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60-170(第1/14页)

第161章 宗室贪污(1) .

乔玉景对娘家袭爵人选有了想法,两房家眷就没必要在宫里多呆。

让人小住几日后,就让人回了家。

而这爵位,最后自然是落在了更识相的乔氏大房头上。

大房欢天喜地高兴。

二房就乌云罩顶了,夫妻俩不仅因为丢失爵位争吵,也为乔二夫人在宫里阻拦几个庶女庶哥儿攀高枝,错失泼天富贵争执。

若是往日,乔二夫人就算不退让,但面对丈夫气骂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如今有了其它出路,她也更硬气了。

“事已至此,老爷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总归这些年家里有你没你,我们母子几人的生活都是那样……”

“老爷与其和我置气,还是多想想你那几个心爱的儿女将来怎么办吧,她们此次进宫勾引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虽说被我阻拦,但也算打了君后的脸,谁知道君后会不会记恨?”

“若是老爷不想被连累,还是好生挑选人家,尽快把人嫁出去为好……”

嘲笑说罢。

乔二夫人就甩手走人了。

原本她还想给几个庶子庶女好好挑门亲事,但老爷既然如此不给她脸,当着奴仆门的面就来找她麻烦,那她也懒得多管闲事。

几个庶子庶女的婚事,还是交给老爷吧,省得吃力不讨好!

乔二夫人硬气,乔二老爷也没办法,只能无能狂怒自己生闷气。

没办法,谁让夫人太能干,这个家还得靠夫人经营产业养着。

于是。

当家爷们不给力,菟丝花的妾室们也只能傻眼,一边埋怨男人没用,一边自己为儿女想其它出头的办法。

但古代女子哥儿能够改变命运出头的办法,除了在亲事上做文章,也没其它的法子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什么惊天大功绩。

所以,一番着急后。

二房的雪姨娘就为自己女儿找到了一条出路。

那就是,进宗室老亲王的后院!

她私下跟女儿琢磨道,“这朝中的大事,娘亲不懂,但娘亲也知道官场风云变幻,今日瞧这家风光宴客,说不准明日就高楼坍塌……”

“还是嫁给宗室旱涝保收,只要生个儿子就什么都不愁了,毕竟宗室庶子分家后也是有爵位的,娶亲还有内务府花钱操办……”

没错,如果不指望丈夫儿子将来有什么大出息,只追求安稳吃喝不愁的生活,嫁给宗室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按照规定,宗室子不能参加科举,入朝后大部分也只能领闲职,少有被重用得实权,就是一群米虫。

但为昭显皇帝圣恩,所以,宗室除了嫡长子降等袭爵外,庶子们分家后也是有爵位的。

比如说。

亲王如果逝世,他的嫡长子袭爵就是郡王,庶子们则是镇国将军。

(当然,这个庶子仅限被记上皇家玉牒的侧妃、庶妃……其余侍妾生的孩子没资格,否则没限制的生孩子,那么多爵位,朝廷也养不起!)

雪姨娘劝道。

“老亲王年纪大是大了点,但他是亲王,庶子的爵位可是第三等镇国将军,年纪大也死得早,你到时在后院最多熬个十几年,就可以分家出来做老封君,多快活?不比找个年轻的劳心劳力一辈子舒坦?”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爱情,何况在这个性别不平等的时代。

大部分女子哥儿嫁人,图的就是下半辈子吃喝不愁,男人只要身份够高,美丑年纪其实并不重要!

不出意外,雪姨娘的女儿也心动了。

于是达成统一意见的母女俩,就去找到乔二老爷,乔二老爷听完也觉得这样的亲事不错,当即就跑去找到宗室一个贪花好色的老亲王。

然后打着君后娘家人的旗号,成功把女儿送给老亲王做庶妃。

侧妃就不想了,他们家还没资格。

……

原本,一个小小亲王庶妃嫁娶,是没人注意的。

消息也落不到谢文彦和乔玉景两个帝后耳中,因为事情太小了。

但架不住乔二夫人担心啊。

丈夫糊涂,妾室不安分,如今庶女成为亲王侧妃,若是在她儿子科举出息之前,仗势欺人针对她们母子几个就完了。

所以。

乔二夫人想了想,还是大着胆跑到乔玉景面前上眼药。

“君后,臣妇此次进宫有私心,但也确实是为了您着想。臣妇那几个庶女庶哥儿,性子都是睚眦必报之人,上回进宫没能见到陛下,她们心中记恨,回家后不仅对臣妇多次言语不逊,也没少抱怨君后您……”

