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默默看着桌面,桌上的字已经彻底模糊。
权力,权力。
原来竟是这么一回事。
朱元璋回想少年时流离失所,后来奋起反抗,一路走来,经历可谓丰富,最终掌握百万大军,开创大明,威慑天下。
本以为,对权力的认识,历朝历代无出其二,这天下可还有如他这样经历复杂的天子。
为此,他精心设计制度,想尽一切办法独揽大权,打压任何敢于反抗的人。
但从始至终,其实都没有把百姓和他的权力联系在一起。
所谓民心民心,最终也只停留在民心之上,而从未深入思考。
“那么这力,又是什么呢?”
朱钧继续问道。
“力,可以是一人之力,勇武也。但一人之力,能够维系一地,已是不足,更何况整个天下?”
“吴兄,这天下之力,又是什么?”
朱钧说到这里,示意朱标回答。
“是天子六师!这天下最大的力,就是天子的大军。”
朱标想都没想,立刻明白了力的来源。
“不错,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然而,实则却是,以天下之至公,成一人之至私!”
朱钧叹了口气道。
“那为何来源于公,却归于私呢?”
朱钧说着,自己给出了答案。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权力来源于公,但集于一身,就必然为私。”
“若不能不集于一身,就要令出多头。”
“你说听张三的,他说得听王四的,这如何能行?”
“哪怕作为让渡出权力的百姓,也不能接受。”
“非要分出个高低上下,最终只听一人的决定,才能够贯彻权力。”
“否则,就要分家,分出两个群体,两个体系,两个国家,才能暂时结束这样的争端。”
“待到天下归一的时候,全部的公,尽数归与一人之私。”
朱钧叹息道。
“那么我们继续说天子,他的权力来源于何处呢?”
朱钧笑着问道。
朱元璋皱着眉,难以开口,转头见朱标若有所得,便向他点了点头。
朱标见父皇的示意,反复思索,心中有了答案。
“学生已有所得,请先生不吝赐教。”
“元廷倒行逆施,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思定,望有圣人降世,救民于水火之中。”
“天子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应天下百姓之需,而有天下。”
朱标沉声说道。
“正是如此,合天下百姓之权,得天下百姓之力!
“如此,便是天子。”
朱钧赞同道。
“那么大明天子,如今可是把握住了权力?”
朱钧接着问道。
“当然!”
朱标想都没想说道,父皇何等威严,天下将士,百万大军,号令之下莫敢不从。百官拜服,无不听命而行。
如此天子,还能不算把握权力?
“错!大错特错!”
朱钧呵斥一声。
“事实上,自从大明立国之后,天子就已经彻底失去了权。”
朱钧嗤笑道。
“什么!天子失去了权?”
“你给咱说清楚,天子哪儿失去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