聂伯河黑豹防线的威胁就弱了七八成。
而且,现在在波尔塔瓦要塞区驻守的德军部队,是第四装甲集团军以及从苏梅全身而退撤下来的第二集团军的部分兵力。这两个部队一个有强大的装甲攻击力,一个有步兵能防御。到时候一个军团扛线,另一个军团随时可以开着坦克杀出波尔塔瓦要塞区,不管苏联人从哪进攻,都有被这里杀出来的装甲集团军侧翼包围的危险。
但是换句话说,苏联人要想继续进攻收复失地,就肯定会集中重兵,全力猛攻波尔塔瓦。不过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明显了,完全就在意料之中。甚至于,这本身就是作战计划的另一面:以坚固的波尔塔瓦筑垒要塞区吸引苏军主力进攻,然后德军装甲部队直接渡过第聂伯河,从侧后方向逆袭苏军进攻部队——如果兵力足够,条件又允许的话,甚至也可以考虑合围一波!
为了实现战役企图,德军依托河流和泛滥区,从切尔卡瑟到波尔塔瓦再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修起了全长两百公里的防线。防线以波尔塔瓦为尖顶,形成一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底边厚实,又和第聂伯河主体防线互为犄角,即使一边被破,也有足够的能力反击甚至反杀。
第四装甲集团军,就是用于苏联进攻第聂伯河的时候反击的总预备队。下属两个装甲军:巴尔克的48装甲军和豪赛尔的党卫第二装甲军,一共六个装甲师和三个装甲掷弹师。包括有SS1小胡子卫队、SS2帝国师、SS3骷髅师、大德意志机步师在内的大批精锐部队。
这么稳固的防御,这么尖锐的矛头,理论上这的确是个万全之策,然而……
久守必失是常识,也是兵家大忌。但是要反击就要有兵,可是现在兵力不足,还要到处扛线——原本第四装甲集团军是作为战略反击部队,可是现在却得拆出去一半只为了“救火”。
好端端一次战役级别的反击,现在最多也只能是战术反击了——而且拆散后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只剩下党卫第二装甲军,下一次救火都说不准够不够用呢!
甚至于看起来,要拿装甲主力部队去“救火”这种事情,只怕还只是个开始呢。
兵力捉襟见肘怎么破?急,在线等……
“怎么了?蔡茨勒?说话啊!我们的兵呢?之前撤回第聂伯河的时候我们损失不大吧?怎么现在预备队的兵力说没有就没有了呢,非要动用第四装甲集团军了?嗯?!”
那边小胡子看蔡茨勒在发呆,脾气更大了。
“可是,元首,那些部队不是已经被您给调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扛线去了吗?另外,中央集群那边也面临着很大压力,您前天又抽了两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增援中线去了……”
咬咬牙,实在没办法的蔡茨勒,只好选择说实话了。
一句话下来,小胡子的脾气当场就被摁下暂停键了。
好像……这命令前两天还真是我下的来着……?
不过毕竟是枭雄心性,他可没那么甘心就放弃:“好吧,那这些兵力就算了。可是我们在黑豹防线的十二个工兵师呢?他们能够上去扛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