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2 / 2)

被选中出使的几个倒霉官员欲哭无泪。

谢文齐也同样想哭,不想去诸国当使臣,当天晚上便找谢文彦说情。

“堂弟,我的脑子性格你都清楚,你让我帮你搞基建,那肯定没问题,但你让我去诸国当使臣,跟那些人精打交道,我肯定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我死不要紧,可我夫郎若是守寡咋办?我那几个儿子哥儿,都才几岁幼龄,堂弟,你不能这么压榨我啊,咱俩可是过命的交情,呜呜……”

谢文齐死皮赖脸哭嚎。

他一个清澈愚蠢男大学生,不是外交官的料啊。

谢文彦看他这幅模样很无语。

要不是上辈子亲眼见到这个堂兄,是如何成为当朝首辅的,他还真被对方这幅怂样给骗过去了。

穿越堂兄潜力可无限得很呐!

谢文彦没好气摆手,“行了,堂兄你有多少本事,别人不清楚,我还不清楚?你就是个干大事的料,不要贬低自己。”

他早就想好了。

统一诸国并不一定完全要靠打仗,他最擅长的就是挑拨离间,对敌人内部分而化之,当然要发挥特长。

先让四国自己乱起来,相互争斗地盘,他趁机发展楚国国力,最后再用火枪组成的军队,以压倒方式迅速结束诸国战争。

如此他不仅能够轻松统一诸国,还能成为解救陷入战火中的黎明百姓救世主,轻松获得民心,坐稳完成统一天下的皇位。

这辈子他谢文彦不仅是风光霁月的君子,还是受黎明百姓爱戴的好皇帝!

谢文彦拍拍堂兄肩膀道,“此次让你去诸国,我也没准备让你去跟那些人精纠缠,你以为今天我选的那几个官员,真是随便乱选的吗?那些都是给你准备好的帮手,谈判之事有他们帮你。”

“你的任务是,用你的空间去给我把那四国国库的东西,都收回来。”

谢文齐:“堂弟,你竟然让我去偷东西?”

到底是谁说他这个堂弟君子端方的,分明可怕得很!

“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叫偷呢?我这个叫策略,只要诸国内乱,咱们就有更多修生养息的机会。”

“正所谓欲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不让诸国疯起来,我们何时才有借口出兵收复河山,给天下黎明百姓一个安稳盛世?”

谢文彦脸不红,心不跳地义正严词。

人生短短数载,他可不想再等到七老八十才统一诸国,不主动搞事情,只被动防御,他这个皇帝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虽说这样做,肯定会让四国百姓接下来日子不好过。

但比起几十年的战乱世道,现在闹几年内乱,已经很不错了。

诸国分裂局势下,没有经历过鲜血,何来太平盛世?

谢文彦循循善诱,“好了堂兄,无需纠结道德,为了天下百姓,你做回梁山君子又如何?反正这事儿,你又不是没干过。”

要知道,当初永昌伯府的库房,可就是他们兄弟俩搬空的。

谢文齐:……

虽然但是,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这几年为了帮堂弟上位,他也不是没干过缺德事,现在还立什么牌坊。

谢文齐深吸口气,含泪点头。

“好吧,那堂弟你到时候,一定多派几个人保护我啊,我不想英年早逝,让别人睡我的夫郎,打我的娃。”

“放心,朕是那么没良心的人吗?”

谢文彦爽快承诺。

谢文齐干笑不语,都是多少年的兄弟了,当谁还不知道谁。

堂弟要是有良心,这天底下也就没好人了!

两人商议完毕。

数日后。

谢文齐就在楚国官员们的同情目光中,哭丧脸带着一群人马,坐船前往诸国拜访。

同去的还有几个回送给诸国的“特殊人才”。

分别是蛇蝎美人的郭明熙,和从民间找来的一个方道士,一个张和尚,以及一个李媒婆。

第185章 谢文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80-190(第6/13页)

出使谈判(1) .

谢文彦给四国送去的人,自然不是随便挑选,而是他早就精心准备好的。

毕竟有上辈子的经验,他对于祸害诸国,简直熟得不能再熟。

谢文彦回去跟乔玉景解惑道。

“吴国风气奢靡,全国上下都好美,郭明熙不仅有美貌,还有心机胆量,以及足够心狠,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拘小节,让他这般一个蛇蝎美人去吴国搅风搅雨,最是合适不过。”

“至于方道长、张和尚和李媒婆,他们都是上辈子我用过的人。”

乔玉景好奇,“夫君用过的人?”