“如今她做了老亲王的庶妃,若是跟人吹吹枕头风,老亲王会不会为了年轻漂亮的美人一时糊涂,倒是很难说……”

宗室老亲王还是有些话语权的,不能动摇君后位置,但找麻烦还是可以。

乔玉景心中思索,面上脸色不变,随口道。

“哦,伯母家中庶女还有这等本事,能左右老亲王的想法?上次瞧着,似乎也不像个能成事的,伯母是否多虑了?”

“君后,臣妇也不知是否自己多想了,但那老亲王很是重视臣妇那庶女,不仅给了足足5万两聘银,还亲自来迎的亲。要知道,那老亲王之前娶庶妃,聘金都不过是三万两……”

乔二夫人忧心忡忡。

乔玉景听着,突然察觉不对,“你说那老亲王之前娶庶妃,聘金都是多少?”

“三万两,君后,这有什么问题吗?”

乔二夫人不解。

乔玉景却是正色起来。

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去!

按照楚国爵位等级待遇,一个亲王每年的俸禄是1万两,以及其余布匹粮食等,东西不少,但也就维持基本的富贵生活。

宗室们想要过得更好,就只能靠父辈分下来产业,以及母亲妻子嫁妆补贴。

乔家二房选的这个老亲王,他有印象。

出了名的贪花好色,娶妻纳妾只看容貌,很少看家世,因此导致其后院妻妾大多家世都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比较穷。

要养这么多妾室孩子,花钱又大手大脚。

就算老亲王父辈留下的产业多,还有各种灰色收入,也不可能达到娶个庶妃,随随便便就能给几万两银子的聘金吧……

老亲王的灰色收入,猫腻怕是不小!

心中有了思量。

乔玉景把乔二夫人打发走,当晚就将自己的怀疑跟夫君说了。

谢文彦听完后瞬间不平衡了。

“如今国库看着丰盈,但实际根本不禁用,朕想吃好喝好穿好些,都不能大手大脚,还得拿私库贴补,他一个亲王竟然比朕都过得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60-170(第2/14页)

重要的是,这些宗室还不用干太多活。

尽管他追求权力,此刻也不爽得很,凭什么他要享受荣华富贵,就得累死累活批奏折,这些人就能舒舒服服当米虫?

乔玉景也特别心疼自己男人。

所以他提议道,“夫君,养这些宗室消耗实在太大了,咱们就算不能把他们如何,也不能让人白吃白喝,既然拿着爵位俸禄,就得做事付出才是,咱们得想办法把人用起来,不能浪费。”

“还有,从老亲王这里可以看出来,宗室们的灰色收入,一点都不比朝中官员小,咱们也得好好调查,心中有个数,缺银子的时候才好找肥羊……”

乔玉景义正严词出坏主意。

这些个官员和米虫宗室,竟然比他们帝后还富有,简直倒反天罡。

而且内务府可是交给几个老亲王管理的。

他们若是贪污,最大源头肯定是内务府,这可是属于皇帝的钱啊!

“夫郎此言有理,确实该调查一下,楚国皇室传承至今,宗室的数量也太多了,不能再让他们继续白吃白喝了……”

谢文彦摸着下巴思索。

之前忙着登基,忙着平衡朝中势力,倒是把宗室这个隐患忽略了。

这次别说宗室有问题,就是没问题,都要把人收拾了才行。

否则继续白养着这么多“猪”,他哪里来的银子够搞基建,养军队,与诸国争夺统一权?

有了想法后。

第二天谢文彦就吩咐在内务府任职的二皇子开始暗中调查。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宗室几个老亲王的家底,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他这个皇帝私库有钱。

而这些钱,大半都是从内务府贪污,以及截留各种贡品积攒的。

尤其是自从曲太后掌管宫权,这些人就更加上天了。

仗着曲太后好糊弄,原本送进宫的物品报价就高出十几倍,现在更是直接涨到了几十倍之多!

