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手握屠龙术,九年义务教育!(2 / 2)

说实话,身为堂堂秦王殿下的朱樉还真看不上这点钱。

明初第一代藩王的权势还是很大的,有的是钱。

盐是什么?

初中课本就已经讲明了,盐就是人头税。

老百姓可能会藏匿起来,不在朝廷户口的登记之中,以此逃避交税,但他总得吃盐。

而盐只能从官府那里购买。

这就是变相的人头税,谁也跑不了。

而明初的盐铁专营政策,所用是开中法。

商人们向边境运输粮草,根据运输量可以获得盐引,这盐引就是一个凭证,证明你运了多少粮食。

商人得到盐引后,便可以向官府领盐来贩卖,以此获取利润。

问题就在这里。

这些商人是想得到那些粗盐,还是想要得到他朱樉的精盐呢?

他朱樉到了封地之后,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当地官府了,可以给这些商人盐的。

只要商人不是用脚后跟思考问题,都会想办法向他朱樉靠拢。

仅凭这一点,朱樉就能够对天下盐商乃至于边军粮草运输有影响力。

若是能影响到天下盐价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朱樉对整个大明的人头税都有了一定操纵能力。

到了那时,他朱樉有办法可以全天下的百姓都为之致郁!

全大明的老百姓,有一个算一个,都给他朱樉蹲墙角哭去!

这就是现代制盐技术的可怕,而制盐的化学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

烧玻璃也不只是为了赚琉璃钱。

玻璃是近代化的起点,是决定中西文明走向两条不同的路的重要因素。

初中课本上,就已经有了光学,天文学,微生物学和化学的相关知识。

没有玻璃,这几门学科不可能发展起来。

这几门科学的入门知识,朱樉随便利用下,都能弄哭一大堆人……

至于金属矿产开采技术,朱樉虽然注意到,但时机未到,暂时还不需要。

其实,朱樉之所以掌握这些,并不是因为朱樉是理工科兼历史系的高材生。

仅仅只是因为,朱樉之前上过高中。

九年义务教育上的东西,就已经是屠龙术了。

何况朱樉还多了三年。

那可是堂堂高中生啊!

一个人一生中最巅峰的时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算数能诵文,懂外语晓历史,还会书写一手流畅的外语。

甚至,对帝王学造反术都很了解。

唯一需要的,无非就是灵活运用这些在后世被称为常识的知识罢了。

ps:为了剧情,对历史做了一点小小改动,此时的明初诸王还没有去封地就封。秦王朱樉还没有娶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