“嗯,我虽聪明有城府,可我到底也只有一个人,前世能够搅动诸国局势,自然也是需要帮手的。”

“夫郎别瞧这三人不过民间小人物,但一个个都有独特之处。”

“方道长,出身乡野,父母早亡,亲戚不管,从在村里小吃百家饭长大,因而性格圆滑又狡猾,再加上去道观学了些术士本事,一张嘴能忽悠死那些向往求仙问道之人。”

乔玉景听到这里想起什么惊呼,“难道前世南国皇帝宠信的那位国师,就是这位方道长?”

谢文彦笑着点头,“没错,就是他。南国皇室几代皇帝,都向往求仙问道,长生不老,当初我便从此下手,在民间寻到这位方道长合作,才把南国皇帝忽悠得团团转。”

“当今在位这位南皇,比之下一任南皇还要昏庸,方道长虽说如今还年轻,可这几年我让人对他悄悄培养,他一手忽悠人的术士本领,已不在前世之下。”

“那张和尚和李媒婆呢?他们有何本领?”乔玉景继续好奇。

“他俩啊,他俩的本领有点奇葩……”

谢文彦想到这两人,就忍不住露出乐笑。

“张和尚和李媒婆,性格倒都是憨厚老实善良的,张和尚一心立志做个渡化世人的高僧,李媒婆则想撮合世间美满姻缘。”

“可他们俩都有个致命毛病,张和尚不会说话,但凡经他嘴里说出来的劝谏之语,基本都会起反效果。”

“前世,张和尚所在的寺庙,就是被他‘渡化劝解’的那些香客们,愤怒砸毁的,因为被他插手渡化之人,回家后无不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闹成仇人……”

“陈国当今君主和太子之间,关系本来就很微妙,若是有张和尚这么个天生适合挑拨离间的人在其中,陈国朝堂还能有安宁?”

乔玉景:……

这确实是个“人才”。

“而李媒婆此人,则是眼神儿有问题,但凡被她撮合的姻缘,那些男女哥儿,无不都是表面光鲜,内里污糟之徒,所以成亲后基本都是怨侣,夫妻和夫夫双方,斗得你死我活。”

“让李媒婆去黎国,不需要她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她那一双可以‘鉴定’渣男渣女的眼睛,便可以借此破坏黎国上层之人的联姻,让黎国内部争斗起来。”

在他眼中再废物的人,只要放好了位置,就都有利用价值。

“虽说我的手段,可能不够光彩,甚至卑鄙下流,但只要能达到结果,不就行了?无论如何,这辈子我在世人眼中,定会是受人崇敬的千古帝王……”

谢文彦握住乔玉景的手,声音温柔,“夫郎,我是你夫君,你说过你最喜欢我的,无论我什么样子,你都要陪着我好不好?”

“嗯,我会陪着夫君的,无论夫君是什么样子。”

乔玉景笑容明媚靠过去。

他不在乎夫君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他们刚认识时,他就知道他的真实本性不是吗?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爱上了夫君,因为夫君对他真的很好。

何况。

世人谁不想干干净净,谁不想光明磊落?

但真正能做到如圣人般的,又有几个?

这世间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比起那些做了坏事,还要标榜自己良善的伪君子,他还是更喜欢夫君这般,坏得明明白白之人。

“夫君,我知道你不是好人,但我就是喜欢你……”

乔玉景紧紧抱着他声音缱绻。

谢文彦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的小夫郎啊,总是能够轻易温暖他凉薄的心。

……

楚国这边风平浪静,谢文彦抓紧时间发展。

另一边。

谢文齐在满朝文武的同情目光中,带着出使队伍出发后,就收起哭丧的表情,和几个辅助官员,开始商讨此次出使任务。

几个原本生无可恋的倒霉官员,也一改之前表现正色起来。

很明显,他们都是暗中投靠谢文彦的人。

此次出使任务虽艰难,但有谢文彦的提点,以及他们本身的能力,要完成也并非没有可能。

众人商议一番后。

果断决定让谢文齐单独行动,提前抵达诸国,先把诸国的国库搬空!

