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爷子,知道你高兴,别太激动。”
朱钧见朱元璋情绪激动,急忙安抚道。
“咱没事,唉!咱就是闯南走北,见多了不忍言之事,当年要有这药,该多好。”
朱元璋收了笑容,又叹息道。
“现在有,也不晚呀,吴老爷子,吴兄,咱们今天就可以定下来,这药怎么经营,好造福百姓。”
朱钧笑着说道。
“是啊,有此神药,天下苍生之幸啊!”
朱元璋感慨万分,赞叹道。
“不仅如此,再说这药,能够治疗疟疾。”
“南方湿热,所谓瘴气,就是腐败之气,致人病亡。有了此药,开拓南洋之地,又能节省多少事情。”
“南洋之地,何等肥沃,随便撒把谷子,无需耕作都能丰收,稻谷更是一年三熟,又能活多少百姓。”
朱钧又继续说道。
听了这话,朱元璋不能认可,立刻反驳道:
“一年三熟,这怎么可能!咱怎么不知道?”
他可是有接见这些小国来朝贡的人,哪里有这么好的地方。
“老吴,你不知道那可太正常了,如今海禁,这海外的事情,哪里打听去。”
朱钧摇摇头笑道。
“谁说的,可别小看咱,咱就有家业在海外,在海上那也有路子。”
“要是有这么好的地方,咱怎么能不知道?”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反驳道。
这话并不假,不管朝贡还是市舶司,都是正经和海外有关的家业。
朱钧大吃一惊,明初海禁,还敢下海经商的,被砍头都不是问题。
因为明初除了倭寇的问题,还有陈友谅张士诚残部流浪海外,这可是造反的事情。
“吴老爷子,你认真的?”
朱钧简直不敢相信,事情这么凑巧。
海商啊,还是敢在明初维持海路的,甚至有胆子来南京。
要知道,虽然南京在长江航路之上,但也不是谁都敢从海外沿着长江逆流进入内陆的。
多半是在松江府,也就是上海就停步的。
甚至就连松江府,也多是偷偷摸摸走私而非光明正大的来往。
“我不信,老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可别胡说。你要在上海或是广州也就算了,这南京城里,还能逃得过锦衣卫的监察?”
朱钧伸手指着上面严肃的说道。
朱元璋反应过来,知道他太急躁,这下话说出口,不知道该怎么圆回来,不禁捋了捋胡须。
他下了海禁的诏令之后,并不是真的天下都遵行了,渔民照样偷偷出海打鱼。
但有朝廷水师巡视,渔民下海打鱼或许不会管,这商人商船,发现了绝对不会放过。
区区海商,怎么敢来到京城,冒犯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