谢文彦都气笑了。

他就说前世有穿越堂兄做出的各种贡献打底,楚国怎么可能几年就被他灭了,他竟然有那么牛逼吗?

结果搞了半天,是蛀虫太多啊。

第162章 宗室贪污(2) .

一个国家的存在时间长了,就不能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尤其是封建王朝,基本都难以渡过三百年亡国的惯例,楚国皇室至今已经快两百年了,内部腐朽是肯定的。

谢文彦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倘若不是为了名正言顺这几个字,不想成为掀起战乱的罪人,接手这样的烂摊子,他还不如直接起兵造反来得轻松干净。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谢文彦还是不想做乱臣贼子,那样的下场他前世已经体会过了,做人还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才好。

事已至此,想给楚国续命,就必须刮骨疗伤。

只有将腐肉剔除干净,才能获得新生,整个国家才能欣欣向荣。

思考后。

谢文彦把二皇子叫来商议。

二皇子听完后也很是愤怒,“这些个老东西,竟然比本王还会捞钱!”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他最生气的地方,也不是宗室贪污,毕竟世上有几个圣人,贪污这种事情根本不稀奇,水至清则无鱼。

但这些老亲王贪污得实在太多了!

想当初他争夺储君之时,为了银钱连打后院女子哥儿主意,一起合作坑“岳家”的丢脸事情都干了,捞到的银钱都不足这些人贪污的三分之一。

真真是岂有此理。

二皇子也不傻,很快就反应过来谢文彦喊他过来商议的重点。

“陛下,您是想把这些宗室也给抄了?”

“没错,不抄他们,国库哪里来的钱?接下来朝廷要办的事情太多了,处处都需要银子,当然要让他们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此事还要劳烦皇兄帮忙。”

二皇子:……

二皇子翻白眼道“楚文彦(表面因为回归皇室改了姓),你是不是不弄死本王就不甘心?宗室那些老亲王是能随便抄的吗?你是皇帝大家不敢怪你,事后本王可就成出气筒了!”

“皇兄,你我是亲兄弟,整个皇室就我们关系最好,这等机密之事,除了皇兄朕还能信谁?皇兄,你忍心看朕高坐庙堂,两手空空吗?”

谢文彦叹气卖惨。

二皇子没好气,“陛下都忍心让本王去死,本王又有何不忍心之处?本王就知道,你这个坏东西,送本王去内务府任职,没安好心,现在可算是图穷匕见了!”

谢文彦:这个小王八蛋,他现在可是皇帝,竟然这么说他。

谢文彦当即收起卖惨,正色道。

“行吧,既然皇兄不心疼弟弟,那弟弟也就不必体谅皇兄了,如今国库空虚,内务府没银子,皇兄和荣华公君的亲事,还是给父皇守足三年的孝期后,再风光大办吧。”

二皇子:……

他如今都二十好几了,再等三年和卿哥儿成亲,那岂不是而立之年才能看见他和卿哥儿的爱情结晶?

二皇子脸都气红了,但想到心上人对这个兄长的在乎,最后只能忍气吞声,用最狠的语气,说最怂的话。

“干就干!”

说罢,气呼呼走人。

谢文彦得意,“看朕还治不了你这个恋爱脑。”

然后也颠颠去找自己的夫郎了。

边走边跟身边的太监总管吩咐道,“让御膳房记得今日继续做一道酸汤鱼,君后爱吃这个。”

太监总管:……

陛下还有脸说人家尊亲王,自己不也半斤八两!

……

到底是自己亲弟夫。

谢文彦也不可能真的让二皇子承担所有风险,所以此次查抄宗室,他还安排了另外几个能力不错,也比较识相的先帝皇子一起去。

俗话说带不好团队,你就得累到死。

谢文彦当皇帝就是想享受的,可不想累死累活做牛马,所以,他并不介意把先帝的儿子们捞出来干活。

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只要表现出来的样子,识趣能干事,他就愿意用。

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和底牌压制住这些人。

兵权、私兵、火器……等等东西在手,倘若这样还能被人拉下马,那只能说明是他自己能力不足,让位无可厚非。

对于谢文彦上位。

先帝还活着的儿子们心里自然是不服的,但大家也都不是傻子,谢文彦无论是能力还是手段,都不可小觑。

既然对方现在已经登基,手中还有父皇留下的兵权,他们如果不想死,还是老老实实听从命令为好。

逼宫造反这样的事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60-170(第3/14页)

也不是谁都有那个勇气。

查抄宗室贪污之事,风险固然有,但好处也不少,他们这些宗室子立功的机会少,为了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咬牙也得上!