原因很简单。

若是他们抵达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国库就丢失,就算没有证据,别人也能猜到肯定跟楚国脱不了干系。

到时候四国一气之下,直接联手出兵就不好了。

所以,四国的国库,必须在他们抵达之前被盗才行!

于是。

在几位辅佐官员的帮忙遮掩下,谢文齐在上船的第三天,就以晕船为借口,一直躲在船舱房间中没出来。

然后带着十几个厉害的暗卫,乘坐早已从空间中偷渡出来,藏在外面的现代船只,极速赶往距离最近的陈国。

抵达陈国后,十几个暗卫帮忙制造混乱,谢文齐则一个人利用空间的行动便利,按照谢文彦给的陈国皇宫和皇城布局图,混进陈国国库,进行收刮行动。

没错,就是陈国的皇城和皇宫布局图!

这些机密东西对别人来说很难弄到,可对有重生经验的谢文彦来说,却是再简单不过。

毕竟他上辈子投靠的就是陈国,那么多年时间,他对陈国简直不要太了解。

城防图而已,小意思。

除此之外。

谢文彦还给了谢文齐一串诸国隐藏的贪官名单。

俗话说得好,来都来了,不多带点“特产”回家多亏啊。

搬空人家的国库,谢文齐心虚。

但搬空贪官的库房,自诩热血好青年的谢文齐,可就理直气壮来劲儿了!

虽说上辈子,谢文齐结局是挺惨。

可除了死得不够体面,前世谢文齐一辈子的运气都好到爆,实实在在可谓老天爷的亲儿子。

这家伙就是个开挂的。

在挂逼面前,连谢文彦都只能甘拜下风,陈国自然也抵挡不住。

他们搬空行动无比顺利。

谢文齐拿着地图在陈国走了一圈,陈国的国库,以及陈国贪官们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80-190(第7/13页)

起来的宝库,就通通空了。

耗子去都要流下两行泪。

并且因为这些库房并不是每天都检查,等陈国发现时,都是好多天以后了!

剩下的南国、吴国、黎国……

谢文齐也是同样操作。

于是。

等到楚国使臣团终于抵达陈国时,看见的就是陈国皇帝,以及陈国百官们憔悴的脸色,以及勉强笑容。

这也正常,任谁被偷家,还被偷得连跟毛都不剩,还笑得出来?

尤其是楚国使团此次前来,是绑着他们陈国使臣来的,陈国皇帝整张脸都快黑成锅底灰了。

“楚国使臣,你们这是何意?为何把吾朝派遣到贵国的官员,绑着回来?还打成这般模样?你们简直欺人太甚!”

陈国一位老臣站出来,生气地替自家陛下质问。

真是太过分了。

见过两国交战,把来使杀掉的,但还没见过把人揍了送回来的。

楚国简直就是挑衅啊。

谢文齐表示,他们楚国不是想挑衅,他们就是想耍赖皮。

所以。

面对陈国官员气势汹汹的质问。

谢文齐也挺起胸膛,用比那官员还要大的声音,做出愤怒生气状道。

“到底是我们楚国欺人太甚,还是你们陈国想要挑起战乱?你们陈国的官员说好是向我朝陛下送贺礼,结果竟在宴会上,当着我朝百官的面,辱骂我朝亲王和陛下是猴子,简直过分气煞人也!”

陈国皇帝:……

陈国百官:……

事情太过骇人听闻,荒唐离谱,他们有点没反应过来。

被绑着还堵了嘴的陈国使臣羞愤。

楚国这群不要脸的东西,空口白话,血口喷人,造谣!造谣!

第186章 谢文齐出使谈判(2) .

两国谈判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谈判的时候你要是真讲道理,那就输了。

在双方国力相等的情况下,拼的就是谁更不要脸,谁更稳得住!

之前楚国还有顾忌,但现在他们把陈国国库都给搬空了,短时间内陈国想要出兵攻打十分困难,谢文齐底气足得很。

但陈国这边众人,就气死了。

“胡说八道,吾朝官员受命前去祝贺,诚心诚意带了那么多珍贵贺礼,怎会在大庭广之下辱骂你们陛下?”

