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生活事经不起推敲(1 / 2)

梁家远觉得话题说的有些沉重了,而且对于子女婚姻的问题一时也说不出结果,于是话音平和地说着“娘也是在城区附近长大的,以前的城区和郊区,其实和山区的农村也没有多大区别。山区的农村周围全是山,郊区靠近山和城区,城区与农村之间隔着郊区。以前为了农耕,都是养牛用牛犁地,现在也有养牛的人家,可是已经不用来做农耕的劳力了。估计他们几个孩子,也没有几个见过真的牛。”再想到农耕和农忙收割,如今孩子们虽然都大了,可是对农村生活还是并不陌生。他也想到了孩子们成家立业,再还得上班,即使农耕和农忙收割还是会尽量抽时间回家帮忙,可是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还是有了不同地生活。他想到这些,话音柔和地说着“这几年,郊区也走向城区化了,估计城里的孩子去到农村,即使满地的麦苗也会被认为是满地的韭菜了吧!”再次透过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不同,认识到了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影响,到底存在了多大的距离和差别。

梁博文默默地听着大家的交谈,可是印象里并没有梁家远生活的那个年代,包括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与现在的农村生活,到底存在多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她看过许多关于年代的书籍,也看到了很多那个时期的生活故事,可是似乎书籍的章节里描述的年代只是一个背景,更多地故事情节都是生活与情感的细节问题。她理解了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面貌,也看到了他们以怎样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作为指引,从而一步步地迈向了全新的时代,可她感到想靠近他们的那种精神,并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她考虑着“我们都是接受过家中长辈直接而又严苛的教诲,可是他们都是以身作则,用行动证明和以行动教会了我们认识生活,让我们懂得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最需要什么的呀!”觉得他们不妨将那时的思想,还有他们想传给后人的精神和思想,用他们为人处世的看待方式描述出来。

梁博峻对农村生活不陌生,也很想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话音略高地说着“其实,听你们说故事,我们都会想你们吃过的苦,还有受过的难,最后都会成为助于我们成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没有他们,他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还有目前能够做到的这一切。

梁博清对这方面的理解与梁博峻的想法差不多,此时只是出于倾听而倾听,或者因为需要面对现实,也得时刻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如何生活的能力,默默地聆听了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故事。他觉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故事,并不比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的收获要少。为此,他感到原本萦绕在他心头的那些对生活有的顾虑和忧虑,也逐渐地消散了不少。

此时,吴玉涵看向了梁博清,话音略低地说着“表哥,您打小就特别痴迷于看画画书。我也听说您还有个过人之处,就是但凡被你记下的故事,也只需听,或者看一遍,便能完完整整地再讲述第二遍。”话音虽然不高,可还是被梁家慧听到了。

梁家慧想到难得有这么一个聚会,话音柔和地说着“我们好久没有畅快地聊天了,今天我提议,咱们从梁博清开始说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个人说一个。不过,大家的故事绝不能出现任何重复地情节,或意思相近的表述。”

梁博清思索的神情看了看梁家慧,又看了看调皮地挤弄着眼睛的吴玉涵,紧接着,目光又转向了冯爱玲。冯爱玲一脸平静,正安安静静地聆听着众人之间的交谈,自从和吴承东客气地拜过年以后,始终未曾开口发表一言半语。

梁博清终于打破了大家有的一段沉默,话音微扬地说着“好吧,那就从我先开始吧!”想到如果他讲述完毕了一个故事以后,按照顺序,接下来就会轮到梁博文,最后才是冯爱玲。可是,梁博清并没有拒绝梁家慧的提议,却话音低沉地说着“既然刚才都说到牛了,那么,我就来讲一个与牛有关的故事好了。”随后,他用清晰而生动的语言,把娓娓道来的一个故事传到了在场的每个人的耳畔。

郑红秀聚精会神地听完梁博清讲的整个故事之后,内心深处顿时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的感觉。她悄然地想着“我一直对这个聪明而又好学的孩孩子心心念念,尤其是自从他参加了工作,反而更是牵挂不已了。我怎么没想到,如果用心地去听他们讲述各自的经历,还有像刚才听的这个故事,反倒觉得找到了为什么对他们放不下心的原因了呢?”想到为了减轻梁博清和梁博文的心理压力,她也已经在梁家诚去世以后,做到了尽量不加大他们的心理阴影,起伏不定的心情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这时,冯爱玲在梁博清讲完故事并稍作停顿之际,话音柔婉地说着“像这种类型的故事,如果能够一代一代的传述下去,恐怕还会影响后人的认知能力,让每个人的为人处事不至于落入俗套!”脸上有了淡然地微笑,又说着“既然小妹提议我们每人都说一个故事,现在梁博清讲的故事也已经讲结束了,那博文就接着讲下一个故事吧!”目光柔和地看了看梁博文,又看向了都期待听梁博文讲故事的家人们。

梁博文安静地坐在座椅上,专注地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也在冯爱玲的话音落下以后,清了清嗓子,话音微扬地说着“那我再来讲一个爷爷给我讲过的故事吧!”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立马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她的神情好像回到了记忆中,随即也开始讲述起了她说的那个故事。她话音沉慢地说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由于家境十分贫寒,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两兄弟还是相继结婚成了家,并且在父母的商议之下接受了父母决定给他们分家,让他们各自去过属于他们的小日子这件事情。就这样,父母因为分家选择了跟着老大一起生活,而老二,则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那个时候,老二的工作就是每天翻山越岭,到山的另一头去,从村镇的糖厂里把糖用担子挑到糖店里,供给糖店老板售卖。可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碰到阴雨天的时候,道路更是湿滑难行,为此老二也总是无法顺利地完成糖店老板交代的任务。所以,他常常会面临这样的状况——有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但更多时候却是饿着肚子,饥一顿饱一顿的。即使如此,更为不顺心地事情还是发生了。”说到这里,她的话音停顿了一会,才又继续讲着“有一天,天上又下起了雨,路本来就不好走,现在又出现了路滑,老二也就摔倒在了路上。随后,他和他挑的担子一起向山坡下滚去。当他觉得不再滚动,想从地上爬起的时候,整个人却已经完全被糖裹住,不能动身了。老二无法起身,只好期待着有人路过,可以帮助他摆脱困境。可是,他左等右等,一个人都没出现,天也黑下来了。正当老二心急如焚的时候,周围却突然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老二一听,寻思着“这说话的就是村里人常提到的山中猴精啊”,只听一个声音又说道“好大的一个糖蛋蛋呀!我们为猴大王祝寿的礼物总算是有着落了”。那会出现的另一个声音又说道“瞧这个样子,倒像是成了精的糖宝宝呢”。”

老二听到声音一阵纷乱,身体也好像悬在了空中。而且,他随着一阵悠悠荡荡以后,被抬进了一个山洞。此时,他听到起初的一个声音说道“暂且放着吧!我们先去吃晚饭,然后再想处理的办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