因为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谢文彦这样的心胸。

他们这些宗室子,也不是真想当猪,也想建功立业啊。

所以。

当初先帝向百官收国库债务的熟悉情景再现!

以二皇子为首,先帝其余几个皇子辅助,直接趁夜带兵把几个老亲王的府邸包围,然后开始查抄东西。

“你们干什么?放肆,本王乃是亲王,尔敢闯王府重地……”

王府众人夜被从床上脱下来的时候,惊慌失措又愤怒。

作为宗室德高望重的老亲王,他们何时受过如此待遇?

官兵半夜包围府邸,这一幕太让人熟悉了,当初先帝查抄那些贪官时,好像就是这样的!

因为毫无准备,事发突然。

二皇子等人的查抄行动不出意外,非常之顺利,不仅从这些老亲王的府邸中,抄出大量金银珠宝,截留贡品,还有来不及销毁的贪污账本。

人证物证齐全,根本无法抵赖。

原本习惯性和皇帝掰手腕,逼逼两句的大臣们,这下都闭嘴一个字不说了!

没办法。

这些人贪污数额巨大就算了,竟然还敢截留贡品。

一个个宗室亲王的用度,比皇帝还奢侈,皇帝都只能用他们挑剩下的东西,这是想干嘛?简直倒反天罡!

不过,这些到底年迈的老亲王,这个时代以孝治天下,对于长辈老人们总是要宽容很多。

无论是维护礼教,还是别的原因。

还是有一部分迂腐大臣站出来道,“陛下,几位老亲王罪行固然不可饶恕,但到底都是宗室长辈,多年来也为朝廷出力不少……”

“自古以孝治天下,还请陛下思量,酌情处理此事,以免天下百姓对陛下名声置喙,陛下刚刚登基,当施以仁政。”

谢文彦不赞同这样的歪理,但他确实没打算把人都杀了。

一来他刚刚登基已经处理了不少人,再大开杀戒确实不太好,世族还虎视眈眈,他不能给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二来现在做得太狠,其余宗室自觉唇亡齿寒,恐会闹幺蛾子。

所以。

谢文彦点头道,“爱卿说得有理,几位老亲王不管怎么说,都是朕的长辈,此事应当酌情,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必须严惩他们,才能让人引以为戒。”

“传朕旨意,几位老亲王家产全部没收,革除爵位,削除皇室宗籍,贬为庶民,后辈子孙三代不得入仕。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陛下英明。”

众臣自然不敢再反驳。

虽然将人家财没收,削除皇室宗籍,还贬为庶民,日后几个金尊玉贵的老亲王一家日子肯定不好过,但命保住了,谁也不能再说皇帝不近人情。

谢文彦见此点头,继续道。

“既然爱卿没有异议,那几位老亲王的处置便就此结束。接下来说说其余的宗室子弟,朕让户部核算了一笔账,朝廷每年供养宗室的花费,开支着实不小……”

“宗室子弟平日里却只知吃喝玩乐,惹是生非,一个个简直浪费百姓供养。所以朕打算在全国各地开办官学,让6岁以上的孩子免费入学三年,普及教育。”

“而这些官学的夫子,就让宗室子弟轮流去任职,以他们的学识,教导不出什么人才,但教幼童识字应当没问题,爱卿们觉得如何?”

不能让宗室子弟掌权威胁皇位,但送去教小孩识字总成吧。

为了将来统一诸国后的管理做准备,现在把普及教育安排上很有必要,因为培养人才要趁早。

反正一个个都不许给他闲着白吃白喝!