又不是脑子有病,或者想撕破脸。

很明显,这就是楚国胡说八道,栽赃陷害。

“唔唔!”被绑着的陈国使臣含泪点头。

可不,他们就是被冤枉的。

别说辱骂楚国陛下了,他们连尊亲王都没有骂好不好,纯粹就是楚国自说自话,故意造谣,简直无耻阴险。

“如此说辞简直错漏百出,吾朝官员怎会蠢到这个地步,你们楚国想开战就直说,无需这般冠冕堂皇!”

陈国官员们愤慨道。

虽说他们因为丢了国库东西,现在心里虚得很,但不能表现出来被人拿捏。

老话说得好,输人不输阵嘛。

可谢文齐已经知道他们底细,闻言半点不着急,也怒笑。

“我们怎知你们陈国官员脑有何疾?他们辱骂我们陛下,这就是事实,难不成我们陛下还能给自己泼脏水?”

“陈国陛下,别以为你们陈国如今兵强马壮,我们楚国就怕了,想开战,好啊,我们楚国奉陪到底便是。”

谢文齐表情比他们还愤慨。

旁边随行的楚国官员,立马配合做戏,露出为难之色拉了拉他袖子,眼神不断示意。

好像在说:兄弟,别冲动,这战不好开啊。

陈国皇帝见此,当即冷哼道,“你说战便战?你是什么身份?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也能代表你们楚国皇帝?”

其实谢文齐的身份,他们是知道的。

毕竟对方要是没点特殊身份,又或者深受自己国家帝王圣宠,怎么可能如此年轻就担任一国使臣的重担。

谢文齐是谢文彦养父母家相处多年的兄弟,他们相信对方说话的分量,但不相信谢文齐真能做主开战之事。

所以,陈国众臣绝不会因为心虚,就轻易松口。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

下一刻。

谢文齐就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愤怒道。

“不管我是什么身份,我确实能够代替我朝陛下做主。”

“这是临行前,我朝陛下给的战书,上面有我朝国玺印章,倘若你们陈国不对羞辱我朝之事做出交代,今日我们前来,便是下战书!”

此话一出,陈国众人脸色微变。

有太监上前接过战书,呈到陈国皇帝面前。

对方打开奏本仔细查看,发现上面国玺印章确实是真的,并且战书内容,言辞及其犀利,颇有一旦开战就绝不罢休的架势,顿时又气又慌。

好个楚国新皇,当真是狂妄的年轻人!

若不是国库的金银和粮食莫名其妙丢失,就这狂妄劲儿,他非得给楚国新皇好好上一课,让对方知道陈国的厉害。

可惜……

如今国库没钱没粮,短时间内不敢有大动作,这口气只能忍下。

“朕不相信吾朝官员会犯如此蠢事,你们说吾朝官员辱骂,就真辱骂了?有什么铁证吗?没有证据的事儿,吾朝绝不认此罪……”

陈国皇帝开始打口水战。

就算心里决定暂时把事情忍下来,可为了不给楚国狮子大开口的机会,这个明摆着就是栽赃的罪名,是如何都不能认下来的。

谢文齐也知道陈国的想法,所以也没在认罪之事上纠缠,直接以陈国使臣出言不逊借口,进入赔偿谈判阶段。

双方你来我往争吵,双方脸色都不好看。

全都吵得面色或涨红、或铁青,一国大殿就跟菜市场般热闹。

最终。

陈国到底因为国库东西丢失,底气不足示弱。

而谢文齐则没有后顾之忧,以死皮赖脸,油盐不进的态度谈判胜利。

双方以“友好邦交”为遮羞布。

陈国割让边境两座表面荒凉,实则暗藏矿产的城池,赠送祝贺楚国新皇龙凤胎之喜;

楚国则回赠高产粮种,以及留下张和尚这么个“人才”帮陈国建设国家;

双方对此都很满意,结果算是皆大欢喜。

被强行冤枉栽赃要好处的陈国众人,脸色也终于好看了些许。

“虽说割让城池传出去名声不好听,但那两座城池不过荒凉之地,能够为我陈国换来高产粮种,也不算太亏。”

“只要把高产粮种迅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80-190(第8/13页)

