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钧负手而立,挺直了背脊,眼中神光绽放。
这一刻,是如此的令人侧目,好似闪烁着光芒。
他看着二人,高声道:
“上古圣皇,三皇五帝,至今香火不绝。他们,可有什么伟大的功绩?”
朱元璋和朱标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竟是直接评价起了古之圣皇。
二人纷纷无言以对,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评价。
心中却也升起无限期待,想要知道,眼前的少年,能够说出什么样的道理,能令他们叹服。
“古之圣皇,贤者,无不以做事而成圣贤。”
“神农氏尝百草。”
“燧人氏钻木取火。”
“有巢氏构木筑巢。”
“更有无数先贤,养蚕纺丝,织布为衣,发明文字,圈养牲畜...如此往后,方有中原文明之发展。”
“这是天命吗?”
“何来天命!”
“人活着要吃喝,要穿衣取暖,要建房子抵御野兽...还要把这一切的知识传承下去,所以更加创造了文字。”
“所以做事,就是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去满足这些需求。”
“才能称之为圣贤也!”
“才是做事的真谛。”
朱钧一口气说完,遥遥远眺,似乎看到上古先贤,为人族开辟文明。
朱元璋却不这么想,上古先贤固然伟大,但后人难道就差了吗?
心想,他不和上古三皇五帝相比,也是一代大帝,开创大明,更是圣明无二,自能青史留名。
“大明天子,不也是为了天下苍生,求一条活路,开创如今伟业,方才有如今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这虽然不能比上古圣皇,但难道不算做事?”
朱元璋骄傲的说道。
“当然算。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朱钧点点头,却又摇来摇头。
“到此为止?好大的口气?”
朱元璋很不高兴,瞪了眼朱钧,什么叫做到此为止,难道他朱元璋已经死了不成?倒是想看看还想说什么大话。
“既然读过史,你们可知道秦朝来历?”
朱钧侧身问道。
“秦人给周王养马有功,被封秦地,后有救援周王室之大功,方才成为诸侯国。”
朱元璋对历史也是熟知,更何况开辟之皇秦始皇帝,想都不想就说了出来。
“这秦地,是个什么好地方?”
朱钧故作好奇的问道,又笑着自问自答说着,
“蛮夷之地也!”
“再说更古时候,姜子牙姜太公,辅佐周王建国,功莫大焉!却得封齐地,这齐地又如何?”
“《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
“《盐铁论》说: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
“如此大功,却分封地薄人少之处?”
“是什么道理?”
朱元璋默然无语,这上古之事,他也不过是看过,知道了就过去了,从未去深思其中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