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
朱棣心中也不禁佩服,不愧是大哥!
想来二哥的思路当中,也应当有这么一股浩然正气,并非像自己只有阴谋揣测。
朱元璋面上虽然不表露出来,心里当真是狂喜!
朱标和朱棣这两份答案,虽然风格和说辞不同,但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选上来的官未必要有本事,只是要他作为皇权代表去压制那些具体做事的小吏,避免皇权被架空罢了。
而这一点,朱樉在一开始就已经点明了,只是当时只有朱元璋听得懂。
朱元璋感慨,朱棣的答案老辣深沉,显然深谙宦海浮沉,而朱标的回答则显得光明正大,以坦荡磊落之气胜之。
两人一暗一明,可谓一时瑜亮。
自己竟有如此优秀的两个儿子,当真是老朱家之幸!
若是让朱标在明面上处置政事,让朱棣为大明守护江山,那该多好啊,大明江山可谓稳矣!
但是,朱元璋的目光最终却停留在殿中角落的朱樉身上。
朱元璋心中感慨更甚。
这个一直站在旁边,不曾说话的二小子朱樉,其实才是今日殿试的真正主角!
因为,实质上连考题都是这小子出的。
朱标和朱棣的明暗之辩,其实都只不过是回答朱樉这小子的考题罢了。
这小子一直以来不显山不露水,突然智谋深沉到了极处,反倒让朱元璋难以安排。
若立朱樉为太子,则朝廷必然大乱。
若任朱樉就位藩王,朱元璋又恐朱樉重打天下。
突然,朱元璋的余光落在朱棡朱橚等人身上。
这些皇子们今天的表现不好,说实话,朱元璋颇为失望。
朱元璋的目光锐利起来。
紧紧盯着朱樉!
樉儿,咱便用你当磨刀石,磨一磨咱的其他儿子。
咱会将你推到众皇子的对立面,和他们为敌!
若你能让他们真心拜服,那这天下必然是你的!
若是你跟他们离心离德,咱也自会保你一世富贵!
朱元璋心中做出重大决定,面上却是一片平静。
朱元璋起身道:
“因太子,二皇子和四皇子的建议,朕决定,重开科举!”
“此三人,朕皆赏千亩良田,玉如意一柄,望三人继续为朝廷尽力!”
这是大事件,众皇子立即齐刷刷跪下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众皇子起身,朱元璋向朱樉问道:
“樉儿,对于重开科举制,你还有什么建言吗?”
……
ps:作者菌今天有很认真写哦,每一个剧情都在苦思冥想。
不过评论区好像没人说话呢,大家吱一声也行的!
最后,看在作者菌那么认真的份上,求投喂点东西吧。
最后,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求打赏!求一切!