他谢文彦是自己淋过雨,也要把别人伞撕破的主儿,别指望他善良。

而朝臣闻言却是大惊。

尤其是那些出身尊贵,以及效忠世族的官员们,就差直接跳起来了。

“陛下,此事不可……”

皇帝想怎么处理宗室,他们都无所谓。

但普及教育这件事,绝对不能成,倘若那些贱民的孩子人人都识字,他们这些贵族将来还有好日子吗?

要知道他们上层人,之所以能够长久呆在上层,最主要就是垄断了知识。

当初科举制度的出现,对贵族而言就是一场重大打击。

现在皇帝要普及教育,从底层大量培养人才,他们简直不敢想象后果!

“哦,有何不可,爱卿们说来朕听听。”

谢文彦环视众人,面带笑容,眸光冰冷。

普及教育这件事没得商量。

只要朝中大部分人才还是出自世族和贵族的培养,那么无论他做出再多功绩,都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罢了。

这一次,他定要狠狠将朝臣们打压下去,把整个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

第163章 朕超有钱! .

谢文彦登基这几个月,朝臣们为了拿捏他,时常搞幺蛾子。

他早就不耐烦得很了。

此次提起普及教育,一来是这件事情确实很重要,必须早做准备;二来就是为了给众臣下套。

他不怕众臣闹,就怕大家不闹!

而朝臣们确实如他所料,为了稳固自己阶层的利益,极力阻止此事,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齐出。

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钱。

历代皇帝难道不知世族阶层之所以长久存在,就是笼络了知识传播吗?

难道不知让百姓读书识字,培养更多寒门子弟做官,对打击世族势力更好吗?

这些,大家当然知道!

但问题是,普及教育不仅需要大量老师,还需要大量经费,并且这个花费还是长期性的,目前朝廷国库根本承受不住。

不过,这对谢文彦来说,却并不是问题。

面对众臣阻扰,他直接道,“银子的问题朕已有解决办法,每年国库拨款50万两出来就行,剩下的朕来补。”

“这……”

此言一出,朝臣们震惊。

陛下说什么?剩下的银子他来补?

陛下知道一旦普及教育展开,每年的花费需要多少吗?

陛下的私库再丰厚,一年两年贴补得起,五年六年十年……一直贴补得起吗?

虽然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想起谢文彦的作风,对方绝对不是随便说大话的人,看来皇帝早就有了这些心思,并且为之做好准备。

也是,当初乾元帝就想打压世族,还选中了谢文彦来做这把刀。

如果谢文彦没有真正的本事,又岂会被乾元帝重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60-170(第4/14页)

不过。

此事绝对不能成。

既然这些理由不行,那就从皇帝自己的利益来。

当即有大臣站出来继续劝道。

“陛下,普及教育培养人才短期来看,对于朝廷确实有利,但人心难查,若是让所有百姓家的孩子都免费入学,其中难免混入品行不佳者。”

“读书识字虽明理,但也会成为恶人的利器,一旦开了民智,又不能及时管理住百姓,恐对楚国造成动荡……”

也对陛下皇位不稳!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懂的人都懂。

愚民政策是封建王朝帝王控制百姓的最好手段,这也是很多皇帝知道开民智好处多多,可却迟迟不敢行动的理由之一。

谢文彦闻言嗤声朗笑,“爱卿的意思是,开了民智,朕这个皇位就坐不稳了是吗?”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陛下应当多为祖宗基业着想……”

说话的大臣梗着脖子道。

谢文彦冷笑,“你们是为大楚基业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尔等心知肚明,朕也不想说得太难听,看在你们对朝廷也确实有所贡献的份儿上,朕今日便明明白白告诉你们。”

“这普及教育的官学,朕是一定办的,百姓民智,朕也是一定要开的,谁若阻拦,休怪朕不客气。”

“除非你们能把朕拉下来,否则就必须听朕的话。”

“朕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三天之后,告诉朕你们的选择。退朝!”

说罢,拂袖而去。

留下群臣面面相觑,心中打鼓。

谢文彦这个王八蛋向来心狠手辣,他们要是不同意,对方不会直接把他们都宰了吧?