推广下去,我们就能很快恢复元气,倒时有了粮草,再跟楚国算这笔账……”

下朝后,陈国皇帝和官员们相互安慰。

谢文齐则是给张和尚留了几个人,按照谢文彦交代的叮嘱一番,停留半个月后,就收拾行李启程,前往其它国家。

然后在剩下的南国、吴国、黎国继续如法炮制谈判。

其余三国虽不情愿,可看见比自己强盛的陈国都低头了,想想高产粮种的重要性,也就都没反抗太厉害。

毕竟,他们就算可以想办法去楚国偷粮种,能偷回来的数量也有限。

倒时等他们慢慢把偷到的粮种,种出足够普及全国百姓的数量时,人家楚国早就不知道兵马吃得多么膘肥体壮了!

落后就要挨打,诸国现在都不敢浪费时间。

……

因为诸国国库被盗,没有立马开战的底气。

谢文齐此次出使谈判非常顺利。

只不过,每次谈判完,他都会以多日奔波劳累为借口,在诸国停留半个月的样子。

谢文齐此举当然不是真的劳累,他留下自然是搞事情的。

楚国想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光是安排郭明熙他们在各国内部捣乱还不行,还需要外部压力,才能让各国相互争斗起来捡便宜。

而黎国,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黎国靠近海边,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支撑,就是贩卖海盐,一旦海盐生意出问题,整个黎国就将大乱。

诸国皇帝都是野心勃勃之辈,哪怕昏庸的南国皇帝都不例外。

只要黎国露出明显颓势,诸国绝对会蜂拥而上,瓜分黎国的疆土和财宝,特别是如今诸国国库被盗的情况下,大家急需发一笔横财。

黎国依靠海盐生活,而谢文齐手中正好有更加先进的制盐办法,可以轻松扰乱黎国的重要经济。

所以,黎国就只能成为被祭天的倒霉鬼了。

此计划不宜声张。

谢文彦除了乔玉景和谢文齐谁也没说。

因为靠盐赚钱的不止黎国,还有诸国世族,贩卖私盐是世族们一大命脉,一旦被这些人知道他可以轻松掌握了盐价,这些人恐怕会再也坐不住发飙。

所以。

谢文齐趁出使诸国机会,在诸国倒卖低价细盐的行动,就连同行的官员都不知道,全是他和十几个暗卫单独完成。

也亏他有空间这个利器,无需考虑细盐的携带和运送问题,不然这事情,还真不好办得如此轻松。

于是。

等谢文齐携使团众人开始返回楚国的时候。

诸国民间突然出现大量走商,悄悄贩卖低价私盐。

那私盐不仅价格极低,而且质量还很好,竟是往日只有贵族才能吃到的精细好盐!

百姓们碰到这种好事,全都买疯了。

也不怕买私盐被抓。

毕竟这细盐价格,比大家平时吃的粗盐,都还要便宜好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在抢购,被发现了也是法不责众。

现在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

大部分百姓都跑去走商那里买低价细盐,城里的官盐和世族手中的私盐,销量自然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世族,因为他们卖的是私盐。

走商的低价细盐也是私盐,肯定最先冲击他们。

所以。

当月底世族盘账的时候,看到这个月私盐收入,竟连上个月的零头都没有,直接眼前一黑。

“这个月的私盐怎会半个铜板都没赚到?让各地大东家过来!”

诸国世族族长暴怒又心慌。

抓破脑袋都想不出好好稳赚不赔的私盐生意,怎么会突然出如此大纰漏,实在荒唐。

【作者有话说】-

应宝宝们,本文已开通段评啦~(读者段评条件:收藏文章+订阅率40%,应该不高吧?)

第187章 私盐和钱庄 .

为了确保此次搞事顺利。

谢文彦并未控制楚国的情况,所以诸国受到盐价冲击,楚国自然也在范围内,盐价市场受到影响。

楚国的世族比其余几国世族还要着急。

因为他们一直被谢文彦打压,近几年楚国出现的纺织厂、新酒楼、香皂、玻璃……等等生意,都导致楚国世族产业不断衰败。

私盐生意是他们最后一个大命脉,若是出现问题,就真的完了。

三大世族众人聚集起来商讨。

“到底是谁在贩卖私盐?那么好的细盐,价格竟然比粗盐还要低数倍,对方莫不是疯了不成?”

