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地窝子(2 / 2)

有位将军想到了绿洲中,那些异族人的特色民居:

“我看本地人的房子就很简单,就把胡杨树干、红柳枝和芦苇排扎在一起,垒成房屋的形状后,用河里的淤泥糊上这些树枝墙就可以了。”

有人觉得好。

也有人不同意:

“上哪儿去找够三十几万人用的树干、红柳枝和芦苇?还有,总兵大人说关西要下四个月的雪,住这样的房子怕是会冻死人的吧?”

听上去不是一般的简陋。

说来说去。

边城的那种夯土建房法下雪前还真来不及。

本地人的那种树枝扎起来的房屋,又不具有保暖功能。

关于这题,甘明兰还真的会。

疆省建设兵团当年拓荒的时候,是啥条件?

地窝子,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兵团特色产物!

她决定抄作业,于是开口道:

“住地窝子吧!挖这个很快,只要在地面以下挖约五六尺深的四方坑,坑的四周用土坯垒起约三尺高的矮墙。

房顶上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就成。

看坑里面的大小,三五口人住的,三五日准能搭好;要是十几二十人的大坑,半个月也足够了!

沙漠里的胡杨木和红柳枝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绿洲里的牧草可以连着草皮一块挖到屋顶上。

要是地窝子附近全都种满牧草,这样的地窝子远远的看着还有一定的隐蔽性!”

说着,说着,她用熊总兵的笔墨,画出了地窝子的大概结构和轮廓。

边画、边解释:

“地窝子里面还可以用土坯,垒起半人高的空心火墙和土炕,只要灶里的炭火烧起来,里头都是暖哄哄的!

唯一的缺点,是通风性较差,如果冬日不用柴火,而是用石炭,很容易被石炭的毒气闷死。”

关于石炭燃烧过程中有毒气这一事,矿师百里晟也曾交待过。

但只要不紧闭门窗,问题不大。

地窝子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比起隐蔽性强、冬暖夏凉,省时、省力、省材料等诸多优点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又是全票通过的一个好建议。

熊总兵高兴得直接下令:

“甘将军这个地窝子怎么选地儿,挖的过程要怎么建最好,还得请你帮着打个样!我让每个大营派一百人给你打下手,等他们学会了再教给那些新移民。”

“属下领命!”

其他人根本就等不急,各营选出打下手的人来。

不少将军马上喊来了自己的亲卫。

“甘将军,您看这五百多人够不够使唤?不够,昂再接着喊人来!”

“是啊,是啊!听您说得简单,要不咱就在总兵府上试一试?”

半刻钟都不想等。

熊总兵更是没有意见。

这个以前的忠顺王府建得这么大,后院随便找个园子都能用。

甘明兰能怎么办?

反正她只需动动嘴。

挖吧,挖吧。

哪里用得着五百人。

五十个大小伙子轮流不间断作业,忙和了不过一个时辰,就挖出了一个两米多深,大约有十平方的土坑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