别的皇帝有待商榷,但这厮很有可能。

“诶……”

众臣捶胸顿足叹气。

早知道皇位会被谢厮捡漏,他们当初就不该坐山观虎斗,先帝那么多儿子,哪怕是二皇子这个疯批上位,都比奸诈狡猾的谢厮好啊。

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

后宫。

乔玉景是知道谢文彦想要开民智的,见对方面色不好下朝,就知道事情肯定不顺利,不由心疼。

他倒了杯茶安慰,“夫君,那些朝臣什么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预料中的结果,何必跟他们置气,反正他们也蹦跳不了多久的。”

“夫郎莫要担心,我不是跟他们置气,我就是觉得这楚国上辈子那么快灭亡真不冤,朝中的忠臣良将是有,但大多数都是拖后腿的。”

“说实话,我都有些后悔接手这个烂摊子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多费些功夫,直接起势强!”

谢文彦握住爱人的手抱怨。

乔玉景亲了下他脸道,“行了夫君,楚国这个摊子虽有诸多毛病,但能白捡一个成熟的班底也不亏,相信以夫君的能力,解决这些事情都不是问题。”

“何况,夫君若是直接起势,公婆阿奶她们岂不是要跟着颠簸吃苦?还有卿哥儿的亲事也要耽搁,一时半会儿选不到什么好人家,夫君舍得?”

家人和爱人就是谢文彦的软肋。

谢文彦想到乖巧的弟弟,就不由露出笑容,心情瞬间大好。

“夫郎说得是,是为夫矫情不知足了。说起卿哥儿的婚事,他和二皇兄年纪都不小了,等一年孝期结束就得尽快办才是,此事还要劳烦夫郎操心,辛苦夫郎了。”

有先帝赐婚旨意,弟弟两人年纪都不小,守完一年孝期就成亲,倒也没人会指摘什么,毕竟那些大臣家里,也还有儿女等着成亲呢。

乔玉景点头,“此事我心中有数,夫君不必担心,只不过明年除了卿哥儿,宗室还有其它公主公君、和郡主郡君也要成亲。”

“若是只给卿哥儿超出规制风光大半,其余人按照内务府的惯例,传出去那些先帝妃嫔肯定心生不满,夫君刚刚登基不久,怕是不太好……”

谢文彦思索后摇头道。

“无碍,卿哥儿成亲超出内务府惯例的花费,用我私库补上,不用国库的钱便是,我与卿哥儿关系特殊,偏心些也是正常。”

“其余公主公君们亲事想要风光大办,就让她们母妃自己添银子。”

“反正我对那些朝臣下手时,名声就不可能太好,没必要为了这点好名声当冤大头,只要能让百姓吃饱,我的皇位就不可能被轻易动摇。”

他早就想好了。

笼络那些大臣贵族是不可能笼络的,他要走亲民路线。

有穿越堂兄的东西帮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他实施起来并不难。

乔玉景担心,“那夫君私库够用吗?之后每年官学需要的银子可不少……”

不是他小气,不愿意给小叔子花钱。

而是夫君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太多了,他不得不帮夫君精打细算。

谢文彦明白爱人心意,笑着把人揽进怀中,悄悄道。

“夫郎不必担心银子,我早就派封夫人她们那支私兵,去攻打扶桑岛进行历练,如今已经把扶桑岛给打下来了,那岛上有很多金矿银矿,足够咱们挖几十年都挖不完……”

没错!

当初让封夫人她们建立私兵时,他就想好了,一旦兵马练好,第一时间就去攻打扶桑岛。

毕竟上辈子,堂兄极力主张灭掉扶桑岛后,在上面发现的金矿银矿,简直闪瞎大家眼睛,他怎能错过如此宝地。

他,谢文彦,现在超有钱!

谢文彦抱着他的小夫郎长吐一口气,“当初让夫郎吃苦了,现在不必再为银钱发愁,我夫郎就该过金银堆砌,众星捧月的生活。”

“夫郎美貌又贤惠,我不好好珍惜,别人抢走了怎么办?”

乔玉景被哄得喜笑颜开,“可我只喜欢夫君……”

“我也只喜欢夫郎,还有我和夫郎的孩子。”

谢文彦听着夫郎的甜言蜜语,也笑得满足极了。

……

海边扶桑岛。

封夫人她们正带着数十万女子哥儿组成的军队,一边继续练兵,一边监督扶桑岛的俘虏们挖矿。

一个从京城出发的女兵赶到后,拿出令牌严肃道。

“封将军,邱军师,钱军师。主子有令,让你们继续驻守扶桑岛练兵,监督俘虏采矿,等待下一步调令。”

“另外,扶桑岛所有俘虏,不论男女老少,月底之前全部喂下绝嗣药。”

“切记不可心软,主子说,这个小国之人惯会伏低做小,反口咬人,一旦有漏网之鱼,必养虎成患!”