王族长难以接受现实,眼睛都出红血丝了。

王家是三大世族中势力最差的,若不解决私盐问题,他们肯定最先扛不住,到时候原本的盟友说不好就会翻脸,掉头落井下石吃掉王家。

所以他是最急的。

但此事一时半会儿根本没有解决策略,因为他们就算降低自己的盐价,成本也比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低价细盐贵。

吴族长也是神情憔悴,“那贩卖低价细盐的人不是疯了,恐怕是有比我们更加厉害的制盐工艺。”

“如今我们着急抱怨都无用,当务之急,是找出幕后之人,以及拿到对方的制盐工艺,否则我们世族的辉煌,恐就到头了。”

石族长气道,“找人说得轻松,对方能够瞒过所有人,在短时间把低价细盐卖遍诸国,这一股势力绝对不比咱们世族差。”

“而且对方来势汹汹,一时半会儿人肯定是找不出来的,真正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稳住局面,限制低价细盐的流通。”

“否则继续拖下去,咱们的私盐生意亏损就罢,动摇家族人心才事大!”

一旦家族人心溃散,就容易被人钻空子。

别忘了,当今陛下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们,等待蚕食世族的机会。

吴族长深吸口气道。

“想要限制低价细盐流通,只有让皇帝下令才名正言顺,低价细盐的流通不仅影响我们,也同样影响皇帝,盐税可是国库每年最重要的收入之一。”

“谢文彦不是很能耐吗?咱们先看看他如何处理,看情况再做打算,咱们先稳一稳……”

世族虽势大,可到底是私底下,想要号令天下百姓,还得是皇帝才行。

如今诸国皇帝和世族都在为此事烦恼,他们想不出办法,不代表别人不行,只要稳得住,到时候就可以抄作业。

所以,如今是比拼家底的时候了。

……

如同吴氏族长说得那般,朝堂上大臣们也的确同样着急不已。

众人商量好几天都没个头绪,只能眼巴巴看向龙椅上的谢文彦。

毕竟,他们这位陛下向来鬼点子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科举文的炮灰秀才重生了》 180-190(第9/13页)

谢文彦环视众人冷哼,抓住机会就开喷,“往日鸡毛蒜皮的事情,你们指着朕鼻子,骂得倒是欢,如今真正需要你们办事时,一个个就全成哑巴了。”

“朕给你们高官厚禄,你们就是这个样子?你们自己说,朕要你们到底何用?养着吃白饭吗?”

让你们平日跟朕作对,看朕现在骂不死你们!

谢文彦小气地抓住机会耀武扬威。

众臣:……

不服气,但没办法反驳。

谁让他们确实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应对此次危机。

众臣只能憋屈跪下,“臣等惶恐,是臣等无用,请陛下息怒。”

“知道自己没用往日还敢与朕作对?此事想解决也不难,扰乱诸国盐价的幕后之人暂时不急,现在稳住百姓民心,以及无法让人拿捏才是重点。”

“只有稳住局面,腾出手脚,任由那幕后之人如何躲藏,朕就不信他还能在诸国一起动手的情况下,半点马脚都露?”

谢文彦理直气壮,半点都没有说自己的心虚。

众臣拱手追问,“臣等愚笨,还请陛下细说。”

“开办国有钱庄。钱庄的存在,事关民生,朕觉得钱庄应当由朝廷开办才是……”

没错,谢文彦想开钱庄。

这是他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

想要统一诸国,彻底抑制世族势力,他就必须掌握绝对的政权和钱财。

所以,钱庄这种存在,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掌握在私人手中。

历朝历代的皇帝不去开钱庄,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最大原因是经济体制,古代是小农经济,资金流通需求不大,钱庄的主要作用,是借贷和兑换。

谢文彦开钱庄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聚财。

而是想以钱庄为据点,更加深入掌控全国各地民生情况,削弱“山高皇帝远”的影响,宣传树立朝廷形象。

“高额印子钱屡禁不止,饶是朕已对贪官污吏加大审查,但民间还是有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朕对此甚是心痛。”

“由朝廷开办钱庄,规范借贷,不仅能让百姓免遭迫害,还能树立朝廷的正面形象。”

“届时,由钱庄盈利贴补盐价,暂时控制目前低价私盐带来的局势影响,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如何?这太不如何了!