虽然不知道主子对扶桑岛的人为什么这般心狠手辣,但主子的话一直都是对的。

所以封夫人几人没有犹豫就领了命。

“是,我等必不负主子所托。”

慈不掌兵,反正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60-170(第5/14页)

人家国都灭了,再绝个种也没什么大不了。

【作者有话说】-

心狠手辣·谢文彦:堂兄,弟弟我为你真是承担良多~

第164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

有封夫人那边源源不断送回来的金银,开办官学,普及教育这件事对谢文彦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臣阻扰。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对。

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对谢文彦可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到底还是出身贵族和世族的官员,占比数量更多。

在争吵几日后,眼看谢文彦依旧没有半分动摇,是铁了心要开办官学,反对的朝臣们一合计,干脆决定来个罢朝逼君!

一个个纷纷递上“生病”的奏折。

谢文彦心中冷笑,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等几天后,直接带着一大群太医,亲自出宫“探病”,场面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

百姓们见此好奇不已,“发生什么事了?陛下怎么带着如此多太医出宫?”

此时藏在人群中暗卫,自然是立马按照命令开始引导舆论。

“这个我知道,我大姨夫的姑妈的儿子的小叔子在衙门当差,听说是最近朝政繁忙,好些老臣子年纪大,精力不济病了,回家养病多日都不见好……”

“都是朝廷老臣,陛下可不担心么?所以特意把太医院的大夫都带了出来,亲自上门探病。”

百姓们不由感叹羡慕,“原来如此,陛下当真仁善,竟然亲自出宫探望!”

“可不,天子亲自登门,那些大臣真是光耀门楣了。”

“诶,按我说,那些老臣年纪这么大了,就应该回家颐养天年才是,咱们楚国青年才俊那么多,他们也不必如此劳累自己……”

“兄台此言有理,这些老大臣啊,就是太固执了,这不把自己身体都糟蹋病了……”

众人议论纷纷。

在有心引导下,百姓舆论虽觉得这些大臣累病实在太敬业了,但也觉得老臣们过于固执,身体不好就回家养老嘛,干啥还非要坚挺朝堂。

虽然大家不懂朝政,但每年科举那么多高中的进士,现在的朝廷应该不缺干活的官员吧?

尤其是那些高中多年,一直等着补官没机会的读书人,猜到一点风向,很是自觉的配合谢文彦宣扬这个论调。

原因很简单。

朝廷官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想当官,肯定只能把前面的萝卜拔掉,才有机会不是?

于是。

不等这些“告病”的官员反应过来,谢文彦带着太医出宫做足君臣和睦的把戏后,第二天直接就在金銮殿上宣布。

“政事不可耽误,既然数位爱卿养病多日都不见好,想来应当是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那朕便恩准爱卿们辞官养老吧。”

“至于数位爱卿空出来的官位,吏部尚书之位,就由吏部侍郎刘大人顶上;工部尚书之位,由工部侍郎裴大人任职……”

谢文彦一圈点名下来,提拔的全是他麾下,或明面投靠,或暗中投靠的官员。

一个个能力都是经过他认可鉴定,任职后就算不做出什么大功绩,但也足够守成之人,足以让朝廷继续运营起来。

至此,那些想罢朝逼君人,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听到消息后。

一群罢朝的大臣差点没晕过去。

“上当了!咱们上大当了,谢厮哪里是想开民智,他就是故意逼咱们罢朝,好提拔他的人上位啊。”

“方大人,当初不是你说这招一定能成吗?说谢文彦那厮新帝上位,麾下势力不足,结果呢?结果人家早有准备……”

“我也没料到谢厮竟如此奸诈,他竟然早就开始做准备了,这几年咱们提拔上来的年轻官员,竟然都是他的人?!”

“完了,谢厮这么搞,咱们真回不来朝堂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