在时下人的眼中,钱庄属于经商,如今国策乃是重农抑商啊。

有老臣当即反对,“陛下,此事不可,朝廷怎能带头经商,与民争利,这实在动摇民心和国本啊……”

“请陛下三思,朝廷开办钱庄,实在荒唐……”

投靠世族的官员更是着急不已。

因为一旦由朝廷开办钱庄,规范了借贷问题,他们就没办法继续迫害底层百姓,吞并底层百姓的田地。

钱庄是世族贵族们,兼并土地的利器!

而谢文彦要的,可不就是要抑制他们这点么。

谢文彦摆手道。

“不必再三思,朕都对此事思好几年了。朕开办钱庄,是为了不让百姓陷入那些黑心商户的迫害,乃是正义之举,又没有高额借贷利率,如何就是与民争利了?”

“有了钱庄,朝廷还能更方便调动全国各地的财富,提高各地因每次朝廷拨款速度慢,导致差事延迟,赈灾款被山匪劫盗……等等问题。”

“还是那句话,你们劝朕也没用,朕不听!”

“你们阻止朕开钱庄,莫不是都在私下放印子钱,朕断你们财路了?”

众臣:……

看破不说破,才有朋友做!

朝臣们苦着脸,皇帝太过强势,又理由充分,他们根本没有反驳余地。

可不反对,他们又少了一条来钱路。

这日子,真是要没法过了。

不过。

谢文彦也不是真的自己吃肉,连汤都不给下面人喝。

所以下一刻。

他话头就转道,“钱庄的事情就这么决定了。朕之前派遣出海的船队,明日就将抵达码头,各位爱卿明日准备好,与朕一同前去迎接。”

“听先锋船带回来的消息说,此次出海收获非常大,明日见了若当真不假,各位爱卿定要好好帮朕重新计划出海事宜。”

说罢,挥手退朝。

将一个独断专行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朝臣不住叹气,大逆不道暗想。

他们真是生不逢时啊,当初先帝就已经够强硬了,没想到当今陛下更过之无不及!

真是羡慕前朝那些臣子,皇帝真正能与士大夫同治天下,臣子指着皇帝鼻子骂都没事儿……

前朝皇帝:所以我们亡国了。

群臣心里不服气,憋屈得慌。

但等第二天。

跟着谢文彦去码头迎接出海归来的船只,看着那些大船上满满当当的金银珠宝,香料珊瑚象牙……等等东西时。

一个个眼睛都直了,什么私盐印子钱利益,都抛到了脑后。

“陛下,这,这些东西都是此次出海赚的?”

朝臣们激动难以置信。

之前谢文彦派遣出海船队,携带的货物数量,他们都是知道的。

就那么几船瓷器丝绸,竟然就换了这么多好东西回来?

以前出海没这么赚吧!

谢文彦也很惊讶,此次出海船队的收获,比他预估确实多了不少。

“舅舅,此次怎会带回如此多东西,您快与朕说说。”

谢文彦亲热上前握住此次出海任务的邹家家主,也就是乔玉景血缘上外家的亲舅舅。

不过几句口头青睐,就能换人忠诚好感。

别说舅舅,利益到位,再认个义父他也是可以的。

【作者有话说】-

谢文彦:我,认爹狂魔,打钱!

第188章 黎国危机 .捉虫

此次邹家家主带队出海做生意,之所以能够带回比以前更多的收获。

当然是因为楚国的造船技术,因为谢文彦从边境捞回来几个义父的贡献提高,以及邹家乃是江南巨富,擅长经商的结果。

“此次能够有这么多收获,还得多亏陛下提供的大船,让我们用比以前更短的时间,到达更远的海外国家做生意。”

“那些海外国家好东西真多,可他们也太不会用了,吃穿用度粗糙得很,看到我们带去的瓷器,茶叶,丝绸……一个个眼睛都摞不动了,挥着大把大把金银来交换……”

邹舅舅满脸红光,想起那些海外蛮国拿着大笔金银,疯抢瓷器丝绸的模样,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他们邹家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真没做过这么简单,还这么好赚钱的。

海外可真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